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艷紅
摘要:為了能夠將中學地理教學的學科特征展現(xiàn)出來,可開展多樣、生動的課外活動,幫助學生生成地理綜合能力。充分利用鄉(xiāng)土地理與校內資源,實現(xiàn)走出課堂這一夙愿。
關鍵詞:中學地理教學;課外實踐;教學組織
從專業(yè)的角度來看,地理屬于一門綜合性學科,兼并科學性質和人文特征,應用性與實踐性相對較強。中學地理教學需將這一學科的主要特征充分體現(xiàn)出來,通過開展多樣性、生動的課外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地理綜合能力,促進他們自主學習。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開展相關中學地理的課外活動,既是落實終身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亦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xù),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一、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的實際作用
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課堂,主要是圍繞教師、課本與課堂展開的,由于學生受約束較大,導致我國中學生的地理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調查實踐能力相對較差。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應充分利用社會、社區(qū)、學校等多種教學資源,拓展更多地理學習空間,開展多樣的、生動的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自主學習的能力。雖然課堂教學的實際作用也不能忽視,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能夠快速獲得整體性、系統(tǒng)性的地理知識,但是我們都知道,真正的能力來源于實踐活動,所以這種課堂式教學,雖然學生能夠快速掌握其相關理論知識,卻缺乏實踐經驗。學??赏ㄟ^開展不同形式的課堂活動,盡可能的讓學生更多的去接觸人文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傳遞給學生更加具體、直觀的形象,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真實的情景當中,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huán)境觀。學生通過參加自由、靈活的課外活動,能夠有效擺脫課堂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在《地理課程標準》這一文件當中明確規(guī)定: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可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來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讓學生更為直觀的去感受地理這門學科,建筑園林、游覽旅行、天文觀察、生態(tài)園及自然環(huán)境都是可利用的寶貴的學習資源。現(xiàn)實中的資源,形式多樣、生動形象,與未成年人求真、求美等需要相符。除此之外,諸如鄉(xiāng)土地理及區(qū)域地理課程,還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與實踐能力。
二、校園內開展的課外活動
若要讓地理教學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徹底走出課堂、教師與課本的范圍,那么應充分利用地理園地和建筑環(huán)境等教學資源。手抄報、顯示屏和地理墻報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也改善了校園的教學措施。學校中的活動場地、教學園地和建筑,都涵蓋了豐富的、多層次的文化內涵,學生可以將其作為交流知識的平臺。學校的每一根柱子、每一面墻壁、每一塊黑板和顯示屏,都可以成為綠色教育及環(huán)保教育的宣傳載體??赏ㄟ^開展主題活動進行,譬如說:在印尼召開的年會議,可圍繞“東南亞地理??边@一主題開展。在設計地理主題這一系列過程當中學生的合作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以及地理知識均會有所提升。因為參與的人數(shù)較多,學校應經常開展一些類似于校會、班會與主題班會這類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由于地理課內容大部分是圍繞學生的日程生活展開的,譬如說人文風俗、鄉(xiāng)土地理及綠色教育等,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這種課外活動活潑、生動、形式多樣、目的明確,能夠營造出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譬如說:地理拼圖、地名對話以及燈謎等活動。隨著教學理念的發(fā)展,國內院校積極引進地理園的教學經驗,借助展廳、實物及地形,將知識直接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更加直觀的去感受那些豐富的地理表象。國內地理園通常由三個部分組合而成,即為氣象觀測、天文觀測以及地形地貌,譬如說,天文觀測這一部分,涵蓋了太陽高度角、地理緯度、測定子午線等活動。每一個學校的教學設施和地域均存在較大差異,所以應該充分利用可供地理教學的空間與資源。
三、鄉(xiāng)土地理研究活動
在中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體會和接觸最多的環(huán)境即為鄉(xiāng)土地理。鄉(xiāng)土地理富含了教材當中的豐富知識,因為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也更受大家的喜愛。在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之前,教師應當做好充足的功課和準備,例如,通過實地考察河流污染和工業(yè)廢氣、廢水的排放等問題,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環(huán)保問題的關切度,讓學生能夠從小就開始關注身邊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從小形成一個環(huán)保意識。而若教師不積極加以引導,在實地考察活動之前不對考察的目的加以說明,就可能導致學生無法準確認識此次實地考察的目的,進而導致考察活動發(fā)揮不了應有之義。通過有意識地實地考察活動,可以大大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除此之外,走訪調查、實地考察、專家報告等活動均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然而,也不排除作虛假報告的可能性,所以,應盡可能減少這種不良狀況的發(fā)生,充分發(fā)揮講座、報告等課外活動的潛在價值,在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還需安排好后續(xù)活動,譬如說:專家和學生之間的友好交流與互動,或者是布置一篇與本次主題活動相關的小論文。
四、結 語
中學地理教師這一角色十分重要,是地理課外活動的指導者,亦是組織者。要提升課外活動的實際效果,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個人情況制定可行的活動方案。除此之外,可布置學生撰寫課外活動報告與交流活動心得,也是提升活動效果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孟成偉,地理教學中課外實踐活動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06).
[2]李松燕,提高學生地理知識實施地理課外教學[J].都市家教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