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林
每周的門診,他總是在7:30,甚至更早就到診室,換好白大褂、泡好綠茶后就開始給病人看病。對每個病人都很仔細認真,詳細詢問既往病史,參看病例記錄,再開處方用藥——他就是今年榮獲中國第二屆“國醫(yī)大師”桂冠,重慶市中醫(yī)院返聘中西醫(yī)結合主任醫(yī)師鄭新。
鄭新是國家臨床重點??疲ㄖ嗅t(yī)專業(yè))腎病科創(chuàng)始人,是全國中醫(yī)急癥的開拓者之一,也是重慶市中醫(yī)腎臟病的帶頭人,其學驗俱豐,蜚聲醫(yī)壇,飲譽海內(nèi)外,診治的患者多達數(shù)十萬人次,遍布全國各地,海外華人也慕名前來求治。出生于1925年5月的鄭新,今年雖八十有九,但仍頭腦清晰、思維敏捷、動作矯健,堅持查房會診,教學點評,還看書看報寫文章、批改論文,其旺盛的精力、認真工作的勁頭常常令許多中青年人自愧不如,給人以老而彌堅之感,讓人真正明白什么叫“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之所以89歲高齡還能如青壯年般精神抖擻,這都要歸就于鄭老多年來堅持不懈的調(diào)養(yǎng)之功。
堅持適量運動?!吧谟谶\動”,但運動不要超過自己身體的承受能力,青壯年運動量可大一些,老年人的運動不宜過于激烈。鄭老堅信“百練不如一走”“步行是運動之王”,他一般打太極或散步,散步時步幅稍快。用鄭老的話說,散步可使全身血液、骨骼、肌肉、韌帶活動起來,并能調(diào)節(jié)內(nèi)臟功能平穩(wěn),推動正常的新陳代謝,產(chǎn)生良好的生理效應。鄭老還認為,家務勞動其實也是一種運動形式,而且適合老人。直到現(xiàn)在,鄭老依然堅持自己做家務,是“超級好男人”。
飲食以粗糧為主。在鄭老看來,飲食與健康、長壽有密切的關系,因為飲食是人體生命活動最重要的物質(zhì)基礎,老年人應慎食,要學會調(diào)節(jié)飲食。鄭老患有糖尿病,為控制血糖,他長期自制粗糧主食,如蕎麥饅頭、高粱米飯、玉米饅頭等。鄭老認為:超市所購買的粗糧主食,為了口感好,大都添加有糖分,并不適合糖尿病患者。他每日不忘喝牛奶,吃乳制品,吃低鹽飲食。偶爾,鄭老也喝干紅葡萄酒,每次量約20毫升~50毫升。他還堅持飲用較淡的綠茶,不飲濃茶。
注重補益藥物的應用。鄭老諳熟《黃帝內(nèi)經(jīng)》“治未病”的思想,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后防復三原則。在他看來,老年人因為年齡的增長,氣血的虧虛是自然規(guī)律,這就需要進行適當?shù)乃幬镅a益。到底該如何應用補益藥物?鄭老認為應該結合自己的體質(zhì)選用。鄭老順應四時之氣,會在夏季和冬季用一些西洋參,每日一般服用3克~5克,有時也會服用一些冬蟲夏草。
控制自己的慢性病,學會與病共存。鄭老認為,老年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慢性病,這是生命呈現(xiàn)的自然規(guī)律,不能諱疾忌醫(yī),也不能談病色變,應該學會面對現(xiàn)實,學會與病共存,積極配合醫(yī)生,合理用藥。鄭老患糖尿病,但他從不擔心害怕,也不掉以輕心,除了堅持低脂低糖飲食,還堅持降糖藥物的治療。
知足常樂,不慕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名利,這是鄭老始終保持的處世心態(tài)。他不愿意過那種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日子,更把金錢、名利看得很輕。他認為一個人把物質(zhì)利益看得過重,汲汲追求,就會耗心氣、損肝血,想長壽就是妄想。一直以來,他把為病人解除痛苦視為人生最大樂事,專心于專業(yè),不在意外界的干擾。用他的話說,一看到病人痊愈就會把煩惱忘得一干二凈,正所謂“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責任編輯/鄒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