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在高考成績中所占比分非常大,而且短時間內(nèi)提高成績不太可能。在語文復習過程中,如果有一手非常好的導學案資料,那么在課堂上老師相對來說會省去很多步驟,學生學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課堂也會變得非常高效。
關鍵詞:導學案;文言文;復習課
在高考中,文言文的比重不是特別大,但是難度很大,一般學生都會很頭疼。在高三的語文課堂上如果復習到文言文,那么我們就可以利用導學案根據(jù)老師的重點提示來復習。比如高考的第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的導學案中非常明確的有基礎知識梳理。
下面以文言文基礎知識復習為例來介紹:
學習目標:
1.掌握文言文的一些基礎知識。
2.使學生掌握一些回答文言文閱讀題的技巧。
3.提高學生欣賞文言文的能力。
學習重點:
1.對于通假字、一詞多義、詞的古今異義等的認識和理解。
2.在做高考中涉及文言文的題目時學會舉一反三。
考查重點:
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單音雙音詞、通假字、異讀字、偏義復詞、詞類活用等,其中對一詞多義、雙音復詞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從詞性上說,主要側(cè)重于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
(一)通假字
1.通用字。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寫這個,也可以寫那個。如“知”和“智”。
2.假借字。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時也可以借代。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本無其字,語言中已有某詞,于是借音近或音同的他字以代之。如語言中已經(jīng)有第二人稱代詞rǔ,卻沒有創(chuàng)造出表達的字體,于是借用“男女”的“女”字,或借用“汝水”的“汝”字。所以“三歲貫女”中的“女”通“汝”。另一種情況是本有其字,可是寫的人一時寫了別字,而后約定俗成,別字和本字也就通用了。如“甚矣,汝之不惠”的“惠”,就同“慧”。
老師提問學生:誰可以再舉出幾個例子?(學生舉例略)
(二)一詞多義
一詞多義是指同一個詞在這個句子里是一個意義,在那個句子里又是另一個意義。由本義引申和假借而形成。如,以筆畫最少的“一”字為例,常用義項就有六七個。
這時候老師讓同學們舉出幾個例子,比如:
一人,一桌(《口技》)(數(shù)目)
六王畢,四海一(《阿房宮賦》)(統(tǒng)一)
用心一也(《勸學》)(專一)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岳陽樓記》)(滿,全)
要盡可能地掌握詞的各種義項,就必須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假借義等知識。
教師精點:
再次提問學生,“安”字的一詞多義能想到哪些?
學生一:君安與項伯有故(怎么)
學生二:沛公安在(哪里)
生:討論
(三)詞的古今異義
所謂“古今異義”,就是指文言詞語或短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中書寫相同的詞語之間的意思不同的現(xiàn)象。這種意義和用法的差異是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出現(xiàn)的,辨明這些詞語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強我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主要包括:
1.詞義的擴大。所謂“詞義擴大”就是說同樣的詞語在古代的意義小,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義變寬了。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門豹治鄴》)的“好”,專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現(xiàn)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質(zhì),對人、事、物都可以修飾限制?!爸袊保钢性貐^(qū),現(xiàn)在指全中國。
2.詞義的縮小。所謂“詞義縮小”,就是說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詞義寬,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義變窄了。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現(xiàn)代只把一種鋪蓋屋頂?shù)慕ㄖ牧戏Q為“瓦”;“勸”,古義常用義項有:鼓勵、勸說、規(guī)勸。《勸學》之“勸”,就是“鼓勵”的意思;《赤壁之戰(zhàn)》中“肅勸權(quán)召瑜還”“勸”即“勸說”之意。今義中只剩下“勸說、規(guī)勸”這一義項,如“勸人改過”。這樣來復習勸學豈不是事半功倍。
拓展延伸:
如此齊全的一個文言文導學案,就非常全面地介紹了文言文中的基礎知識。同學們一看它也就一目了然了。這樣復習文言文,時間快效率高,而且在高考遇到對應文言文閱讀時就很容易翻譯出意思了,這對于高三的語文復習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蔡艷.也談文言文教學的讀、解、引、辨、聯(lián)[J].考試周刊,2011(15):36.
作者簡介:魏寅春,女,出生于1978年1月,本科學歷,現(xiàn)為陜西省鎮(zhèn)安中學語文教師,主要研究高中文言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