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麟曄
(云南省普洱市景東縣人民醫(yī)院,云南景東 676200)
論著/冠心病
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
陳麟曄
(云南省普洱市景東縣人民醫(yī)院,云南景東 676200)
目的探討應用尿激酶溶栓對急性腦梗死進行治療所取得的臨床效果,并對其治療作用和意義進行分析總結。方法選擇我院曾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將其隨機分為數(shù)量相等的兩組,分別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中患者利用尿激酶溶栓來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利用常規(guī)方法來進行治療。在完成治療之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主要包括效果、引發(fā)癥狀以及并發(fā)癥與血管再通率。結果對照組患者中有10例患者溶栓值趨于正常標準化,其標準率為32.3%,觀察組中患者有21例的溶栓值趨于正常標準,其標準率為67.7%,兩組患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兩組患者中的血管再通率分別為80.6%和38.7%,有顯著差異存在;觀察組中患者的引發(fā)癥狀以及并發(fā)癥都較少,兩組患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結論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來說,利用尿激酶溶栓進行治療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血管再通率較高,不會引發(fā)其它癥狀,所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也比較少,比較安全,在臨床醫(yī)學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尿激酶溶栓;急性心肌梗死;療效觀察
在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上,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常見危急病癥,該疾病的發(fā)病原因主要就是心肌缺血造成局部急性心肌壞死,該疾病的主要癥狀為:嚴重疼痛感長期存在于胸骨部位,循環(huán)工作能力急性受阻,心臟的運作能力逐漸衰竭,心率紊亂等。利用尿激酶溶栓對該疾病進行治療,能夠對梗死面積的擴大進行阻止,使血流保持暢通,對心臟的運作功能進行優(yōu)化,使患者死亡情況得到改善[1]。本文存在曾于我院進行治療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別對其利用尿激酶溶栓與常規(guī)方法來進行治療,并對其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我院曾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數(shù)量相等的兩組,分別記作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有31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1例,患者年齡在30-65歲之間,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2.5±3.5)歲,患者梗阻位置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有15例患者位于前壁,有4例患者位于前間壁,有4例患者位于廣泛前壁,另外8例患者位于下壁;觀察組中患者男性有22例,女性有9例,患者年齡在20-60歲時間,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8.5±5.5)歲,患者的阻梗位置包括以下幾種情況:有12例患者位于前壁,有6例患者位于前間壁,有7例患者位于廣泛前壁,有6例患者位于下壁。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梗阻所在位置方面無顯著差異存在,具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中患者利用常規(guī)方法來進行治療,即利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以及肝素鈉等藥物來對患者進行治療,觀察組中利用尿激酶溶栓方法來進行治療,即利用尿激酶與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鈉等藥物來對患者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之前要對其血常規(guī)進行檢查,從而來掌握其出血以及凝血時間,依據(jù)檢查所得到的結果來配備相應血型,以防備緊急需要。將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之后,使患者服食阿司匹林,劑量為300mg,之后將1100000U-1500000U尿激酶與氯化鈉溶液相混合來對患者行靜脈滴液,在溶栓措施進行之后的12h開始,低分子肝素鈉4000U在患者皮下組織位置對其進行注射Q12H維持一周后停用。然后將阿司匹林的用量減小到100mg-150mg,每天行1次口服,并且要長期堅持服用。
1.2.1 診斷標準 (1)患者存在乏血性胸痛,并且患者的胸痛時間在0.6h以上;利用硝酸甘油進行治療無明顯效果;(2)利用心電圖能夠將心臟的動態(tài)變化顯示出來,若ST值升高及左束支阻滯的數(shù)值變化,則右心室的心肌梗死V3R-V5R有上升0.02mV現(xiàn)象出現(xiàn);(3)心肌梗死相關血清心肌濃度發(fā)生變化;(4)并發(fā)時間在5h時間之內(nèi)[2-3]。
1.2.2 觀察項目 對所有患者行心電監(jiān)護,對患者胸部疼痛情況進行觀察,對患者并發(fā)生情況以及溶栓時間進行觀察,對數(shù)據(jù)進行調(diào)整分析,在整個過程中,對于心電圖在每個時間段內(nèi)的顯示情況都要掌握。
1.2.3 溶栓規(guī)劃 ST段值升高到3個有關導聯(lián)之上;肢導處在0.2mV以上的狀態(tài);胸導處在0.4mV之上并且在2-4mV之間;胸導處在0.4mV之上并且在5-7mV之間;血壓值不大于150/100mmHg。
1.2.4 再通規(guī)劃值 位于ST段最顯著升高時間導聯(lián)值的溶栓在3個時間段之內(nèi),其降低值不小于60%;在溶栓的3-4個時間點之內(nèi),患者的胸痛現(xiàn)象得以完全優(yōu)化或者是痊愈;在溶栓3-4h之內(nèi),有再灌注性心率失控出現(xiàn);心肌酶發(fā)作高峰期所出現(xiàn)的前移現(xiàn)象不超過15h。若上述幾項中有任意兩項出現(xiàn),則表示再通[4-5]。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3.對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利用均數(shù)±標準差來對計量數(shù)據(jù)進行表示,利用t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利用χ2對組間比較進行檢驗,以P<0.05為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達標率以及再通率
在完成治療之后,對兩組患者的達標率以及再通率進行比較,觀察組中患者在這兩方面均比對照組要高,兩組患者之間有顯著差異存在,兩組患者的具體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
在完成治療之后,對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比較,觀察組中患者比對照組中患者明顯較低,兩組患者有明顯差異存在,但比較兩組患者的出血率,并不存在明顯差異。兩組患者的具體比較結果如表2所示:
利用尿激酶溶栓來對急性心肌梗死進行治療主要就是利用將尿激酶蛋白酶由健康人體的尿液或者是腎器官中提取出來,從而對心肌梗死進行緩解以及治療。溶栓效果的充分發(fā)揮,其主要途徑就是利用尿激酶特性來對內(nèi)源性纖維蛋白的構造進行影響,從而使纖溶酶被分裂,從而降低以及緩解纖維蛋白原以及凝血因子,從而使溶栓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6]。在緩解以及治療心肌梗死方面,使催化纖溶酶原得以進化形成纖溶酶,從而使血栓的溶解速度加快,從而使心肌灌注功能達到正常化的標準,進行對心肌進行保護,挽救頻死心肌。強化抗凝血酶Ⅲ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對局部凝血因子進行控制,有助于抗凝血將其獨特功效充分發(fā)揮出來,并且能夠使血管內(nèi)的皮組織不會受到侵襲,使隔離血細胞與血小板之間形成粘連,可以使動脈側支雛形的生長加快,阿司匹林對血小板以及其內(nèi)皮組織氧化進行有效阻止,能夠防止發(fā)生血栓[7-10],三種藥物聯(lián)合對急性心肌梗死進行治療,能夠使其功效得到大大提升,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的死亡情況得以緩解。從本文研究結果能夠看出,觀察組中的患者的再通率可以達到87.5%,比對照組明顯較高。
表1
表2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來說,利用尿激酶溶栓進行治療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血管再通率較高,不會引發(fā)其它癥狀,所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也比較少,比較安全,在臨床醫(yī)學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值得在臨床基層醫(yī)院上進行推廣,使不具備PTCA(冠脈造影支架術)的基層醫(yī)院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了較為有效的救治方法。
[1]宋艷平,李紅杰.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及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5):691-692.
[2]楊超.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10(6):146-146.
[3]陳春光,劉永麗.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3):65-66.
[4]王鳳啟.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15(3):168-168.
[5]張曉惠.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價值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36):196-196.
[6]董明慧.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88例療效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2,9(24):84-84.
[7]趙明喜.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41例的對比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8):26-26.
[8]馬愛琴.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26):169-169.
[9]古麗娜爾·巴吾東,努爾買買提·艾海提.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療效的分析[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刊,2012,10(3):569-569.
[10]陳翔,陳少華,蘇大理,于斌,歐建剛.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15):22-23.
Clinical efficacy of thrombolysis with urokinase in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HEN Lin-ye
(The First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ong County,Jingdong 676200, Yunnan)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rombolysis with urokinas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results and significance of treatment.MethodsSixty-two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thrombolysis with urokinas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After treatment,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reatment outcome,adverse events, complications,and revascularization rate.ResultsTen (32.3%)of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had an approximately normal fibrinolytic value,versus 21 (67.7%)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vasculariza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80.6%vs 38.7%);in addi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fewer adverse events and complica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thrombolysis with urokinase has good efficacy,leads to a relatively high revascularization rate,causes few adverse events and complications,and is safe.This therapy is of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holds promis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Thrombolysis with urokinase;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Efficacy
論著/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