摘 要:在漫長的封建王朝時期,除了發(fā)生個別的戰(zhàn)爭年代以外,中越兩國實際上一直保持著和平友好的關系。但是隨著越南封建王朝的力量不斷的壯大,越南封建統(tǒng)治者開始逐漸對中國邊境進行侵擾,對當時的邊民造成很大的影響,而對歷代越南封建王朝對中國邊境的侵擾歷史的梳理,則有助于兩國人民更好的了解中越兩國的歷史淵源。
關鍵詞:越南;中國;邊境侵擾;歷史梳理
前言:越南是與我國山水相連的鄰邦,有著悠久的歷史,與中國的關系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就在越南北部建立了交趾郡。西漢時期,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唐朝設立安南都護府。公元前939年吳權自立為王,但是,在位僅6年。944年吳權死后,各地封建地主割據(jù)爭雄,連年混戰(zhàn),形成了所謂的“十二使君之亂”,直到968年丁部領,削平十二使君,統(tǒng)一宇內(nèi),建立“大瞿越國”。在此之后的900多年件,作為一個封建國家,越南先后經(jīng)歷了丁、前黎、李、陳、胡、后黎、南北朝、西山和阮等封建王朝。但是名義上又屬于所謂中國的“藩屬國”,其每個朝代的皇帝在即位之時都主動要求中國封建朝廷的承認,并得到中國封建帝王給予的封號。越南歷代封建統(tǒng)治集團在對外關系上對強盛的中國封建王朝稱臣納貢,但是,一旦越南國內(nèi)國力有所增強,則往往會對中國邊境進行侵擾,對當時的中國邊民造成很大的損失。本文將對越南歷代封建王朝對中國邊境的侵擾做盡量詳細的梳理,為更多希望了解中越歷史關系的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
一、前黎朝時期對中國邊境的侵擾
在越南封建社會的歷史上,可以說前黎朝是越南歷代對外擴張領土和侵略鄰國的開端。黎桓即位以后野心勃勃,北侵中國邊地。南犯占城北境。[1]如:在應天元年(宋淳化五年)派兵寇邊,制造事端。據(jù)史料記載“然黎桓性本兇狠,負阻山海,屢為寇害?!彼翁谇彩拐叩桨材腺|(zhì)問黎桓,但是黎桓卻傲慢無禮,不予理睬,反而變本加厲地派兵侵略中國領土。根據(jù)《宋史》所載:“至道元年(995年)春,廣南西路轉(zhuǎn)運使張觀、欽州如洪鎮(zhèn)兵馬監(jiān)押衛(wèi)昭美皆上言,交州戰(zhàn)船百余艘寇如洪鎮(zhèn),略居民,劫廩實而去。其夏,桓所管蘇茂州又以鄉(xiāng)兵五千寇淄州所管綠州,都巡檢楊文杰擊走之。”[2]對此事,越南史書亦有記載:“應天二年(995年),遣杜亨如宋報聘。時宋撣于征役,帝(指黎桓)負山海阻固,稍縱監(jiān)押衛(wèi)昭美,皆上言:交州戰(zhàn)船百余艘寇如洪鎮(zhèn),略居民,劫廩實而去,是年夏,我蘇茂州又以鄉(xiāng)兵五千侵宋淄州,為都巡檢楊文杰所擊而還。宋帝意在撫鄰,不欲用兵,置之不問。”[3]
寇宋邊界,及至其子黎龍鋌,繼承其父志向,又派兵侵擾中國邊陲。例如,在宋真宗大中符二年(1009年),據(jù)史料記載:“廣南西路言,入欽州交趾蠻人掠??诏D戶?!t督安南捕賊。[4]”在黎龍鋌景瑞二年(1009年)十月,仍向宋朝請求互市于淄州,可是當時廣西道轉(zhuǎn)運使上奏宋帝,言不能允許黎龍鋌之請求,因為,擔心其乘互市之際,侵略中國領土。
總之,從前黎朝統(tǒng)治安南僅僅二十余年,相傳二世,但是其從立國之初至其衰亡,卻不斷地侵擾中國邊境。[5] 對當時中國邊民造成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中越兩國的和平共處造成很大的影響。
二、李朝時期對中國邊境的侵擾
前黎朝滅亡之后,李朝建立,從李朝的第二代統(tǒng)治者(李佛瑪)、第三代(李日尊)、第四代(李乾德)等國王的起,對中國的侵犯變本加厲。肆無忌憚,他們從來認為宋朝軟弱可欺,“有以量宋”,“入寇請地數(shù)數(shù)可見”。[6]詳細史料如下:
1028年7月,李德政即位初年,遂遣其官員率領兵馬入侵廣西邊陲,“剽掠邊民”,廣西官員“累行跟尋”,但是李德政“并不放還劫去人口?!盵7]1022年(宋乾興元年),李公藴下令諸子所屬官兵,率“王師如宋境如洪寨,焚其倉而還?!盵8]
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李公藴令其子弟及婿申承貴,率眾內(nèi)寇”。[9]通瑞三年(宋景祐三年,1036年),李德政發(fā)兵大舉入侵廣西,燒殺劫掠?!稓J定越史通鑒綱目》正編,卷二記載:“三年,其甲峒及諒州,門州、蘇茂州、廣源州、大發(fā)峒、丹波縣蠻寇淄州之思陵州、西平州、石西州(今廣西寧明縣、憑祥一帶)及諸峒、略居人馬,焚室廬而去?!彼稳首谇补倮糌焼柪钊兆穑⒘钇浯秲词?,以治其罪,史曰:“下詔責問之,且令捕酋首正其罪以聞?!盵10]但是,李日尊視若耳旁風,不僅不懲戒元兇,反而更為非作歹。在1059年、1060年(宋嘉祐四年,五年),連續(xù)侵犯中國邊境,據(jù)史料記載:“交寇欽州思廩管。五年, 與峒賊寇淄州。”[11]1072年,宋神宗遣轉(zhuǎn)運使康衛(wèi)至安南,令李乾德歸還其父李日尊時期擄走的中國邊民和官員。對于這件事情,黎朝史學家黎僖在《大越史記全書》中對李朝的侵略行徑比較公正的指出:“對大宋的入侵忘其恩也?!盵12]
三、陳朝時期對中國邊境的侵擾
陳英宗統(tǒng)治安南歷時二十余年,休養(yǎng)生息,國內(nèi)基本穩(wěn)定,社會經(jīng)濟有較大發(fā)展,故自認為安南已有力北犯中國。自陳英宗開始直至元末,多次發(fā)兵北進,蠶食中國邊陲領土,暴露了安南陳朝的擴張野心。[13]
據(jù)《元史》卷二0九記載:“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正月,交趾軍約三萬于眾,馬軍二千余騎,犯鎮(zhèn)安州云洞,殺掠居民,焚燒倉廩廬舍。又陷祿州、知州等處。擄生口孶畜及居民貨產(chǎn)而還。復分兵三道犯歸順州,屯兵未退、廷議俾湖廣行省發(fā)兵討之,四月復得報:交趾世子親領兵焚養(yǎng)利州官舍民居,殺掠兩千余人,且聲言:昔右江歸順州五次劫我大源路,取金一碾,侵田一千余頃,故來仇殺?!蓖晁脑?,元仁宗獲悉邊防報告交趾王陳英宗之子陳明宗親自領兵入侵中國廣西養(yǎng)利州焚燒城內(nèi)官舍居民,殺害百姓兩千余人。仁宗不得不派兵部員外郎、樞密院千戶劉元亨赴湖廣行省巡察,據(jù)當?shù)匚迕r(nóng)民口述,交趾兵燒殺擄掠無所不為,實難容忍。元仁宗指責安南王所為,但是陳英宗卻辯解為邊境賊寇為之。而元亨經(jīng)過調(diào)查確是安南國所為。
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十一月,交趾蠻儂志德寇脫零那乞等六洞,命守將討之。”[14]“元泰定三年(1326年)正月,安南國阮叩寇思明路,命湖廣行省督兵備之?!盵15]“元至順元年(1330年),九月,丙戌,廣源賊弗道閉復寇龍州羅回洞,龍州萬戶侯府移文詰安南國,其國回言:本國自歸順天朝恪共臣職,彼疆我界,盡歸一統(tǒng)。豈以羅回元隸本國,遂起爭端?此蓋邊吏生釁,加閉覆為名爾,本府宜自加窮治。湖廣行省備其言以聞,命龍州萬戶府申嚴邊防。”[16]
四、后黎朝時期對中國邊境的侵擾
自黎利得到中國明朝的冊封和承認之后,一方面加快治理立國后的混亂局面,另一方面“置百官、設學校,以經(jīng)義、詩賦二科取仕,彬彬有中華風焉”[17]日益強盛。待其子孫作王后,即對鄰國領土垂涎欲滴,發(fā)動對中國和占城、盆蠻的侵擾。[18]
黎朝第二代國王黎太宗統(tǒng)治時期,其邊去官兵多次侵擾中國邊陲和傷害邊民,并恣意橫行。中國明朝多次警告,仍置之不理,時有北犯。明朝正統(tǒng)四年(1439年),明英宗赦諭安南國王黎麟(黎云龍)曰:“又奏安平州土官知州趙仁敬攻占地方,擄掠人畜,已令總兵官安遠侯柳溥及廣西三司查勘明白,具奏定奪。自今王宜誡殤守邊人,各守疆界,毋妄生邊畔自取禍衍。”[19]明成化八年(1472年)五月,憲宗命廣西布政司通知安南王黎灝,兩國應會合勘定國界。其原因乃是,據(jù)廣西太平府上下凍州居民呈報:安南國太源州人樹立排柵,占領中國上凍岡隴委村田地。早在明宣德三年(1428年),廣東按察使喻良上疏明朝廷:安南邊兵同中國欽州如昔都峒寇黃祿,共同劫擄邊民十余戶,掠去男女八十余口,而廣東指揮監(jiān)事程錫不能嚴防,請正罪。[20]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年)六月。赦諭安南國王黎浚(黎仁宗邦基):“近年,我國廣東守臣上疏爾國人,撐駕二桅船只,往來廣東珠池,時有二船,時有三船,多者達一百五十余船只,竊取我國沿海珍珠。歲無虛日,致被守者擒獲四人,其人招稱范員、程留、武廉、范競,俱爾國南策、下路、峽山縣人民。此雖小事,實傷大體……赦至,爾宜自省,以消厥衍,毋或執(zhí)述……”[21]
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三月,總督兩廣軍務右副都御使戴耀言:“三十五年十二月內(nèi),交趾賊七百余名由龍門港直人,突圍欽州,擄掠以去?!辈⒚罡鞯厥毷展賾枳肪浚熈钏麄儭白咱澜畧鍪刂?,章下兵部”[22]。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十月,兩廣總督戴耀又奏曰:“奉旨討賊自贖,擒獲交夷渠魁扶安、念楊、楊忠三名,章下兵部?!盵23]明朝雖多次警告黎朝不要恣意侵略中國,但是黎朝統(tǒng)治者置若罔聞,仍然不斷侵犯中國邊陲。如“崇禎二年(1629年)四月,安南莫敬寬(即莫登庸子孫)寇富州,旋遁?!盵24]同年六月,“安南莫敬寬寇欽州”[25]??傊璩m對明朝自稱藩臣,然而內(nèi)藏禍心,時而侵犯中國領土。
五、造成越南歷代封建王朝對中國邊境侵擾的原因分析
造成越南歷代封建王朝對中國邊境侵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越南當時封建的軍事和官僚機器逐漸日趨完善,刺激了統(tǒng)治者的對外侵略擴張的胃口;其二,封建莊園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刺激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對外侵略擴張,換而言之即是轉(zhuǎn)嫁國內(nèi)的矛盾,尤以李朝時期最突出;其三,作為當時的統(tǒng)治者特別好戰(zhàn),特別是前黎朝和李朝的統(tǒng)治者;其四,當時的中國統(tǒng)治者忙于解決國內(nèi)矛盾無暇顧及邊陲,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當時越南封建統(tǒng)治者的氣焰。
結(jié)語:總之,越南歷代封建王朝對中國邊境侵擾的歷史梳理,主要以前黎朝、李朝、陳朝、后黎朝封建王朝為例,剖析了中越歷史邊境歷史問題,并分析了越南四個封建王朝對中國邊境侵擾的部分原因。古語云,以銅為鏡, 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 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 可以明得失。不忘歷史,不念初衷,不斷前行!我們以史為鑒,希望對中越邊境安寧,做出一份貢獻!
注釋:
[1]郭振鐸 張笑梅主編 《越南通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58-259頁
[2]《宋史》 卷四八八
[3]《大越史記》本紀 卷一
[4]《宋史》 卷四八八
[5]郭振鐸 張笑梅主編 《越南通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61頁
[6]同上
[7]同上 卷四八八
[8]同上 卷四八八
[9]《大越史記全書》本紀 卷二
[10]《宋史》卷四八八
[11]同上
[12]《大越史記全書》本紀 卷三
[13]郭振鐸 張笑梅主編《越南通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56頁
[14]《元史》卷二七
[15]同上 卷三四
[16]同上 卷二七 卷三四
[17]《明史》卷三五
[18]郭振鐸 張笑梅主編 《越南通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25頁
[19]《明英宗實錄》卷五三 五四
[20]郭振鐸,張笑梅主編《越南通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25頁
[21]《明宣宗實錄》卷二七九
[22]同上 卷四四四
[23]《明神宗實錄》 卷四五
[24]《明毅宗實錄》 卷二
[25]同上
參考文獻:
[1]郭振澤 張笑梅主編,《越南通史》[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2] 《大越史記》本紀 卷一.
[3] 《安南志略》 卷十一.
[4] 文莊,《中越關系兩千年》[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
[5] 范宏貴 劉志強主編,《越南語言文化探究》[M],2008年7月.
[6] 譚志詞,《中越語言文化關系》[M],軍事友誼出版社,2003年9月.
[7] 余富兆,《越南歷史》[M],軍事友誼出版社,2001年4月.
[8] 陶維英,《越南古代史》[M],商務印書館,1976年.
作者簡介:李楊峰(1987.04-),男,云南大理人,云南民族大學東南亞南亞語言文化學院13級亞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越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