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友明
[摘 要]在數(shù)學課堂中,學生出于知識結構、認識規(guī)律、心理發(fā)展等等原因市場會出現(xiàn)概念不清,形不成方法;策略不當,方法思路不對;取舍不當,檢驗不夠及時;毅力不夠,半途而廢等等的錯誤。充分利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對實例進行剖析,開展討論、糾正、反思、領悟,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做事認真嚴謹?shù)膽B(tài)度,還有利于引導教師學習摸索新的教學模式,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和合作意識。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錯誤資源;轉化利用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jié),而是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卞e誤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相伴產物,是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學習資源。盡管滴水不漏的“完美”課堂一直是我們課堂教學追求的一個目標,一種境界。但事實上,錯誤伴隨著教學始終,只有我們牢固樹立“錯誤資源”意識,把課堂視作師生逐步認識錯誤,利用錯誤實現(xiàn)師生共同成長的空間,錯誤就能成為一種美麗的課程資源。在長期的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我充分利用好學生錯誤這一教學資源,進行了有效的探索與實踐。
一、捕捉錯誤,多維互動的出發(fā)點——轉變觀念,讓錯誤體現(xiàn)價值
在數(shù)學課堂上,隨時可能發(fā)生錯誤的學情信息。教師要獨具慧眼,善于及時捕捉稍縱即逝的錯誤作為教學資源,并巧妙運用于教學活動中。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捕捉住課堂中那些鮮活的錯誤資源,正是課堂多維互動的出發(fā)點。
1.教學氛圍和諧化,讓錯誤不再可怕。教師只有放下架子,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敢暴露自己的思維,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堂上,我實施了開“綠燈”的措施來對待學生的錯誤,提倡“再想想,你還有機會;答得不完整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允許自由小議與插嘴”等。這盞“綠燈”,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實的保護,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這樣,學生沒有了因為答錯題而被老師斥責的憂慮,被同學恥笑的苦惱,他們在民主的氣氛中學習,思維活躍,敢說、敢做,敢問,勇于大膽創(chuàng)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投入學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所以,只要老師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錯誤,老師也可從中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 “借題發(fā)揮”,就能變錯誤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寶貴資源,構建多維互動的動態(tài)課堂,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2.教學目標多元化,讓錯誤獲得重生。當最初的目標預設與后來的實際教學發(fā)生沖突時,帶來目標的重新定位。整個過程是開放的,不斷調整的,從課堂“錯誤”的利用來及時調整課堂,從而生成目標,讓錯誤獲得重生。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在新課改的理念下,他們不會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會提出很多新的想法,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握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把它們有效地結合起來。
3.教學內容靈活化,讓錯誤盡顯價值。根據教學內容,我預設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差錯”,將教學內容進行適當?shù)卣{整,適當改變教學順序,采取將一些教學內容提前,一些延后,適當增減一些內容,將一些簡單地,學生不教也會的內容減少,改成讓學生課下自學,將一些要用到的,對減少錯誤有用的但不安排在該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增加。
二、挖掘錯誤,激活創(chuàng)新的切入點——巧思妙用,讓錯誤展示魅力
楊振寧博士曾作過這樣的對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成績比在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多年后中國學生的科研成果卻比美國學生少得多,原因何在?就是美國學生的思維活躍,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強。出現(xiàn)錯誤并不可怕,只要我們能及時識別錯誤,把它當成一種難得生成的資源加以開發(fā)利用,那么錯誤就能成為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的一貼良藥。
1.預設錯誤,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古人云:相反相成,相克相生。通過認真鉆研教材和習題,憑借經驗,有些關鍵性、規(guī)律性的錯誤是可以預設的。而此類錯誤僅僅靠反復強調是不夠的,我們可以將它們呈現(xiàn)出來,引導學生比較、思辨,從而在“錯誤”中尋找真理。這種方法,以“假”明“真”,欲正先反,令人耳目一新,容易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多年的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我深刻地意識到,利用錯題和設陷性提問來預設學生錯誤,故意使學生 “落入陷阱”,再引導學生“走出誤區(qū)”,不但能使一些易混、難記的知識得到強化,同時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與批判性,從而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
2.善用錯誤, 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數(shù)學的價值不在模仿而在于創(chuàng)新,數(shù)學的本質不是技能而是思想。即數(shù)學學習應由學生自己去把要學的東西發(fā)現(xiàn)或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chuàng)造,而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因此,對待課堂中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應采取糾錯措施,給予反思機會,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解題思路進行認真的回顧和分析,讓學生在反思過程中明白為何出錯,使學生避免重蹈覆轍。善用錯誤,大大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使他們的探究能力和思辯能力在數(shù)學課堂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發(fā)展。所以教師不但可以通過挖掘學生的錯誤資源,及時調整課堂教學,還可以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精彩。
3.將錯就錯,激活合理部分。傳統(tǒng)教學觀念中,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完全被老師控制在已確認的“標準”中,不能出現(xiàn)一些偏離。其實,一個正確的認識無不經歷數(shù)次與錯誤的周旋。教學中,只有寬容學生的錯誤,將錯就錯,及時提取與激活合理部分,作出調整與修正,我們的教學才能更顯人性化。這即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又能產生心理學中的“同體觀”效應,即自己人效應,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就這樣在學生錯誤的思路上作適當?shù)男拚?,即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激活其合理部分,以促進學生思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從而對解題策略中“正難則反”的原則也有了更深的領悟。
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上應該能“慧眼識真金”,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過程,顯露錯誤中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欣賞,并順著學生的思路將“合理成份”激活,那么,“錯誤”也可以變成寶貴的教學資源。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運用“差錯資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優(yōu)化學生思維,提升學科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認知進行鞏固強化,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體系,在出現(xiàn)錯誤時能及時自我糾錯,讓錯誤不再重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