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常海
摘 要:本文探討項目教學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項目教學發(fā) 探究學習 協作學習
課 題: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立項課題《信息技術與中職〈汽車文化〉教學有效整合策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122930714。
一、“項目教學法”的含義
項目教學法,是基于項目活動的探究性學習,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項目教學法突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范式,實現了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化,實現了學用的統(tǒng)一,實現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筆者以中職汽車文化中汽車使用對環(huán)境的影響一課教學為例,探討項目教學法的實施環(huán)節(jié)。
二、“項目教學法”的實施環(huán)節(jié)
1.確定項目
根據中職《汽車文化》教材內容,確定《汽車環(huán)保知識》這一章節(jié)活動1《知道汽車使用對環(huán)境的影響》教學內容,采取項目教學法。
2.分析項目
(1)課程標準:知道汽車使用對環(huán)境的影響。
(2)基礎知識:汽車尾氣、二氧化碳、汽車噪聲、汽車污染物、歐洲標準。
(3)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知道汽車的使用對環(huán)境的影響。增強環(huán)保意識,愛護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會介紹環(huán)保的重要性。
(4)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教學樹立學生節(jié)能環(huán)保意識,增強愛護自然、愛護家園、關愛生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塑造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的競爭意識和科學意識。
(5)教學重點:汽車污染物對人體的主要危害。難點:汽車使用對環(huán)境的影響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6)教學計劃和教學手段:一課時,網絡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多媒體教學。
3.項目實施
(1)情境設置(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車內空氣污染致病案例”:2002年3月,盧先生購買了一輛高檔休閑車,不久后就被診斷為“甲醛接觸反應”。中國室內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對車內空氣進行了檢測,發(fā)現車內甲醛含量高達3.3%,超出國家室內空氣標準26倍。于是盧先生將經銷商告到北京朝陽區(qū)法院,法院判決被告返還盧先生購車價款、車輛購置費、養(yǎng)路損失費、保險損失費共計75萬余元。
提問:“同學們是否知道汽車污染有哪些方面?汽車使用對環(huán)境到底會產生哪些影響呢?我們在汽車使用過程中如何去減小對環(huán)境的影響?”“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就一起去探究這個問題”。
(2)探究學習。本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教師根據項目分析,把學生分成四個項目小組。他們分別是“汽車使用對環(huán)境的影響”學習小組、“汽車的主要污染物”學習小組、“歐洲標準”學習小組和“汽車污染物對人體的主要危害”學習小組。每組根據自己項目的目標,制訂實施方案并進行現場操作,完成項目任務。
①成果展示:汽車使用對環(huán)境的影響(第一小組)。
大氣被汽車排放的尾氣污染后,會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對人體有直接的危害,而汽車尾氣也會引發(fā)光化學污染,其危害更大。世界上最早受到汽車尾氣引發(fā)光化學污染危害的城市是美國的洛杉磯,那次公害是世界環(huán)境公害史上著名的洛杉磯煙霧事件。
多媒體展示圖片:汽車對環(huán)境的影響(圖1)和1943年洛杉磯煙霧事件(圖2)。
圖1 汽車對環(huán)境的影響
圖2 1943年洛杉磯煙霧事件
汽車尾氣污染成頭號殺手。許多大城市汽車尾氣污染超過城市大氣污染的60%,并呈上升趨勢。汽車尾氣如今已成為城市空氣的主要污染源。在城市的道路上到處可見一些公交車、中巴車、貨柜車等車輛排出大量的廢氣、黑煙,有的機動車雖然已經破舊不堪卻仍然照樣
行駛。
盡管我們現在使用的都是無鉛汽油,消除了汽車尾氣帶來的鉛污染,卻產生了新的潛在健康危害。國外研究表明,無鉛汽油尾氣所產生的有毒多環(huán)芳香烴含量較高,而多環(huán)芳香烴是一種致癌物質。
多媒體展示圖片:汽車尾氣污染(圖3)和汽車污染易致癌(圖4)。
圖3 汽車尾氣污染
圖4 汽車污染易致癌
汽車與二氧化碳。目前國外普遍認為,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氣候的變化,增加了熱浪、洪水、干旱、風暴的頻率和強度。在導致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成分。
國內外目前普遍重視汽車有害氣體排放的控制與削減,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所取得的進展非常有限,特別是美國根本不愿采取措施。對于同一類型的燃料,汽車二氧化碳排放直接與油耗有關。目前新車的平均油耗與20世紀80年代中期相比沒有變化。在這一時期中,雖然發(fā)動機的效率提高了,但汽車為了滿足安全標準而增加的一些功能導致了汽車平均質量的增加,以及廣泛使用的動力輔助方向盤和空調等附加功能,都造成了油耗的上升。雖然如此,有跡象顯示在最近幾年,隨著歐洲、中國等采取措施,汽車企業(yè)同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油耗已經開始下降。
汽車與全球氣候變化。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威脅,所有的發(fā)達國家都同意將其國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到預定的目標。按此要求,歐盟和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在1998年7月達成協議,ACEA承諾到2008年將新投產乘用車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5%,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達到140g/km。在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進程中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產業(yè)協議,而且這已促使更多的省油車輛進入市場。目前日本和韓國的汽車企業(yè)也達成了類似的自愿協議。
多媒體展示圖片:氣候的變化(圖5)和大眾省油概念車(圖6)。
圖5 氣候的變化
圖6 大眾省油“1升”概念車
汽車污染物排放使世界越來越溫暖,暖冬的出現與地球的污染有著密切的關聯。
汽車與噪聲。當機動車(額外噪聲)標準提出后,從1929年就開始控制乘用車的外部噪聲。目前新車需要滿足歐洲范圍內的噪聲標準。
汽車噪聲也會成為影響人們生活環(huán)境質量的重要污染源,危害著人們的身心健康。有試驗表明,人們長期在85~90dB(分貝)的環(huán)境下工作,將會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害。由于汽車加速行駛,車外噪聲能反映出汽車在常用工況下車輛的最大噪聲,特別是在市區(qū)行駛時的最大噪聲目前被大部分工業(yè)國家列入汽車檢查項目和考核汽車整車噪聲的主要指標。
我國對于機動車輛噪聲的控制。我國對于機動車輛噪聲的控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1979年頒布了國家標準GB 1495—79《機動車輛允許噪聲》和GB 1496—79《機動車輛噪聲測量辦法》。1993年制定了汽車行業(yè)標準QC/T 58—93《汽車加速行駛車外噪聲測量方法》,噪聲限值參照采用了ECE R51中的限值。
2002年我國發(fā)布了修訂版GB 1495—2002《汽車加速行駛車外噪聲限值及測量方法》,與國際接軌。該噪聲標準逐步從早期的82dB降低到現在的74dB,這意味著目前7輛新車發(fā)出的噪聲與早期一輛車發(fā)出的噪聲相當。
②成果展示:汽車的主要污染物(第二小組)。
汽車主要污染物為一氧化碳、未燃碳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前三種為氣體氣態(tài)污染物是肉眼看不見的。盡管柴油機在特定工況下會產生可見的顆粒物排放,如黑煙,但通常的顆粒物是看不見的。汽油機在潤滑油燃燒或富油燃燒(如冷啟動)中也會產生可見的顆粒物。多媒體展示圖片:汽車的主要污染物(圖7)和汽車污染物種類(圖8)。
圖7 汽車的主要污染物
圖8 汽車污染物種類
汽車污染物排放水平主要取決于車輛的技術水平和保養(yǎng)情況。其他因素諸如駕駛習慣、行駛工況和環(huán)境溫度也會影響污染物的排放。
北京采取歐洲三號標準加強對機動車尾氣的監(jiān)督管理,強制性地在所有的機動車上安裝一個除污器,然后在達標的機動車上張貼綠色環(huán)保標志,凡是未達標的一律不準年檢,不準上牌照。
③成果展示:歐洲標準(第三小組)。
歐洲尾氣排放標準是歐盟國家共同采用的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從2004年開始,實行了歐洲四號標準。相對于美國和日本的排放標準來說,測試要求比較寬泛,因此,歐洲標準也是發(fā)展中國家大都沿用的汽車尾氣排放體系。在歐洲,汽車排放的標準每四年更新一次。目前,我國汽車排放標準基本采用的是歐洲標準體系。
我國傳統(tǒng)的尾氣檢測只對尾氣中一氧化碳、碳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質進行檢測,而歐洲標準除此之外,還要對尾氣中的致癌物質氫氧化物進行標準化要求。
④成果展示:汽車污染物對人體的主要危害(第四小組)。
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導致人體關鍵組織缺氧。CO濃度較高,例如室內煤爐的排煙管堵塞將是致命的;較低的CO濃度就可能危害人體健康,尤其是對有心臟病的人群。
碳氫化合物HC:碳氫化合物能增加地表臭氧的形成,對人類的呼吸系統(tǒng)有危害。另外,一部分HC是致癌物質,而且也是間接的溫室氣體。
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可以在空氣中產生化學反應生成NO2,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影響那些患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人群。人體由于呼吸疾病的原因,暴露在高濃度的氮氧化物環(huán)境中將會導致醫(yī)院就診率的增加。長期的暴露可能影響肺功能,并增加敏感人群的過敏反應。NOx能導致光化學煙霧、酸雨的產生,能破壞植被,導致地表的臭氧形成,并且能與大氣反應形成顆粒物。
顆粒物:顆粒物能危害人體的健康,尤其是對那些患有呼吸紊亂疾病的人群。由于呼吸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顆粒物與醫(yī)院就診率的增加有聯系,它會導致患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人提前死亡,并且降低預期的壽命。
(3)協作學習。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任務是“如何降低汽車使用過程中的污染?”。通過小組協作和溝通、討論、分工合作、意見交流、辯論等形式解決問題,學生可以看到事物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開闊了思路,從而對知識產生新的理解。
協作學習成果展示:“降低汽車污染的措施和方法”。
學生1:及時發(fā)現滲漏。汽車潤滑劑和其他液體的滲漏對空氣污染極大。
學生2:防止車內空調器滲漏。每年對車內空調器進行一次徹底檢查,預防制冷劑滲漏。
學生3:檢查阻氣門。阻氣門安得太松,導致發(fā)動機缺油,使汽車發(fā)動非常困難;阻氣門裝得太緊,使大量汽油涌入發(fā)動機,未充分燃燒而產生的碳氫化合物等污染物從尾氣管中排放出去,造成對空氣的污染。
學生4:避免燃燒機油。若從排氣管排出藍或藍白色煙氣,表明汽車在燃燒機油,對空氣污染大,應立即檢修發(fā)動機以減少污染。
學生5:使用清潔的過濾器。污穢的過濾器會使發(fā)動機燃燒更多的油料,從而造成污染。
學生6:不要冷啟動開動汽車。在發(fā)動機尚未預熱完畢時,不要開動汽車,這樣可以減小對空氣的污染。
學生7:盡量減少發(fā)動機的空轉。發(fā)動機空轉時,燃料燃燒不充分,會產生更多的污染。
學生8:加速要謹慎。試驗表明,快速加速所消耗的油料是通常情況下的1.5倍,從而產生過多的廢氣。
學生9:在可能的條件下,駕車保持經濟時速。每種汽車都有自己最經濟的時速,這時汽車用油較省,排放的廢氣也較少。
學生10:盡可能以勻速駕駛。汽車在勻速行駛時,所排放的廢氣較少。如車速忽高忽低,則會排放更多的污染物。
學生11:保持運動狀態(tài)。使汽車從完全靜止狀態(tài)到運動狀態(tài),所需油料要比慢速狀態(tài)到快速狀態(tài)多得多,因而盡可能地避免完全停止,就等于盡可能地減小汽車對空氣的污染。
學生12:加油要快。在給汽車加油時,大量汽油的揮發(fā)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加油過程中動作要快,而且加完油后要及時將油箱蓋擰緊。
4.項目評價
教師對小組和成員進行打分,并對小組和個別成員進行點評。對項目的完成進行評價,提出不足和表揚先進。小組之間和個人之間形成競爭的良性循環(huán)。
總之,在項目教學法的實踐中,教師是一名向導和顧問,引導學生如何在實踐中發(fā)現新知識,掌握新內容。同時,教師在觀察學生、幫助學生的過程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專業(yè)水平??梢哉f,項目教學法是師生共同完成項目,共同取得進步的教學方法。
(作者單位:皖江職業(yè)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