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忠裕
摘 要: 數(shù)學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于是某些老師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讓學生自覺學習,提出一些問題,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課堂氛圍活躍,似乎只有這樣才算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者認為,老師在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時,首先要認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的深層教學理念,如果理念過頭或模糊不清,具體操作就不能到位或誤入歧途。
關(guān)鍵詞: 小學數(shù)學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的核心理念是突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合作交流是學習過程中體現(xiàn)這一理念的方式方法,所以教師在不同年級階段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時不能只關(guān)注一些操作層面的問題,不能為探究而探究,為交流而交流,而要注重這種學習方式的核心理念。在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時,筆者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學生要有一個學習基礎(chǔ)平臺。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chǔ)上。如果學生連起碼的知識儲備和自學能力都沒有,那么怎能有效組織他們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呢?如在教學年、月、日時,老師要為學生直接講授有關(guān)年月日的天文知識,如果學生不知道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365天又5小時48分46秒,那么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會有平年、閏年之分就是如同盲人騎瞎馬,無的放矢。因此,在學生形成技能和經(jīng)驗之前,教師的直接講授很有必要。
其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應(yīng)與“嘗試教學法”有效地結(jié)合在一起。嘗試教學法自問世以來,有效性早已被實踐證明。嘗試教學過程實質(zhì)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策略,特征是“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先學后教”。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時,教師可不斷讓他們嘗試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可自覺通過閱讀課本、合作討論、動手操作、提問請教等,最后解決問題。如在推導三角形面積的公式時,學生學習的基礎(chǔ)是已學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所以教師應(yīng)通過畫輔助線畫出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探討,最后得出三角形的面積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二分之一的結(jié)論。這樣,學生在嘗試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得新知。
再次,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時,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不能忽略教師主導作用。在組織學生探究、交流時,教師要從旁指導,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防止學生討論、交流時跑題。在學生通過自主、合作解決問題后,教師要及時進行指導,引導學生歸納小結(jié)。如:在推導圓周長公式時,圓周率的確定可以通過教具演示,讓學生探索圓周長與直徑的關(guān)系。學生通過多次計算后,得出圓周率值的范圍,并且得出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值,從而根據(jù)這個值計算出圓周長。
最后,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精心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教學通分時,可以用這樣一個故事導入:唐僧師徒四人分一個西瓜,每人分得西瓜的四分之一,八戒不樂意,悟空說:“八戒食量大,就給他八分之二吧。”八戒還嫌少,悟空又說:“那就十六分之四吧?!卑私湟宦牐南胧人拇?,這才樂了。同學們,八戒是真的多吃了嗎?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就會明白了。這樣導入新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diào)動起來。通過新知識的傳授,學生最后明白,八戒根本就沒有多吃,和原來的四分之一是一樣多的,從而認識到通分的重要性。
教師在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時,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學活動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學習方法,獲得廣泛的學習經(jīng)驗,真正做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目前,正逢新課程改革契機,只有真正領(lǐng)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方法的本質(zhì)內(nèi)涵,才能真正發(fā)揮其優(yōu)勢和高效,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