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砥
【摘 要】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是學生理解掌握生物科知識之根基。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初中生物教師,應在教學中注重融入一些策略,以確保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牢固掌握并學會遷移運用50個重要概念,為將來高中生物科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本文結合個人日常教學實踐,提出膚淺建議,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學策略
一、引言
學好生物知識,關鍵在于對概念的理解。國家教育部在2011年版的生物新課標中明確規(guī)定,初中一、二年級學生需在義務教育中理解掌握50個重要生物概念,以獲得扎實基礎知識,為將來升入高中進一步學習生物課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因而,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須引發(fā)高度重視,注重加強在初中生物課堂實踐中,對這50個凸顯的重要概念,借助一些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運用,以期改變原有要求學生對生物概念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結果既增加了他們的過重學習負擔,而且從掌握到的知識牢固度來看,多為孤立、無法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導致學習成效達不到理想的狀態(tài)。在此,本人與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的實際教學做法,請各位同仁多多給予指正,共同促進初中生對生物課知識的牢固掌握。
二、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解析和教學意義
要在輕松中掌握初中生物的50個重要概念,首先要明白重要概念的意思。國家新課標提出的生物重要概念,是有別與其它的概念界定,它主要是對課程中研究的生命基本現(xiàn)象、活動規(guī)律、基本原理等作出理解和闡釋,不僅涉及到概念的本質、內涵及拓展,也包括有關鍵語詞,還明確指出要達到的學習程度和教學突破目標,是生物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學科中最基本的語言表達及思維單位。
其次是要明確加強對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學意義。
一是生物重要概念,它讓學生明白了學習生物知識的重次要點,以便各自能夠對生物學習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在不自覺中促進了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形成;二是50個生物重要概念,大大地改變了學生原來對生物名詞學習的盲目現(xiàn)象,極大減輕了學習壓力,確保他們以更加飽滿的學習狀態(tài),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到位;三是在生物重要概念的架構下,促使學生有了一個繼續(xù)添磚加瓦的學習勁,利用他們的好奇心,會主動去對聯(lián)想到對其它相關名詞的探究,更好發(fā)揮出主觀學習能動性,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形成??傊瑢崿F(xiàn)對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學,對初中生掌握生物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
三、對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學的具體策略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開展重要概念的教學手段,主要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一)從感性引入升華到理性的認知
生物課中的50個重要概念都在詞語上較為抽象,這對理解、分析能力有限的初中生來講,要讓他們能夠準確對這些重要生物概念理解、掌握到位,此時的生物教師,可以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從感性認識的引入,繼而上升為理性認知的教學手段。首先,課前備好一些輔助課堂教學的具體事實或直觀材料,爾后在課堂上借助這些基礎東西,再去從感性認識的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一步一步去理性認知這個重要概念,產生理解與掌握,定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比如,生物教師在講授“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時,可以借助蝗蟲、蟑螂、家蠶和蝴蝶的不同發(fā)育階段標本,讓學生親眼目睹到,家蠶、蝴蝶,它們的幼蟲和成蟲在形態(tài)結構上是完全不一樣的,而象蝗蟲、蟑螂,它們的幼體與成體形態(tài)卻很像,只不過是個體逐漸長大并出現(xiàn)了翅的變化而已,繼而把對于不同動物發(fā)育方式可能不同這一重要概念的感性認識,通過進一步的課堂教學活動了解蝗蟲、蟑螂、家蠶和蝴蝶的幼蟲與成蟲生活習性有那些變化?從而理解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與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概念,幫助初中生加深了對動物發(fā)育過程的理性認知與理解,并深刻領會到重要概念的本質內涵。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課件讓知識遷移
學習生物重要概念掌握的終極目標,是希望學生能夠通過掌握到的重要概念的運用,幫助自己在生物學習過程中來解釋、判斷和解決遇到的相關問題,實現(xiàn)提高生物知識素養(yǎng),為將來進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對重要概念知識的遷移就顯現(xiàn)的非常重要。而解決這一教學目標,此時生物教師可提供生活情景內容的課件,通過把初中生帶進真實的生活中,讓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學會對掌握到的重要概念知識遷移運用,同時也再次加深對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記憶。比如:教師在講授“動物行為”這一重要概念時,可以利用“貓捉老鼠”的視頻,給學生分析和解讀“貓捉老鼠”的一系列行為過程,讓他們首先在內心世界接受到貓捉老鼠是天生的本能習慣,然后教師再讓學生觀看小貓和老貓捕捉老鼠各自不同的行為過程,再讓同學們接受到,原來小貓捕捉老鼠的行為過程,是學習老貓的,這樣就理解了動物行為的兩種分類,即先天性行為和學習性行為的概念理解,繼而對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下來與生俱有,遺傳所致,后天行為是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得來的抽象詞語概念理解,從而加深了學生對動物行為這一重要概念的掌握。
(三)設置問題誘導實現(xiàn)主動性探究
學習興趣是初中生學好生物重要概念的基礎與根本,只有當學生對初中生物課程產生深厚的學習興趣,才會掀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達到對重要概念的掌握和運用。其設置創(chuàng)設情景問題,就是一種教學手段。生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一些問題,進而引導全班同學參加自由討論,通過互動,學生對原來存在的重要概念理解偏差和錯誤得到糾正,達到加深理解之成效。還是以“動物行為”為例,生物教師首先要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初中生剖析現(xiàn)象背后的規(guī)律,引導他們從大量的生物學事實中對這個重要概念形成正確認知,再利用層層遞進的問題,進一步點撥學生思維,啟發(fā)他們深入地對重要概念本質和內涵進行探究,達到深層次理解,最終實現(xiàn)傳遞“對接”。以獵狗捕食為例,生物教師先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在課堂上觀察獵狗捕食過程的畫面播放片段,設置學生分析獵狗動作或活動問題,通過回答,讓學生從整體的角度掌握到動物行為是一個動態(tài)持續(xù)過程。初步對這個重要概念形成后,生物教師接著再進一步提出獵狗在什么情況下捕食,有哪些利于捕食的身體特點等問題,讓學生通過劃分的小組,充分討論后,得出了獵狗是由外界刺激或體內生理變化引起的捕食行為,其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激素的調節(jié)作用下,由感覺和運動器官配合來完成的結論。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辨析,學生對動物行為這個重要概念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誠然,創(chuàng)新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學手段還有很多,比如生物教師還可在教學中,將重要概念采用化整為零的分解方式,建立一個以重要概念這核心作用的概念體系,從具體的層次概念中,進行幫助學生梳理出對重要概念需要掌握的生物知識脈絡,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重要概念的理解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需要圍繞50個重要概念的核心教學內容,緊跟時代教學形勢,掌握學生的知識結構,積極主動地開動腦筋,不斷創(chuàng)新恰如其分的教學手段,促使生物課堂始終保持生機勃然一片,定會收獲到更高質量的教學成效,從而促進生物教學事業(yè)不斷地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恩山.在教學中實現(xiàn)主動探究學習與凸顯重要概念傳遞的對接———《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修訂思路和要點.生物學通報,2012.(03).
[3]汪忠.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初中生物.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3).
[4] 吳洪. 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學中的概念圖策略例談[J].長三角(教育).2012.(08).
[5]華蕾.在生物概念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初探[J].新課程(上).2011.(04).
(作者單位:福州第二十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