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李紅梅 陳玉杰
[摘要]目的:探討大學生社會支持與非專業(yè)心理求助的關系。方法: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和大學生非專業(yè)心理求助問卷對河西學院184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我校大學生社會支持水平在年級、性別和獨生子女與否上存在顯著差異;非專業(yè)心理求助總體水平在生源上存在顯著差異;大學生社會支持和非專業(yè)心理求助呈顯著的負相關。結論:我校大學生社會支持與非專業(yè)心理求助顯著負相關。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支持非專業(yè)心理求助
[中圖分類號]B84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13-0109-02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心理健康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而相關的調查研究也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有上升發(fā)展和嚴重化的趨勢。大學生雜志社、中國大學生網于2010年11月30日至2011年2月28日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網絡調查,問題涉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大學生心理困擾產生的原因及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等十個方面。調查報告顯示:在大學生群體中,認為自己經常有心理困擾的占27%,認為自己偶爾有心理困擾的占66%,認為自己沒有心理困擾的僅占2%。由此可見,大學生心理健康綜合狀況不容樂觀,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如何有效地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其應對心理危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非專業(yè)心理求助是指向非專業(yè)人員的心理求助,如來自于家人、朋友、教師等的幫助,它與社會支持一樣,是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首先,大學生自身的主動參與和積極應對,是解決其心理困擾和心理危機的有效方法;其次,大學生能否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能否有效地解決心理問題,受到社會支持網絡體系的影響。針對以上問題,本研究從社會支持、非專業(yè)心理求助出發(fā),深入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隨機取樣的方法抽取河西學院200名在校本科生,回收有效問卷184份,有效回收率為92%。其中男生66人(占35.9%),女生118人(占64.1%);大一學生22人(占12%),大二學生31人(占16.8%),大三學生51人(占27.7%),大四學生80人(占43.5%);理工類學生56人(占30.4%),文史類學生103人(占56%),藝術類學生25人(占13.6%);獨生子女35人(占19.1%),非獨生子女149人(占80.9%)。
(二)工具
1.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
肖水源編制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共有十個條目,分為三個維度: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程度。本研究結合大學生實際情況,對該量表中的幾個條目進行了適當的修訂:將第四道題目中的“同事”一詞改成“同學”;將第五道題目中的“夫妻”一詞改成“戀人”,刪除該題目中的“兒女”一項;將第六道題目和第七道題目中的“配偶”一詞改為“戀人”。也有研究證明該量表的重測信度系數為0.93,由此可見信度系數較好。該量表重測總分一致性R=0.92。
2.非專業(yè)心理求助問卷(大學生)
李翠云等編制的非專業(yè)心理求助問卷(大學生)共有三十一道題目,每一道題目均有四個評定等級,被調查者從中選擇一個最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等級,打上“√”。其中,正向計分十七題,反向計分十四題。正向計分題目,選擇“非常符合”計1分,選擇“很不符合”計4分;反向計分題目反之。因此,該問卷總體得分范圍在31分至124分之間,得分越高,表明心理求助越不積極。檢驗表明,該問卷內部一致性系數是0.74,重測信度是0.928。該問卷具有較高的效度和信度。
3.數據處理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與處理。
三、研究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社會支持和非專業(yè)心理求助總體水平
大學生社會支持總體水平的得分為:38.21±5.03。由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評定標準可知,分數越高,社會支持度越高,一般認為,總分小于20分為獲得社會支持較少,20-30分為具有一般社會支持度,30-40分為具有滿意的社會支持度。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校大學生社會支持水平處于“具有滿意的社會支持度”這一區(qū)間,相對而言還是比較高的。
大學生非專業(yè)心理求助總體水平的得分為:75.75±7.58。該問卷的評定標準是:總體得分范圍在31分至124分之間,得分越高,表明心理求助越不積極。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校大學生非專業(yè)心理求助水平處于中間階段,非專業(yè)心理求助程度為一般水平。
(二)大學生社會支持和非專業(yè)心理求助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比較
經調查發(fā)現,我校大學生社會支持總體水平在性別、獨生與否上存在顯著差異, p值分別為.019、.043(p<0.05);心理求助總體水平在生源地上存在顯著差異,p值為.042(p<0.05)。此外,通過分別對比分析,我校大學生社會支持總體水平在年級上也存在顯著差異。
(三)大學生社會支持和非專業(yè)心理求助的相關分析
通過對研究結果的進一步分析,大學生社會支持與非專業(yè)心理求助為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再將社會支持的三個維度進行分析,發(fā)現非專業(yè)心理求助與社會支持中的主觀支持、客觀支持、社會支持利用度均成顯著負相關。即學生社會支持越高,心理求助得分則越低,非專業(yè)心理求助越為積極,如表1所示。
表1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心理求助的相關分析
■
四、分析與討論
首先,我校大學生社會支持水平在年級、性別和獨生子女與否上存在顯著差異。
從各年級主觀支持比較來看,大三學生的主觀支持水平偏高,且大一年級學生與大三、大四年級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從各年級的客觀支持情況來比較,大二年級學生與大四年級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性別因素在社會支持總分上存在顯著差異,且在支持的利用度這一維度上也存在顯著差異。女生的社會支持與男生的社會支持存在差異,這與性別角色扮演中對社會支持資源的利用方式有關,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時,女生較男生更容易自我表露。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在社會支持水平上也有顯著差異。這與已有研究不符,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非獨生子女的家庭支持來源較廣所致,也可能是本研究所選取樣本的局限性所致。
其次,我校大學生心理求助總體水平在生源地上存在顯著差異。我校農村生源地大學生主要來自于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且家中的子女數較多,這就使得他們在經濟上承受更大的壓力,他們比城市生源地學生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因此,與其他調查相比,我校大學生心理求助總體水平在生源地上差異更為顯著。
再次,我校大學生非專業(yè)心理求助與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社會支持利用程度均存在顯著負相關。也就是說,大學生社會支持水平越高,非專業(yè)心理求助水平越低,表明大學生心理求助的狀況越好。因此,當我校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時,其擁有的社會支持資源越為豐富,其利用這一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增強。
五、結論
通過本次調查研究,我們得出三個結論:其一,我校大學生社會支持水平在年級、性別和獨生子女與否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二,我校大學生非專業(yè)心理求助總體水平在生源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三,我校大學生社會支持與非專業(yè)心理求助呈顯著的負相關。
[參考文獻]
[1]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J].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1999:127-131.
[2]李翠云.大學生心理求助、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3]姜海燕.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心理求助的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
[4]曲福華.大學生非專業(yè)心理求助、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
[5]夏雯雯. 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研究 [D].青島大學,2010.
[6]俞曉敏,江光榮.心理求助行為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6):426-428.
[責任編輯:覃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