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才
所謂課堂生成,是指課堂教學的生長和建構,是課堂教學本身在進行中動態(tài)形成的活動過程,它是與教師的預設(即教案)相輔相成的。
建設高效課堂,教師就要認真?zhèn)湔n,形成教案:預設重難點、問題及細節(jié)、課堂流程等。
然而,真實的課堂充滿變數(shù):不同學生之間的思維特性等個性化差異、不同的課堂條件,甚至不同的天氣、不同的上課時間等都會對課堂產(chǎn)生影響,尤其是學生面對新的知識和能力要求所發(fā)生的思維變化,永遠是一個未知數(shù),這樣就出現(xiàn)了教師難以預設的課堂問題。
現(xiàn)實教學中,特別是在各類公開課、觀摩課,甚至優(yōu)質課競賽中,執(zhí)教者做好了預設,照著“劇本”演戲,雖然產(chǎn)生了許多較為成功的課堂案例:好看、熱鬧、學生反響也很強烈,達成了課堂教學目標。但是,在課堂生成方面,這類課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是教案成為教師在課堂上人為地給學生畫的“紅線”:當學生思維與教案不吻合時,教師總是千方百計地將學生“牽”回來,選擇性地“聽不見、看不到”學生的“意外”反應。二是教師因為強調課堂的進程,追求課堂的華麗好看,而不敢、不愿,或者不能解決課堂生成的共性問題。三是為了保證課堂上高潮迭起,教師挑選了對知識點理解透徹的學生回答問題,學生反響強烈,回答也很精彩。我們不能說這樣的課堂一無是處,而是說這樣的課堂并沒有忠于課堂的真實和學生真實的學習現(xiàn)狀。四是教師“過分”預設,甚至課前安排好了回答問題的學生和“標準答案”,保證了課堂的流暢,卻不知除了回答問題的學生外,其他學生大多游離于課堂之外。五是對學生提出的超過課標知識的問題不給說明和解釋,刻意回避。
以上現(xiàn)象都是教師有意“失落”課堂生成問題的表現(xiàn)。這些表現(xiàn)不只是讓學生將問題留存在記憶中而得不到解決,更重要的是打擊了學生自主探究、思考、追求知識的積極性和勇氣。一旦形成這種局面,學生就不會再主動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了,這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而作為高效課堂的標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極思考、努力探究的良好習慣,與此相反的課堂是稱不上“高效”的。
其實,正因為課堂是一個充滿變數(shù)的特殊場所,所以,生成才具備了特定的意義。從教育的本質來看,因為有了生成,所以才有了教育。教師面對的,本來就應該是人的種種不完美:學生說得不好、想得不對、做得有誤等,學生在課堂上的任何表現(xiàn),甚至是個別學生惡作劇似的表現(xiàn),都應該被視為合理,這也許正是教師生成問題的切入點和進入教學的最好時機。葉瀾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中提到:“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tài),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力、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合作能力與質量、發(fā)表的意見建議和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的回答等等,無論是以言語,還是以行為、情緒方式的表達,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
應該說,課堂生成其實可以在課堂上的任何一個時候展開,抓住并圓滿解決課堂生成的問題,是一名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的最佳表現(xiàn)。因為課堂生成也不能無限生成、牽強生成,要隨機生成,要限定在學生能理解的年齡段內生成,對課堂生成的與教學目標無關的問題要有積極穩(wěn)妥的解決方案等等,這就體現(xiàn)了教師掌控課堂的能力,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能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p>
真實的課堂處處是“荊棘”,因為有了教師的去蕪存精、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而產(chǎn)生價值。課堂生成應該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有了課堂生成,才使課堂真實、自然而富有靈氣;因為有了課堂生成,才會形成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因為有了課堂生成,才更能體現(xiàn)出教育的真正含義。沒有生成問題的課堂是封閉的、有失自然的,是不能被稱為高效課堂的。
(作者系天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