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帆
我身邊有這么一所高中,出于擴建的需要,由市區(qū)整體搬遷到了郊外。投資數(shù)億建校的結果是校園大了,設施齊了,環(huán)境美了……但一塊巨大的短板也立刻顯現(xiàn)出來 ——對于主要住在市區(qū)的老師、學生來說,上班、上學的路程遠了。離校數(shù)十公里的路程,使得老師、學生每天要有三四個小時耗在路上,這對于老師而言,浪費的也許只是時間;可對于寸陰寸金的學生來說,這耗掉的可能就是分數(shù),就是高考的名次,就是大學的檔次。這說的還是在正常天氣下,如果遇上了雨雪雷暴等惡劣天氣,老師、學生按時趕到學校都成了問題。
自然,老師工作、生活上的不便領導們是不會也不用過于擔心的。誰都知道,在當今中國的管理體制下,公辦學校的老師與學校的關系就像是一只雞被栓在板凳上——這根栓雞的繩子便是萬能的人事關系。學校無論搬到哪兒,這老師只有隨行的份,除非你辭職。眼下一份教職雖說談不上讓你光宗耀祖,但養(yǎng)家糊口還是基本湊合的。所以,老師們也就是口頭上發(fā)發(fā)牢騷,但行動上還是在積極配合著學校的搬遷——買房的買房,租屋的租屋,學車的學車……盡管成本巨大甚至當上了房奴,但總不能因學校的搬遷就連工作都不要了吧?
但是學生可就完全不同了。學校與學生之間沒有任何利益上的捆綁,而且這個城里的重點中學也不止這所學校一家,有些學校在師資質量和地理位置上甚至還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所以這所學校的搬遷反讓原先屬于他們的生源在升學志愿上有了更多的選擇。特別是那些優(yōu)質生源,本身就是眾多重點中學競相追逐的對象,這邊這所學校剛一搬遷,那邊立馬就有學校向那些優(yōu)秀學生搖起了橄欖枝,并許諾下種種優(yōu)惠條件,任誰聽了也不會無動于衷。
只要在中學待過的人都知道,生源乃是學校的生命。一旦在招生上崩盤,任你校長、老師吃多大苦受多大累也難以取得耀眼的成績。自然而然地,這生源大戰(zhàn)也就成了眼下任何一所高中最為關注、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最多的一項關乎學校命運和前程的大事。眼看著原本是自己囊中的優(yōu)質生源有可能被其他學校蠶食,這所學校的領導不得不絞盡腦汁設計出種種應對措施:一是免去優(yōu)等生的學雜費,甚至對困難學生予以生活上的補助;再就是向尖子學生免費提供學生公寓,一人一個獨立的單間,甚至允許家長陪住照料。在如今這房價、房租居高不下,學校周邊地區(qū)房源更是特別緊張的形勢下,這一招端的很見成效——不少中考中的出類拔萃者因這等免費讀書又免費住宿的“超國民待遇”而打消了投奔他校的念頭。
再看那些剛畢業(yè)來學校工作的年輕教師或是新房尚未到手的老教師,他們只能在學??粘龅膶W生宿舍里臨時棲身,而且被安排了6人一間。至于夫妻都在學校上班的,則大多在學校附近高價租了房。6人擠一間學生宿舍和每年花一兩萬在外租房的老師,每當看到自己膝下那些可以獨自享受單間公寓,甚至可以帶上家人同住的“高足”,不知作何感想?
最可悲的是一些領導人前人后都一直宣揚上述舉措體現(xiàn)出的是學校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伤麄兦∏⊥怂麄兊摹瓣P愛”和“尊重”并非針對每一位學生,而是為數(shù)寥寥的那些學習上的“精英”!因為這些學生可能在將來的高考中為這所學校、為學校領導帶來令人矚目的成績!這份不菲的投入,一是為了求得對未來的優(yōu)秀生源的廣告效應,二是為學校的聲譽、為領導的政績作投資。一旦這些學生在高考中過關斬將旗開得勝,奪得個市狀元省狀元什么的,對其投入再大也是用得其所。你沒聽說過一些地方學生考取了北大清華十萬八萬地獎勵嗎?在優(yōu)生身上投入再多,跟學校和學校領導的錦繡前程相比,也都是小意思。
至于有些教師覺得自己在學校受到的尊重還不如那些高分學生,感到面子上掛不住,這真沒有必要。除非你有一雙點石成金的手,能將學生一個個點化成無堅不摧的考場高人,否則你也就是件普通工具而已。工具常有,而尖子生不常有,厚生而薄師,不亦宜乎?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