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強
摘 要:高中的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本文從愛國主義教育與中學政治內(nèi)容相結合入手,并結合事實熱點,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愛國主義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更有效地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滲透。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愛國情感
“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重要場所,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學校教學、育人全過程中去,特別要發(fā)揮好中學政治課堂教學的作用”。這也說明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在整個愛國主義教育宏偉工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課教學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課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愛國主義教育與中學政治內(nèi)容相結合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一直貫穿在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之中。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繁榮昌盛,愛國主義更應該成為這個時代的最強音!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是最重要的教育。學校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專門場所,愛國主義歷來就是學校教育的主旋律,學校中的各門學科都包含著愛國主義教育的內(nèi)容,只要教師在備課時,有意加入愛國教育導向,就可以使愛國主義精神體現(xiàn)在每一節(jié)課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課,更應當在完成每節(jié)課教學任務的同時,自覺地擔負起這個重任。
二、通過教育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1)通過“英雄事例”教育,可以用一個個為國捐軀、英雄獻身的先烈們可歌可泣的事跡來激勵學生。比如為他們講述不畏大漠風沙守疆保土的衛(wèi)青和霍去病及大漢將士,告訴他們這些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為他們充滿著愛國主義精神,他們肯為國家民族舍棄小家,他們身上包含著千年不變的愛國主義英雄情節(jié)。讓學生通過對這些英雄人物的認識來激發(fā)自己身上的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國情教育,使學生對祖國壯麗的山川、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從而為曾經(jīng)擁有燦爛的文明而自豪。通過中國近代史、現(xiàn)代史教育,使學生了解帝國主義侵略是近代中國貧窮落后的根本原因,使學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激發(fā)學生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讓學生更強烈地感受到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
(3)通過思想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必須在知識上不斷地武裝自己,才能真正地做到愛國、為國家的繁榮和安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要教導學生從思想上高度地認識到,21世紀的祖國在國際的舞臺上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名成員,我們只有認清祖國所面臨的局勢,才能更好地為祖國效力。而作為學生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拓寬自己
的知識面,廣泛吸收新知識、新技術,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更新學習知識的方法與理念。
三、結合時政熱點,以學科自身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師加以引導教育,實現(xiàn)道德上的升華
時政教學與學科教學有天然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利用時事政治充實教學內(nèi)容,落實德育的要點。在2005年4月,一些地方出現(xiàn)了反日游行事件,我抓住時機,利用經(jīng)濟道理,教育學生理性愛國,正確對待中日關系,正確對待社會上的抵制日貨現(xiàn)象。通過“對外貿(mào)易和經(jīng)濟全球化”等內(nèi)容的學習,有的同學在政治課筆記里寫道:“對于正在尋求經(jīng)濟復蘇的日本而言,對中國出口貿(mào)易的不穩(wěn)定將會給它帶來很大的損失。然而我們再次強調(diào):我們希望兩國經(jīng)濟能夠長期穩(wěn)定地發(fā)展下去,我們愿意兩國人民友好相處,這一良好心愿永遠不會改變?!覀円脖貙猿肿鳛橹袊撕葱l(wèi)民族尊嚴的權利,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全球各地的華人同胞,讓我們一起并肩協(xié)力,為捍衛(wèi)民族尊嚴,為維護國家利益,用我們的行動構筑捍衛(wèi)民族尊嚴的長城!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四、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愛國主義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在教學中,課堂學習是改造學生主觀世界的主要渠道,但如果能把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效果會更好。比如:在清明節(jié)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傳統(tǒng)”清明節(jié)掃墓活動,通過介紹烈士們的英雄事跡,向烈士獻花圈,讓學生代表進行慷慨激昂的演說,而作為政治老師的教師可以最后不失機的進行總結等活動,使學生懂得人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shù)英烈用鮮血換來的。讓他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磨練意志,逐步增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每位中華兒女應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建設富強祖國的歷史重任,完成先烈們沒有完成的強盛夢。通過實踐活動,教育學生21世紀愛國主義精神不再表現(xiàn)為拋頭顱、灑熱血,而是表現(xiàn)在人們的工作、學習、愛校、敬業(yè)上。要培養(yǎng)自己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勞動觀。作為一個中國人,尤其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青年學生更應該積極地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技術,這不僅是為祖國的建設出力,也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與發(fā)展。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長期任務。利用中學政治課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人類的愛國主義思想和覺悟、情感和意念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中經(jīng)過一定時間培養(yǎng)和體驗,訓練和熏陶逐漸形成的。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教師必須打破舊的模式,尋求適應新形勢下愛國主義教育的新思路。教師們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去感受去體驗愛國主義教育。中學生個性單純活潑,容易接受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只要教師們充分掌握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形象地把愛國主義教育內(nèi)容融于教學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時教師還要立足國家的未來,民族的未來。中學是青少年所受的基礎教育,而基礎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民族的未來,因此,教師決不能掉以輕心,要確保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