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明
從教多年來,我一直擔任初中語文教學,深感作文教學難度大。學生怕寫、不會寫、沒啥可寫的現(xiàn)象時常出現(xiàn)。那么,怎樣改變這種不盡如人意的狀況,從而去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在短期的高效課堂課改實踐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形成了“以讀促寫——創(chuàng)設情景——口頭說評——快速成文——師生評改”的五環(huán)節(jié)作文教學模式?!拔瀛h(huán)節(jié)”作文教學模式,使聽、說、讀、寫、評相結合,培養(yǎng)了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良好的寫作習慣,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具體做法如下:
一、夯實課外閱讀——以讀促寫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的聯(lián)系,強調將讀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基于此,我主要從兩方面著手夯實課外閱讀。首先推薦經(jīng)典書目,積累素材,除課文后所提供的如《童年》《昆蟲記》《魯濱孫漂流記》《駱駝祥子》以外,還為他們介紹往屆學生的課外讀本,如《春天的雷雨》《欣賞生命》《哦,大?!返龋瑥娬{學生一定要看,每周要求學生看名著做摘抄,積累素材。其次,為加強閱讀與寫作結合的密度,在單篇教學中進行必要的片斷練習。如學了《背影》就引導學生把自己對親人感受最深的特征描繪下來;學了《春》就引導學生對景物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的特征、從多個角度描繪;學了《沁園春·雪》就試著運用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片斷練習等。同時還要抓好片斷練習與大作文訓練的有機結合,做到片斷練習為作文訓練服務,大作文寫作以片斷訓練為基礎。此外,在指導學生進行課文閱讀的同時,更要注重引導學生閱讀后的整理(如堅持寫讀書筆記),以不斷豐富學生的詞匯,提高寫作水平。
二、開展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情景
為了解決學生作文時無米下鍋的問題,學校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活動。如開展校園文化“八個一”活動:三八婦女節(jié)讓孩子們回家給母親梳梳頭,母親節(jié)讓孩子們給母親盛碗飯,父親節(jié)讓孩子們給父親洗洗腳,等等。這些活動讓孩子們懂得感恩。這樣,孩子們作文,寫的是自己想說的話,自己做過的事。因此,各種隨筆、隨感錄、日記等形式的小作文數(shù)量大增,大大提高了作文實踐的次數(shù)。經(jīng)常開展活動,學生的經(jīng)歷多了,視野擴大了,積累的寫作素材就豐富了,拿起筆就有大量的內容可選擇,改變了過去那種“看到題目皺眉頭,拿起筆來咬筆頭,無話可寫搖著頭”的狀態(tài)。學生也就開始視寫作為生活的需要。開展實踐活動,還能使學生受到多方面的熏陶,也增強了學生關心集體,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在活動中還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誼,使教與學、導與行始終處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中。
三、開展課前演講——口頭說評
《語文課程標準》非常重視寫作教學與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強調要善于將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為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我每天上課前抽出四分鐘時間,開展課前演講,即在每節(jié)語文課前,給學生三分鐘,讓學生輪流上臺演講(材料由學生事先準備好),再由學生進行一分鐘評議(指定兩名中、上等水平學生口述腹稿,其余同學每4~6人為一組,推薦一名同學對口述的文章作點評,教師作必要補充),共四分鐘。四分鐘對于一節(jié)課來說,是很短的,不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而每天的四分鐘,日積月累,就是一個可觀的數(shù)目。經(jīng)過近一個學期的訓練,孩子們的膽子更大了,口頭表達能力增強了,寫作中更有“源頭活水”了。
四、整理思路——快速成文
每個學生根據(jù)作文要求,大膽構思,結合對口述者的點評和總評,快速調整自己的思路,用45分鐘的時間快速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學生的快速作文,要以強化快速訓練為基礎。作文所耗費的時間隨年級的升高可逐漸縮短,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可分類限時,并注意以同題而不同體裁的作文強化變形訓練。訓練的形式靈活多樣,可書面作文,也可口頭演講,總之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路不斷開拓,潛能不斷開發(fā)。
五、師生評改——相互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分享感受,溝通見解。以4~6人為單位劃分成若干小組,互相傳閱批改。小組每人準備一篇作文,先速讀作文,再欣賞文章的亮點。小組學生集體批改手中的作文,凡在批改中感到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尋找組長或教師幫忙,做到人人參與。
在高效課堂的教改與課改的探索和嘗試中,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對語文作文教學充滿了信心。世界是無窮的,生活的魅力也沒有止境,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善于引導孩子感受生活和語言文字的美,我想,我們的作文教學就一定能迎來又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ㄗ髡邌挝唬航魇√┖涂h第四中學)
責任編輯:劉偉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