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根旺
新世紀,經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對學校教育,對初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填鴨式”、“滿堂灌”、“獨角戲” 等教學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與思維的發(fā)展,嚴重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師要脫苦,學生要減負,實施新課改、構建高效課堂勢在必行。
實施課程改革,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思維發(fā)展的空間、探究合作的機會。幾年來,我校堅持不懈地走洋思、訪杜郎口,探求適合本校實際的課改之路,歷經艱難和曲折,終于探索出了具有本校教學特色的“互動探究四段式”教學模式。教學實踐證明,以三維目標為主線,采取生生互動、組組互動、師生互動的方式,把課堂分為“40=5+15+15+5”4個時段的“互動探究四段式”教學模式有效地解決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F(xiàn)以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中國的民族》一課為例,談談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具體實施這一教學模式。
第一時段:明確學習目標(約5分鐘)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恰當巧妙的情景導入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導入方式應靈活多樣,語言精練、簡明扼要。在教學該課時,我采用以下方法導入。
首先課件播放《愛我中華》這首名歌,讓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使用的導語是:“當大家聽到這首激情高昂的歌曲的時候,深感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都會情不自禁地放聲歌唱。我們中華民族有多少個民族?(學生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說56個)回答得很好,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團結和睦相處,為祖國建設和繁榮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們都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幸福的大家庭而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熱愛中華民族是我們的責任。因此,了解我國的民族很有必要。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中國的民族》?!苯又髮W生自主閱讀15、16頁教材內容及相關圖示,小組合作討論完成下列學習目標:
1.我國的民族構成是怎樣的?什么是少數(shù)民族?列舉你所知道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名稱。
2.談一談我國的民族政策。
3.結合16頁圖112分析我國的民族分布,歸納我國的各民族分布特點。
4.你所知道的民族風情有哪些?應該怎樣對待民族風情?
學習目標盡可能具體細化,體現(xiàn)出教學重點,滲透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語言通俗易懂,內容一目了然,使學生一看就知道該學什么,怎么學,以適當?shù)姆绞剑缬秒娮影装逭故窘o學生。
第二時段:自學互助指導(約15分鐘)
在明確了學習目標之后,要求學生首先自主閱讀所要學習的教材內容和與之相關的地圖、數(shù)據表及其閱讀材料等,再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針對自主閱讀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展開討論,化解小組成員的疑難問題。特別是農村學生,實施這一環(huán)節(jié)效果很好,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發(fā)揮了學習小組的作用。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自學互助情況并深入小組巡回輔導,引導提醒,指導學法。在教學本課時,目標1難度不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通過自主閱讀、識記,形成正確的結論。對于目標2,由于我國的民族政策內容很廣泛,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提醒學生識記重點內容“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以達到化難為易的效果。關于目標3,要注重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我國的民族分布圖》,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通過分析、討論、歸納,形成正確的結論。對于目標4,教師要啟發(fā)學生盡可能多地暢談自己的所見所聞,可以從不同民族的語言文字、服飾、生活習俗、民居、體育運動、節(jié)日等多方面在小組成員間展開廣泛的交流,以形成正確的民族觀。組建學習小組很重要,小組成員一般以4到6人為宜,做到優(yōu)等生、中等生、學困生之間的協(xié)調搭配。小組發(fā)言人、記錄人要輪流擔任,這樣才能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長處,起到對中等生和學困生的引領和幫扶作用。要鼓勵學困生更多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對學習充滿激情和信心。學困生的進步就是教學的成功。
第三時段:展示點撥破難(約15分鐘)
這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這一階段,教師要事先做好教學設計,制作好課件,充分利用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發(fā)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以小組的形式有序地將上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討論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學展示,展示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展示機會多讓給學困生,中等生多補充,優(yōu)秀生多點評,教師針對學生的展示,要及時給予點撥,點撥要“精”、“準”、“活”,語言不重復,拓展有限度,肯定優(yōu)點,指出存在的問題,給予評價,多激勵學生。通過展示,對學生模糊不清的重點或通過自學互助沒有解決的疑難問題,教師要做出準確的答復或精辟講解,形成該問題的正確、全面的結論及解決方法。該時段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師:剛才大家通過閱讀和討論,對我國的民族概況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請同學們來積極展示你們的學習成果。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由56個民族構成,現(xiàn)在請同學們說出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民族的名稱(學生立即動起來,爭先恐后發(fā)言、補充,學困生也會躍躍欲試,不甘示弱,教師要因勢利導,多使用激勵性的語言,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我們再來通過一些圖片了解我國的民族(課件播放我國一些民族的圖片,如回族、維吾爾族、壯族、藏族、朝鮮族等)。
學生辨認以加深對我國各民族的印象。
師設問:我國民族眾多,有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之分,請同學們說一說什么是少數(shù)民族,我國人口最多的和最少的少數(shù)民族各是哪個,我國少數(shù)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qū)是哪一個。
學生小組發(fā)言人搶答,其他學生補充點評。
師點撥拓展:各民族中漢族人數(shù)最多,接近全國總人數(shù)的90.6%,其他民族僅占9.4%,稱為少數(shù)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是壯族,約1600萬人,人口最少的少數(shù)民族僅幾千人,有珞巴族、赫哲族等。少數(shù)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qū)是云南省。
師設問:國家為了鞏固民族統(tǒng)一,加強民族團結,制定出了我國的民族政策,請同學們說出我國民族政策的基本內容。
學生組員搶答,其他組的組員補充點評。
師點撥拓展:我國的民族政策內容十分廣泛,涉及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其基本內容是(課件播放)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高低,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
師:我國民族眾多,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又是怎樣分布的?請同學們上講臺在中國民族分布圖(課件播放)上指出我國漢族的主要分布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區(qū),歸納我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
學生組員上講臺展示,其他組補充點評。
師點撥拓展:(課件播放)漢族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 ,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qū)。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民族間的交錯分布促進了民族交往與合作,為各民族共同繁榮提供了有利條件。
師:不僅我國的民族分布很有特點,而且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給人們以美的感受?,F(xiàn)在請同學們來談一談你所知道的一些民族特有的風情。
學生展示,補充。
課件播放蒙古族“那達慕大會”,傣族“潑水節(jié)”,漢族“賽龍舟”,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歌舞等圖片讓學生欣賞以增進了解,正確樹立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的觀念,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給更多的學生以展示機會,特別對于學困生的展示要多給予激勵,要做到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
第四時段:效果反饋(約5分鐘)
根據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重點精心設置一定量的靈活多樣的練習題,如回答題、單選題、讀圖填空題、判斷題、連線題、剪圖拼圖題等來檢查不同層次學生的掌握情況。本課的反饋練習為完成填空(課件播放):
1.我國56個民族中, 人口數(shù)量最多,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是 。
2.我國的民族政策是 。
3.我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 , 居住。
4.要 各民族的民族風情,大力弘揚 。
檢測結束后應對本課知識點進行總結:今天我學到了什么?讓學生來共同總結本課主要知識點,這樣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對本節(jié)課的成功與不足、各小組的表現(xiàn)要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使整個課堂始終充滿活躍的氣氛。課后要留給學生適量的作業(yè),作業(yè)可分為識記和書面作業(yè),以起到對所學知識的復習鞏固作用。
構建高效課堂,僅憑課堂教學還不夠。課堂教學中優(yōu)點何在,有什么不足,制定的學習目標是否符合三維目標要求、體現(xiàn)出教學重點,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恰當,學習小組的表現(xiàn)及學生的展示情況如何,對各時間段的把握如何等,都需要課后反思。每節(jié)課后,教師都應及時書寫教學反思,總結成功經驗,發(fā)現(xiàn)問題,改進不足,不斷完善和充實教學模式。
總之,實施新課改,構建地理高效課堂,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是關鍵,教無定法。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需要我們大膽去嘗試、探索創(chuàng)新,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鉆研教材,研究學生。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我們有著廣闊的教學實踐空間。我們應相信學生,敢于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風采的舞臺。課堂教學實踐證明,“互動探究四段式”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教學質量穩(wěn)中有升,而且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師生從中受惠。我們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共同努力,課改的前景一定會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 周侯辰)
學生組員搶答,其他組的組員補充點評。
師點撥拓展:我國的民族政策內容十分廣泛,涉及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其基本內容是(課件播放)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高低,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
師:我國民族眾多,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又是怎樣分布的?請同學們上講臺在中國民族分布圖(課件播放)上指出我國漢族的主要分布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區(qū),歸納我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
學生組員上講臺展示,其他組補充點評。
師點撥拓展:(課件播放)漢族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 ,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qū)。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民族間的交錯分布促進了民族交往與合作,為各民族共同繁榮提供了有利條件。
師:不僅我國的民族分布很有特點,而且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給人們以美的感受?,F(xiàn)在請同學們來談一談你所知道的一些民族特有的風情。
學生展示,補充。
課件播放蒙古族“那達慕大會”,傣族“潑水節(jié)”,漢族“賽龍舟”,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歌舞等圖片讓學生欣賞以增進了解,正確樹立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的觀念,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給更多的學生以展示機會,特別對于學困生的展示要多給予激勵,要做到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
第四時段:效果反饋(約5分鐘)
根據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重點精心設置一定量的靈活多樣的練習題,如回答題、單選題、讀圖填空題、判斷題、連線題、剪圖拼圖題等來檢查不同層次學生的掌握情況。本課的反饋練習為完成填空(課件播放):
1.我國56個民族中, 人口數(shù)量最多,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是 。
2.我國的民族政策是 。
3.我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 , 居住。
4.要 各民族的民族風情,大力弘揚 。
檢測結束后應對本課知識點進行總結:今天我學到了什么?讓學生來共同總結本課主要知識點,這樣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對本節(jié)課的成功與不足、各小組的表現(xiàn)要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使整個課堂始終充滿活躍的氣氛。課后要留給學生適量的作業(yè),作業(yè)可分為識記和書面作業(yè),以起到對所學知識的復習鞏固作用。
構建高效課堂,僅憑課堂教學還不夠。課堂教學中優(yōu)點何在,有什么不足,制定的學習目標是否符合三維目標要求、體現(xiàn)出教學重點,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恰當,學習小組的表現(xiàn)及學生的展示情況如何,對各時間段的把握如何等,都需要課后反思。每節(jié)課后,教師都應及時書寫教學反思,總結成功經驗,發(fā)現(xiàn)問題,改進不足,不斷完善和充實教學模式。
總之,實施新課改,構建地理高效課堂,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是關鍵,教無定法。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需要我們大膽去嘗試、探索創(chuàng)新,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鉆研教材,研究學生。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我們有著廣闊的教學實踐空間。我們應相信學生,敢于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風采的舞臺。課堂教學實踐證明,“互動探究四段式”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教學質量穩(wěn)中有升,而且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師生從中受惠。我們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共同努力,課改的前景一定會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 周侯辰)
學生組員搶答,其他組的組員補充點評。
師點撥拓展:我國的民族政策內容十分廣泛,涉及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其基本內容是(課件播放)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高低,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
師:我國民族眾多,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又是怎樣分布的?請同學們上講臺在中國民族分布圖(課件播放)上指出我國漢族的主要分布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區(qū),歸納我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
學生組員上講臺展示,其他組補充點評。
師點撥拓展:(課件播放)漢族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 ,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qū)。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民族間的交錯分布促進了民族交往與合作,為各民族共同繁榮提供了有利條件。
師:不僅我國的民族分布很有特點,而且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給人們以美的感受?,F(xiàn)在請同學們來談一談你所知道的一些民族特有的風情。
學生展示,補充。
課件播放蒙古族“那達慕大會”,傣族“潑水節(jié)”,漢族“賽龍舟”,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歌舞等圖片讓學生欣賞以增進了解,正確樹立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的觀念,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給更多的學生以展示機會,特別對于學困生的展示要多給予激勵,要做到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
第四時段:效果反饋(約5分鐘)
根據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重點精心設置一定量的靈活多樣的練習題,如回答題、單選題、讀圖填空題、判斷題、連線題、剪圖拼圖題等來檢查不同層次學生的掌握情況。本課的反饋練習為完成填空(課件播放):
1.我國56個民族中, 人口數(shù)量最多,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是 。
2.我國的民族政策是 。
3.我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 , 居住。
4.要 各民族的民族風情,大力弘揚 。
檢測結束后應對本課知識點進行總結:今天我學到了什么?讓學生來共同總結本課主要知識點,這樣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對本節(jié)課的成功與不足、各小組的表現(xiàn)要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使整個課堂始終充滿活躍的氣氛。課后要留給學生適量的作業(yè),作業(yè)可分為識記和書面作業(yè),以起到對所學知識的復習鞏固作用。
構建高效課堂,僅憑課堂教學還不夠。課堂教學中優(yōu)點何在,有什么不足,制定的學習目標是否符合三維目標要求、體現(xiàn)出教學重點,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恰當,學習小組的表現(xiàn)及學生的展示情況如何,對各時間段的把握如何等,都需要課后反思。每節(jié)課后,教師都應及時書寫教學反思,總結成功經驗,發(fā)現(xiàn)問題,改進不足,不斷完善和充實教學模式。
總之,實施新課改,構建地理高效課堂,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是關鍵,教無定法。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需要我們大膽去嘗試、探索創(chuàng)新,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鉆研教材,研究學生。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我們有著廣闊的教學實踐空間。我們應相信學生,敢于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風采的舞臺。課堂教學實踐證明,“互動探究四段式”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教學質量穩(wěn)中有升,而且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師生從中受惠。我們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共同努力,課改的前景一定會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