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絢
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動力。因此,在一節(jié)課開始時,教師若能巧激妙引,創(chuàng)設懸念,那就會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得他們主動跟隨教師去探討知識的奧秘。因此,一個好的導入是一節(jié)好課的基礎。那么,初中英語課該如何導入才能達到激趣引思的效果呢?我個人認為用以下的幾種方法進行導入是可行有效的。
一、設置懸念法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結合課文,提出問題,制造懸念,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他們才會帶著興趣孜孜以求。例如,在教學牛津版英語7B Unit 5 A Brave Young Man一課時,我首先用錄音機播放令人緊張的警笛聲,使當時的氣氛一下緊張起來,然后提問:“What may happen when you hear the alarm? ”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There may be a fire.”“I think of heavy smoke”“Some people are escaping from the burning building.”待學生發(fā)言完畢后,我就勢導入教學內容:“Well done!Do you think the fire is terrible? Now lets listen to a report about a real fire which broke out at Sao Paulo”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教師設計的思想軌道上來了。
二、 “角色” 扮演法
語法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厭學,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只要教師精心準備,巧妙設計,同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的。有一次,上課鈴響后,我微笑地走進教室。幾秒鐘后,我突然著急地說忘了帶一張上課需要用的報紙,請科代表去辦公室取??拼沓鲩T前猶豫了一下,就問取什么報紙,什么時間的報紙。但我不做明確的回答,只是催促他抓緊時間去拿。結果所有的學生當堂向我“發(fā)難”。批評我說的“A paper”太籠統(tǒng)了,不具體,這樣的任務叫學生無法完成。于是,我笑了,并稱贊學生肯動腦筋,然后指出“paper”只是個名詞,意思太籠統(tǒng),若在其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些修飾詞,表明是什么報紙,哪一期的報紙,意思就明確了。如Todays English paper for Junior Grade Two。而這些加在名詞前面或后面可以確定具體意思的詞、短語或者分句,在語法上就叫定語。學生聽后恍然大悟,明白教師剛才是在制造一種情境,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配合老師扮演了情境中的“角色”。
這種巧妙的“角色扮演”導入法,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就可以把原本枯燥無味的語法教學內容變得妙趣橫生了。
三、英文歌曲導入法
音樂的是一種很微妙的語言,它可以給人以豐富的感受,能夠使人產生許多聯(lián)想和共鳴。在上初二Unit 4 On The Farm 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了歌曲Old Miacdonald Had A Farm。歌曲中鴨子的quack...quack...quack...; 貓的miaow...miaow...miaow...;還有牛的moo...moo...moo...等動物的叫聲映襯在優(yōu)美輕快的旋律中,伴隨著這美妙的音樂,學生心情輕松地進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了。有的學生還躍躍欲試,很希望自己能唱上一曲。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學好英語的興趣,同時也放松了學生的身心,使學生的思想得到釋放,讓學生的心飛揚起來,整節(jié)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圖畫導入法
課堂圖畫的主要形式是掛圖、剪貼畫、簡筆畫、幻燈圖片等。因為并非每個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都很強,課堂圖畫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東西,這種導入方式可以達到直觀教學的效果,并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他們更快地進入角色,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如在教學句子“There is a house in the picture. Behind the house is a tree. In the tree there is a bird.”時,我運用多幅圖片,邊講述邊在黑板上拼貼,于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慢慢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與此同時呈現(xiàn)這節(jié)課的內容:表示方位的句型和介詞。這種導入方式不但容易將全班學生的精神集中起來,而且學生也能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當然,導入新課的方式林林總總,繁花似錦。上述方法只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所累積的一些經驗,不可能適用于所有的教師。如何自然流暢地導入新課,使用什么方式導入新課,是要以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理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為依據的。但不管用哪種方式進行新課導入,目的都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一節(jié)課都有一個好的開頭。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