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琳潔
【摘要】淺閱讀是一種與深閱讀相對的閱讀速度快、閱讀內(nèi)容碎片化、以閱讀方法瀏覽為主、閱讀過程缺乏思考的閱讀,它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職語文教學中有許多淺閱讀現(xiàn)象,它給中職語文教學帶來了不利影響,但又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關(guān)鍵還在于教師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將它合理運用于教學。
【關(guān)鍵詞】中職;語文;淺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一、淺閱讀的內(nèi)涵及其盛行原因
網(wǎng)絡(luò)的飛速發(fā)展深刻影響著現(xiàn)代人的閱讀模式,一種通俗化、快餐化、淺顯化的淺閱讀現(xiàn)象正在蔓延。
美國當代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將閱讀從高到低分為主題閱讀、分析閱讀、檢視閱讀、基礎(chǔ)閱讀四個層次[1]。其中前兩個層次對閱讀材料進行了全面把握,深入理解和審美鑒賞,屬于深閱 讀;后兩個層次只是按需要對閱讀材料進行表層了解以獲得某種信息,屬于淺閱讀。從這個意義上講,淺閱讀就是一種與深閱讀相對的閱讀速度快、閱讀內(nèi)容碎片化、以閱讀方法瀏覽為主、閱讀過程缺乏思考的閱讀[2]。
淺閱讀蔚然成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淺閱讀盛行是信息時代的產(chǎn)物。信息時代快節(jié)奏的生活加重了人的浮躁心態(tài),人們需要迅速地獲取大量信息,而通訊技術(shù)的升級使信息獲取越來越便利,人們逐漸養(yǎng)成在碎片化時間里碎片式獲取信息的淺閱讀習慣。第二,教師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模式僵化使淺閱讀之風吹進語文課堂。大多教師對新課改認識不足,依然沿用陳舊的教學方式,將優(yōu)美文章教成了死板字符,嚴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3]。同時,很多教師面對淺閱讀之風顯得無能為力,嚴重制約了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第三,中職學生的學情特點使他們更易受淺閱讀之風影響。中職學生個性鮮明,熱衷網(wǎng)絡(luò),容易養(yǎng)成粗略化的淺閱讀習慣,同時中職學生本身的語文素養(yǎng)普遍不高,自控能力較差,難以抵制淺閱讀的負面影響。
二、淺閱讀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表現(xiàn)和影響
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淺閱讀現(xiàn)象很多,較典型的有三種:一是文章解讀只重知識點,不重語言藝術(shù);二是課堂討論形式新穎,但形式與課文內(nèi)容脫離;三是熱衷文本代讀,用名家評論取代親身閱讀,用觀看翻拍劇取代原著品讀。
為了進一步了解淺閱讀對中職語文教學的影響,筆者對任教學校2013級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發(fā)放問卷126份,收回126份,有效問卷124份。通過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的取向單一,在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四種主要文學體裁中,89%的學生最愛小說;學生閱讀過程思考不足,81%的學生在閱讀時沒有任何摘抄、批注、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學生課內(nèi)閱讀功利性強,60%的學生不讀或少讀考試不考的課文。學生閱讀取向單一,意味著那些故事性不強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難覓知音,經(jīng)典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將受到阻滯。學生閱讀過程思考不足,閱讀含金量就會下降,思維得不到基本的鍛煉。學生課內(nèi)閱讀功利性強,他們對語文審美性的認識就會降低,語文課堂的獨特韻味也將逐漸消失。這都是淺閱讀給中職語文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然,淺閱讀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宋代理學家陸象山說:“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蘇霍姆林斯基曾對兒子寫道:“我告訴你,很多東西,不必細讀,瀏覽一下就行了。所有東西都關(guān)乎時間,你要學會最大限度地使用它?!笨梢?,淺閱讀現(xiàn)象自古有之,采取淺閱讀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使用時間,這也是與高效處理信息的時代需求相適應的。
三、合理利用淺閱讀的課堂教學策略構(gòu)想
那么教師該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將淺閱讀恰當?shù)剡\用于語文教學中呢?
(一)有計劃地加強閱讀教學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師不是只給學生講書的。語文教師是引導學生看書的。”因此,語文教師應把閱讀教學看作一項重要工作。教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閱讀素養(yǎng),成為有能力帶領(lǐng)學生閱讀的人。在課內(nèi),教師可以有計劃地進行閱讀教學,指導學生品讀經(jīng)典并教授其深入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貼近經(jīng)典文本遠離粗淺讀物。在課外,教師可以利用“讀書角”集中圖書資源,和學生一起讀書、做筆記并定期組織“讀書交流會”,引領(lǐng)學生會選書、會讀書、會愛書,使他們自覺抵制淺閱讀的負面影響。
(二)將深閱讀與淺閱讀高效結(jié)合
深閱讀是對知識深度的挖掘,淺閱讀是對知識廣度的拓展,如果能夠找到兩者的契合點,則有助于學生形成“縱深一體”的有效閱讀模式。當今學生面對的閱讀環(huán)境紛繁復雜,難免令學生在選擇時無所適從,此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鑒別不同文本,靈活選擇閱讀方式,比如引導學生對課本和名著采用深閱讀,汲取文本精華,對消閑作品和一般信息則采用淺閱讀,合理利用時間。此外,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學會“由淺入深”地閱讀,先利用淺閱讀減輕中職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fā)其閱讀興趣,然后逐步培養(yǎng)學生深入思考的習慣,循序漸進地過渡到深閱讀,讓淺閱讀與深閱讀相得益彰、互為補
充[4]。
(三)開發(fā)淺閱讀的實用價值
教師可以總結(jié)并教給學生一些淺閱讀的技巧,幫助學生學會以淺閱讀進行有效信息的快速篩選,以適應信息時代的生活需要。淺閱讀常以“文本代讀”的形式出現(xiàn),名家評論、電視視頻雖不能作為親身閱讀體驗的替代品,但可以作為課堂的補充,只要合理利用,還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課堂的。適當?shù)販\閱讀一些有意義的消閑讀物其實也有助于學生放松緊張情緒,能夠幫助學生開闊視野、發(fā)掘興趣。
參考文獻
[1]李莉.淺閱讀時代下語文教育教學對策的淺探[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2]陳軍燕.淺閱讀情境下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中等職業(yè)教育,2008 (14).
(編輯:馬夢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