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素質教育為背景,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探討高中政治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從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發(fā)揮高中政治教學的育人作用。
關鍵詞:高中政治;素質教育;教學改革
伴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文化交融的不斷促進,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正日益被關注,尤其是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高中生的政治教學模式也不斷改進。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高中生更是處于世界觀、人生觀成熟的重要階段,因此我們應更加注重于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yǎng),以下就筆者的切身體會,談幾點實際方法,以期拋磚引玉。
一、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擁有絕對的主動權與話語權,把握著整個教學的進程,但這一教學模式顯然有悖于“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過多地掌握課堂主動權與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與能力,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我們扭轉這一局面,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意識與能力,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團隊協作,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與此同時,教師也應該做到適時調節(jié)課堂氛圍,營造新穎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營造新穎生動的課堂環(huán)境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業(yè)壓力較大,知識點集中且抽象,理解起來難度很大,高中政治更是如此,很多抽象的概念都令學生無法理解,如果此時教師只是單純地按照課本講解,就會造成很多學生厭學、溜號,甚至于交頭接耳的現象發(fā)生,因此,教師應營造一個新穎生動的課堂環(huán)境。例如在教學內容開講之前給學生講一個相關的小故事或者舉一個生活中相關的例子,讓學生分析其所蘊含的政治學原理,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做到積極主動思考,從而專心于教師的講解,并且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產生自己的看法,與此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勇敢說出自己的看法與觀點,讓學生“敢于說”,而不再是隨波逐流,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口號,亦能夠更好地、更深入地掌握教學內容,而不再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較之于小學生與初中生,高中生擁有相對較為成熟的思想,對
于事物擁有自己的見解,高中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在高中政治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應做到適度地“放權”,將課堂交給學生。通過適度的“角色互換”,讓學生體會作為一名教師的感受與辛苦,教師亦能夠做到站在一個學生的角度,體會怎樣的教學方式更能夠吸引自己,亦會增進師生感情,促進師生交流,更好地完成高中政治知識的學習。
二、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與引導者,其重要性不言而
喻,課本內容的枯燥性,加之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高高在上”的地位,很容易造成教師“一言堂”,從而導致學生不能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掌握書本知識,而需要課下“惡補”,導致原本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活更加繁忙,因此,教師應格外注意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
1.理論結合實際,讓書本內容“走進”生活
高中政治知識雖然較為抽象,但歸根結底都來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適度、合理地理論聯系實際,將書本知識“生活化”。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會到“知識來源于生活”,能夠自主地將生活中的時事熱點或零星小事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從而達到將課本知識學
“活”,最終不僅掌握知識,更做到活學活用,達到了教學改革中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要求。與此同時,高中生雖然身心相對成熟,但對于事物的理解與認知卻還不夠,教師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手段,
可以培養(yǎng)學生透過事物表象看本質的能力,而不再是簡單地只看表象,從而讓學生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也促進了身心的成長與成熟。
2.采取不拘一格的教學手段
通過創(chuàng)造一個豐富多彩的教學課堂,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是一個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各種文化之間的不斷相互交流碰撞,教學手段早已不再單一,不再僅僅局限于板書與教師的講解。高中政治知識與社會時事熱點相結合較多,與生活更是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注意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音頻、視頻等教學手段,成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對于事物背后的書本知識產生興趣。
綜上所述,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黃金時期,有效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減輕其學習負擔,更有利于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高中政治教師應高度重視并且切實落實課改精神,積極主動改進教學手段與教學理念,形成師生互敬互愛、教學相長的教學氛圍,給予學生以正確引導,在促進學生學業(yè)進步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為祖國培養(yǎng)合格的、全面發(fā)展的未來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虎軍.試探素質教育下的高中政治教學[J].學周刊,2011(32):50-51.
[2]崔紅彬.素質教育下的高中政治教學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9).
作者簡介:董龍福(1977—),江西南康人,畢業(yè)與贛南師范學院政法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本科,現為江西南康唐江中學政治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