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麗亞
【摘 要】小學英語科目在我國的系統(tǒng)教育起步時間并不算長,雖然受到的關(guān)注目光較多,投入的教研力量也在增加,但無可否認的是,小學英語課堂還殘留著不少傳統(tǒng)教育思想,缺乏富有生命力的教學導入。因此,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還不容樂觀,當務(wù)之急就是要讓小學英語教學轉(zhuǎn)變觀念,注入活力,要讓學生覺得英語學習是豐富多彩的,是容易掌握的,從而走向?qū)W生主體化、個性化的生態(tài)課堂。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引趣,因為學生剛剛踏入英語的天地,會有想了解的好奇,也有陌生的不適應(yīng)。在這個特殊的階段,只有將興趣引導作為教學主線才是正確的方向。當學生融入到英語的空間,自然會提升學習效率。教師要著眼于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學生的認知能力為基點,從各個角度展開教學設(shè)計。
一、善用體態(tài)語言,讓教學生動活潑
教師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引路人,學生對英語學科的第一印象,對英語的趣味感知,都是直接來自于教師。教師在課堂中的一言一行都會牽動牽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自身的導引作用,將單純的口頭教學語言拓寬成更有帶動力的體態(tài)教學語言,可以是一個簡單的表情,也可以是略夸張的肢體動作等,這樣既能化解嚴肅,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快速“活”起來。例如,在三年級課文In the library的學習中,我就利用課文中特定的環(huán)境,在單詞學習和課文理解中融入了豐富的肢體動作和表情變化,我揮舞著雙手大聲喊到: Good morning, students.學生們看著我夸張的表現(xiàn)忍不住笑起來,我接著引導:如果這是在安安靜靜的圖書館,大家會怎么做?!摆s緊跟老師說小聲點?!薄耙俗⒁鈺茈y為情?!蔽邑Q著手指在嘴上“噓”了一聲,皺著眉,眼睛四周望著,特別小聲地說: Dont shout.這下學生們笑的更開懷了,幾個動作和表情就將學生們引入到學習課文的熱情中來,后面的內(nèi)容,學生們都學得興致勃勃。
二、注重多媒體工具,讓理解形象具體
多媒體工具的應(yīng)用如今在課堂教學中十分普遍,多媒體工具的影音效果為學生們帶來了更直觀的學習印象。但是不少教師卻容易陷入多媒體應(yīng)用的誤區(qū),也就是濫用多媒體,過于形式化,有的教師不精心選材,認為學生感興趣的只是多媒體這個媒介。其實不然,要將多媒體應(yīng)用得當,必須要緊密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成功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讓多媒體工具成為一條醒目的課堂引線。例如,在進行四年級I can play basketball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課文的插圖特色性不強,于是準備了PPT圖片,從第一頁的a basketball實物介紹開始,學生們就有了眼前一亮的神情。我笑著說:同學們,這可不是一般的籃球,而是大家都熟悉的NBA專用basketball哦?!巴邸保黄潎@聲,接下來出現(xiàn)了姚明打籃球的畫面,熟悉的名人讓學生們再次激動起來,我順勢帶入課文內(nèi)容:Can Yao Ming play basketball?”“Yes,he can.”全班幾乎齊聲說,我補充道:He can play basketball very well. look.一番多媒體圖片引導后,教學過程格外順暢,學生的理解力明顯提升了,課堂氣氛也樂融融的。
三、展開生活化引導,讓課堂熟悉親切
新時期教育思想提倡人性化,生活化,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少一些僵硬的舒服,多一些實際體驗。英語教學也是如此,單調(diào)枯燥的講解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要想讓學生的接受力加大容量,加深記憶,就一定要重視生活化的引導,不要讓學生脫離了語言的源頭,忽略了語言來自于生活的本質(zhì)。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切身的體驗,能夠讓學生獲得更直觀、更詳細的體驗,因此,在英語課堂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課文內(nèi)容將生活周邊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在認同接受的基礎(chǔ)上舉一反三,深入探究。例如,在四年級課文Seasons的學習中,課文內(nèi)容比較概括,為了讓學生的思維更廣闊,我聯(lián)系當前初夏的季節(jié)實況,問學生們:除了Ice creams和swimming,你們還能想到有關(guān)summer的什么事物?學生們不吭聲,于是我讓學生走到窗口觀察校園,很快有學生高興地說:大家都穿著短袖?!安诲e,In summer, we wear T-shirts.”接著我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There are many flowers ”學生開口了,我連連稱贊。有了好的開頭,對剩下幾個季節(jié),我也順利引導學生們拓展了生活思路,學到不少新知識。
四、巧設(shè)合作競賽,讓學生積極參與
傳統(tǒng)英語教學著重于基本知識點的學習,學生總是在背記中打圈,而新時期英語教育更看重于學生的思維啟發(fā)和實踐應(yīng)用,而通往學生思維之路的橋梁往往缺少不了充實、快樂的課堂體驗。一方面,以合作的方式進行英語實踐,能夠均衡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讓他們互動帶動,取長補短,鍛煉思維;而競賽的形式更激起學生們的求好心理。另一方面,合作競賽作為別開生面的課堂活動能夠輕易帶動起課堂氛圍,讓學生們學得毫無壓力。例如,學習到三年級課文What time is it時,我為學生們安排了這樣的分組競賽:用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制作出一個時間場景,以最有新意者獲勝。每個小組都相當投入,有的默契配合,有的細致分工。最后的結(jié)果展示中,有的小組中規(guī)中矩制模仿了課文的漫畫形式,有的小組是用雜志貼圖的形式,最讓我滿意的是冠軍小組,他們用硬紙做了一個立體的鬧鐘,而分針展開來就是一張圖文并茂的場景對話卡片。分組競賽讓學生們一邊動腦一邊感受學習的快樂,一舉兩得,學習效率節(jié)節(jié)提升。
英語生態(tài)課堂的打造需要容納許多的教學元素,更要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作為最基礎(chǔ)的目的。在實踐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觀念要改變,教學方法要創(chuàng)新,教學結(jié)構(gòu)要優(yōu)化。無論從哪個方法入手,都要把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基本出發(fā)點,調(diào)集能夠利用的一切條件,將高效課堂建立在實處。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東校區(q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