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昆 陳晨
這里我主要講講求職面試和商務交往場合下的有所為、有所不為。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是含冤而死,其實你是慷慨赴義,因為在不知不覺中,你就犯了錯。
不學禮儀無以立
我給男生出個題。假定你考北京市公務員,考海淀區(qū)外事局,面試?;疑奈餮b,白色的襯衫,需要佩什么顏色的領帶,讓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個正規(guī)軍?
先不說答案,我想借題發(fā)揮一下,說說什么是禮儀和規(guī)矩。學生不太把禮儀當回事。譬如,你要去大公司、大企業(yè),比如寶潔、中國人壽、中國移動去面試,如果不想死,就別穿白襪子。說實話,男生不太在乎這些細節(jié),只在乎自己的兩只襪子是不是一個顏色。但是禮儀是做人的規(guī)矩。不能遲到、開車的司機不能違章,這是做事的規(guī)矩。我們往往忽略了做人的規(guī)矩。接下來這句話現(xiàn)在說可能早點兒,但以后你們肯定有所體會。一個人不會做人,往往就沒有做事的機會。立場決定觀點,文憑不代表水平,學歷不代表能力。在工作上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實現(xiàn)自我,就要兩手抓。與人合作的實力,主動溝通的能力,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情商。2013年習主席去天津考察,問一個學生,智商和情商哪個重要?學生說都重要。很學究的回答,其實工作幾年,你就知道哪一個更重要。
領帶的細節(jié)就是決定成敗的細節(jié)。禮儀在對外交往中是軟實力。你英語好不好、電腦好不好,這是準入條件,但是要想在一個崗位上待得久,就是情商,就在這些細節(jié)上。十幾年前,我做一個講座,講領帶的顏色。剛說完這句話,我對面的一個男生噗嗤一聲就笑了,笑的鼻涕都快飛出來了。我當時年輕氣盛,就讓他站起來,問他笑啥?他回答得實誠:俺就一條領帶,沒有搭配。
商務的安全搭配是藍色西服,而且領帶和西裝同色,襯衫白色,襪子鞋子黑色。著裝的基本法則“三色法則”要遵守。唯一的例外是喜慶活動,作為主人的身份,用紫紅色的領帶表示喜慶。校園里比較輕松,學生為所欲為,隨便搭配,大家也別拿這個標準去刁難晚上上課的老師!因為“大事講原則,小事講變通”。如果不是外事活動,我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正規(guī)一點的活動,身上三種顏色的,正規(guī)軍;四種顏色,游擊隊;五種顏色,有點傻;多于五種,別理他。
孔夫子有一句話,不學禮儀無以立,沒有禮儀是會影響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我們現(xiàn)在講的外交是泛外交的,包括外交和溝通。溝通有三個臺階。第一個臺階,能讓別人記住你,一般面試都是五進一、三選一,很少一對一的,能讓別人記住你是一個學問,這叫知名度,傳播力決定影響力;第二個臺階,能讓對方對你有好印象,讓外人、用人單位覺得你好,這叫美譽度;第三個臺階,認同度,在十個人里脫穎而出,讓別人認同你說的。比如學生回答問題,一定要站起來,也一定要做簡單的自我介紹:“您好,我是法學院的碩士研究生,我叫XX。”你要說了別人不一定能記住,可是沒說就會壞事兒。懂業(yè)務也善于溝通的人才容易脫穎而出,你到單位是干活兒去了,別人沒義務再來教你。
文化是一種習慣
很多年前,我去外交部外事管理局做講座。那天我有點發(fā)燒,帶了一個本科生,跟他說,你要是看我出汗出得厲害了,給我遞個水、遞個藥。他表現(xiàn)得特好,走的時候對方局長就向他直接拋出橄欖枝。他怎么表現(xiàn)的?除了給我遞水很及時,那天我還問了一個問題,他馬上站起來,很恭敬地回答,避免了冷場,而且回答得很好。在我點評之后,他還拿著紙筆,很恭敬地記下來。他記性不好嗎?當然不是。
文化是一種習慣。人大和北師大、北大的習慣就是不一樣。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溝通的最難問題,就是別拿自己的習慣和標準要求別人。重要的不是你給他什么,而是他想要什么你得明白。要什么?要尊重、友善、恰到好處、訓練有素地表達。禮多人不怪,禮可不是拿紅包、送土特產(chǎn),而是很微妙地表示你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文明人。
我眼里,最最最最不該干的,可能也是學生最愛干的,就是在別人面前擺弄你的移動電話。你知道什么是三心二意嗎?什么是走神嗎?我今天從學校西門走過來,一路看到全是低頭族。我有三句“惡毒”的話:在領導面前接電話是自殺捷徑;在求職場合當著對方刷微博微信等于調(diào)情;和長輩一起吃飯拍照上傳等于土包子剛出村,比較傻。人大學生不至于在正規(guī)場合接到電話大聲接聽,讓別人聽個一清二楚。但我看到過,接到電話了,整個人一貓腰,鉆到桌子底下去接電話,故意壓低聲音。你以為我眼瞎了嗎?忽悠自己呢!這種人有點迂。希望以后你們都能慢慢體會這句話,低調(diào)是另外一種高調(diào)。越是有身份的人越謙恭,這是修養(yǎng)。別人懂低調(diào),不代表你可以不在乎。說白了,越低調(diào)的人越懂規(guī)矩,他們越容易看到你的缺點,只是不說而已。
我主持一個項目,做調(diào)查,VIP客人最反感別人什么表現(xiàn)。調(diào)查了中國駐外的、外國駐中國的100個大使、100個上市公司老總、100個少將以上軍銜的將軍、100個工程院科學院院士、100個演藝界名流,這5個100調(diào)查完,我希望大家記住結論,那就是,落座之后千萬別把手機拿出來放在桌子上。這相當于告訴他們:“老子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倍Y者敬人,禮儀的作用就是用一定的方式表現(xiàn)出尊敬,每個人都希望你重視他。
夸人沒夸好
做禮儀,知易行難。春晚大家看了吧,有句話:“別管你是誰,群發(fā)我不回。”我搞外事工作,微信、微博不敢用,暴露地點,就經(jīng)常收發(fā)短信。教師節(jié),你發(fā)一條:“尊敬的金老師,作為您的學生,感謝您的教育,希望可以繼續(xù)一直向您學習。問好,祝師母好。您的學生,XX級碩士,XX。”這不花你一分鐘吧,但是雙方都能夠感覺很好。發(fā)短信還有一個規(guī)矩,要署名!手機內(nèi)存有限,不可以自作多情,你怎么知道別人手機里存了你的號碼?沒名字我能記住你嗎?連準入條件都沒達到。
6年前,我受邀去一個系列講座講一場。開場,主持人說:“同學們,我們又見面了!上次講座的教授講得好吧?相信今天金教授一定也講得比較好?!边^了一會兒她又和我互動,“金教授是國內(nèi)著名的禮儀專家,還聽說是人大四大名嘴之一,不知道您知不知道另外三個人是誰。”
愚者善說、智者善聽。講座完了,主持人倒是很謙卑,讓我給她挑意見。她很真誠,那我就跟她一件一件提了。首先她說我講得“比較”好,暗示我有提升空間;說我是著名的禮儀專家,我很高興,但又加個“國內(nèi)”,限制我發(fā)展,要知道我搞的是外事禮儀呀;說我是名嘴我100%高興,但又強調(diào)是“四大之一”,一下子除了四。哎呀,真難受!她連連感慨,不知道自己不知不覺犯了這么多錯。
我做過接待工作,隔行如隔山。接待就是生產(chǎn)力,一個企業(yè)甭管實力再好,接待環(huán)節(jié)出了錯一切白搭。假定我們把李肇星請來做講座,走的時候讓你送他,我不相信一路上你就“智者不言”,但是也不是讓你全程妙語連珠。你總該說一些話,符合你的學生身份,讓別人覺得你恰到好處。
再問個問題,一家公關公司招聘,你進到了面試環(huán)節(jié),請問去的時候你覺得在穿著打扮上有什么講究?如果要提交履歷,你覺得在履歷上又有什么講究?說到履歷,很多人參加過比賽,有作品,為什么不附帶一點兒證書或作品呢?之前有個學生想考我的研究生,給我一份簡歷,打回去重做好幾次,最后也不行。我跟他說,你要考慮我的習慣,我眼花了,你的字這么小,我壓根都看不清楚!你要知道用人單位的閱讀習慣。簡歷最好一頁紙,簡明扼要,倒梯形,從現(xiàn)在到過去,一條一條往回倒自己的經(jīng)歷。揀優(yōu)勢說,比如你考外交部,簡歷里可以列出學過的相關課程。還要學會揚長避短。身高體重不是特別好的,沒要求的話,就別寫在簡歷里了。給點兒干貨。還有一條,最好準備中英文各一份簡歷。該露一手就應該露一手。
重新說說這個打扮啊。前年我上課,有一個男生下課就跟著我,問我他的著裝有沒有問題。我一看,那套衣服不便宜,估計得3000多,就說:“你小子花爸媽錢了吧?!彼f:“打折,2800?!闭f實話,學生求職要穿得干凈整潔,套裝西裝上身挺好,但也別穿得太好,誰伺候誰呢?化妝也是一樣,從小到大咱們沒認真學過化妝吧,女生也都是黑暗中自學成才,在我看來,畫得不太好,就千萬別畫,還是干凈點兒好。
最后一個問題,用人單位問:“你什么時候來上班?”你千萬不要以為這時候是別人要來錄取你了,這是在考量你的忠誠度。這個問題我問過很多人,收到各種回答。“我回去和媽媽商量一下?!薄拔以倏紤]考慮?!薄拔夷玫疆厴I(yè)證書后再說”……這都是放松了警惕。標準答案是:“如果需要,我可以立馬來上班?!边@是尊敬。
(根據(jù)在中國人民大學的講座整理,有刪節(jié),標題為編者所加)
責任編輯:張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