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靜思
摘要:筆者認為,每位學生在課堂上的個性思考都是教學舞臺上的“好聲音”,絕對值得每位教師帶著欣賞的耳朵去傾聽。教師只有懷著這種謙卑的心態(tài),飽滿的熱情和批判的眼光,才能讓學生像被溫暖的春風輕輕吻住的花蕾,讓他們暫時怠惰的雙腳有了永久快樂前行的緣由。鑒于此,筆者主要從三方面來闡釋本文,分別是:師展笑靨求賢若渴,生懷希望追夢入流;歌者發(fā)聲情自心淌,學員讀文思從己出;彼此磨合糾偏詮釋作品,相互交流指正解讀文本。
關鍵詞:好聲音;讀出自己;交流溝通
在音樂的舞臺上,每位導師都渴望尋找不一樣的個性化的好聲音。它們個性迥異,可以是柔情似水的,可以是清新質(zhì)樸的,可以是夸張奔放的,但相同的是,它們都是不可復制的。如果每位導師首肯的都是“學院派”的聲音,那么在這種全民音樂舞臺上,聽眾勢必享受不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幸福感。同理可知,在教學的陣地里,每位教師也應該傾聽課堂上不同孩子們的聲音,孩子們稚嫩天真的語言中所暗藏著智慧的思維火花的聲音恰恰是所謂的權(quán)威教參所無法比擬的。在新課程 “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導下,每位教師都應充分尊重孩子,放低姿態(tài),蹲下身子,去聆聽孩子們的“高見”。筆者相信,“任何人作為‘導師的‘高潮、‘亮點都不及學生感情激蕩,思想噴涌時所自然而然綻放的心靈花朵更為燦爛奪目!”
筆者認為,著名語文教育家李鎮(zhèn)西先生就是用其奮斗的一生去詮釋一位優(yōu)秀教師曲折的成長故事。他從教幾十年來一直在親身實踐著陶行知先生的教學真諦:“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養(yǎng)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他沒有用權(quán)威的語言,威嚴的姿態(tài),高傲的神態(tài)去教化學生,而是幾十年如一日,“用感情融會感情,讓思想碰撞思想”。2003年,李鎮(zhèn)西應邀給鄭州鐵路二中的初二學生上一堂語文課。李先生難卻校長盛情,在事先無準備的情況下,給學生上了一堂課外閱讀課,節(jié)選自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天》。課堂上,學生躍躍欲試,精彩紛呈,幾乎拜托了公開課假活躍氣氛的舒服,幾度將課堂推入真正的高潮。這堂課毫無疑問引發(fā)了筆者的深思。以下是這堂課留給筆者的啟示。
一、師展笑靨求賢若渴,生懷希望追夢入流
13年度罹患乳癌的青歌賽冠軍姚貝娜在中國好聲音舞臺上的驚艷表現(xiàn)成為了觀眾茶飯后的談資。這位堅強勇敢的女孩用生命詮釋音樂的做法并不是期望向全國的觀眾炫耀她的唱功多么了得,而僅僅是想證明自己對音樂的執(zhí)著,得到大家對她追夢行為的肯定,讓她能在夢想的舞臺上走得更遠。筆者認為,年輕可愛的學子們在課堂上也或多或少有這位追夢女孩類似的訴求,希望教師能注意到他們,希望教師能肯定他們。那么,成熟睿智的教師們,你們是否也能夠凝神傾聽,為他們的智慧轉(zhuǎn)身呢?假如教師一味把自己當成知識的傳聲筒,填鴨式地給學生滿堂灌,那么學生漸漸會對語文課失去興趣,更不用說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了?!暗侨绻處熡米畲蟮哪托娜ヱ雎犓?,用最大的熱心去解讀他,用最大的誠心去贊賞他,那么久有可能在課堂上撿到一根‘最大的的麥穗——有可能為明天的人生跑道上輸送一名最有自信的成功者”。
筆者留心中國好聲音的擂臺上,導師們聽到心儀的聲音總是能夠毫不掩飾自己的惜才之心,用自己的歌唱經(jīng)驗,滿血熱情去吸引學員加入他們的戰(zhàn)隊。當一位位成功的學員留下眼淚,和父母親友團擁抱的時候,他們與觀眾和導師分享的是自己在數(shù)個春夏秋冬韜光養(yǎng)晦,掃除障礙,撥開云霧后的自信和感動。那么,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用怎樣的態(tài)度讓自己的學生也能對未來的語文課程的學習信心滿滿,熱情高漲呢?首先,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向?qū)W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罢n堂固然是需要有目的,但更需要李老師這樣煦暖如春風的人格魅力。好課是心底的源泉,而不是箭矢的標的”。作為教師,要細心留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因為這些日常生活中豐富的資源都會為你的人格魅力錦上添花。其次,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善于駕馭平易近人的語言。假如每位語文老師都期望在自己的課堂呈現(xiàn)中有意識地展示自己數(shù)十年的文學積淀,那么他的學生漸漸會自慚形穢,導致有話說卻不敢說。再次,教師須注重語文課堂上的情感渲染。可能教師聽到的聲音室友瑕疵的,見解也是不成熟的,但教師必須拿出十二分的熱情去肯定學生的分享?!八梢酝ㄟ^自己的微笑,恍然大悟的表情,拍肩握手的動作等把自己喜怒哀樂的情緒直接傳遞給學生”。
李鎮(zhèn)西教師在《冬天》這堂課中又是怎樣體現(xiàn)的呢?筆者亦從上述三個角度來解讀李老師的這堂課。他沒有擺教育專家的譜,在開篇就親切地和同學們說:“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我打算和同學們一起來研究探討這篇文章?!边@種洗盡鉛華,毫無矯飾的導入語恰恰給我們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感覺。他平易近人,情到濃時毫不掩飾,“走上前去,和這位同學緊緊握手”;他善解人意,用溫馨智慧的話語化解女學生由緊張引起的尷尬,他說:“好,請坐下,你不用說了?!薄坝袝r。感動是難以言說的!”;他循循善誘,應對學生刁難,他不厭其煩地講解,并詢問“你同不同意她的觀點” ,由此,李老師的人格魅力可見一斑。課堂上,一位女學生對吃豆腐的場景充滿興趣,李老師就極力去勾畫這種久違了的溫馨人情味的回憶,情不自禁地說:“呵呵,我真是感慨萬千,真想和你握握手呀!”之后,學生入境,全場鼓掌??梢姡n堂上情感渲染的作用不容小覷。
二、歌者發(fā)聲情自心淌,學員讀文思從己出
每一首歌經(jīng)不同人的演繹會有截然不同的風格,而每一篇文章經(jīng)每位讀者的解讀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經(jīng)歷,亦有對生活的獨特感受。這種知識經(jīng)驗會讓學生在解讀文本的時候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許不能使權(quán)威人士折服,卻能讓教師們眼前一亮。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切不能越俎代庖,用想當然的理解去壓制孩子的思維”
那么,語文課堂上教師究竟應當如何引導學生呢?李鎮(zhèn)西老師在課堂伊始就強調(diào)兩個要求:一、讀出自己;二、讀出問題。何謂讀出自己?“所謂‘讀出自己,就是從課文當中,讀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場景,甚至讀出觸動自己心靈的一個時代或一段歷史”。有些同學讀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時會心一笑,是因為他也曾在人生中嘗過成功時的喜悅;有些同學在吟誦“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時潸然淚下,是因為這句詩勾起來他對親人的思念。這些生活經(jīng)驗與文本碰撞而受到的情感熏陶是教師無法用刻板的語言和教學所取代的。許多歌手在翻唱歌曲的時候,帶入了自己對歌曲的獨特感受,他們用自己的聲音在一定程度上對原唱提出了質(zhì)疑,因此呈現(xiàn)出的作品常常令原唱驚嘆不已。有些歌者確實是用生命在歌唱,這樣的富有情感的演繹恰恰是聲望,權(quán)威,人氣等等所無法超越的。而讀書品文這些賞心怡情的事也本是如此。
那么李鎮(zhèn)西老師在這堂課中具體是怎么做的呢?他的這堂課主要可切分為兩個大板塊,分別是“讀出自己”和“讀出問題”。而情感升華的過程分別是:由自由朗讀入情、由文本鑒賞動情,由交流互動移情。他首席強調(diào)自己喜歡《冬天》這篇文章,然后要求同學們“按自己的理解去讀,同學們也許會讀出些味道的”。筆者認為,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解讀,讓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去朗讀課文,不知不覺中就能入情了。之后,李老師引導學生找出文本中最能令他們感動的文字。在他的引導下,學生分別結(jié)合父親給孩子夾豆腐,三朋友游西湖等場景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談出了自己的想法。在這過程中,學生講著講著便動情地或哭或笑,課堂氣氛異?;钴S。在后半部分,李老師著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一學生就以《冬天》為題是否合適引發(fā)全班的熱議。這個問題將許多文本的重難點都很自然地帶出來。所以,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像一個主持人,他有應斷的敏感,他有深入開掘的企圖與預想,但他并不能替代嘉賓或邀客的思想與交鋒,他的功能由過去的主宰型(包辦)向?qū)熜娃D(zhuǎn)化,他引導著你去思考,按照知識或?qū)W問的本身,只是到了一個關節(jié)點上的時候,學生的思想障礙過不去,他才輕輕地點化,起一個逢山開道,遇水搭橋的作用?!?/p>
三、彼此磨合糾偏詮釋作品,相互交流指正解讀文本。
中國好聲音的學員雖都是難得的好苗子,但從頑石到美玉的轉(zhuǎn)變中還需要精心的雕琢和培育。因此,好聲音導師分隊后,每位導師會分別結(jié)合各位學員的特色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從而能讓他們揚長避短,在能力范圍內(nèi)駕馭更難把握的大作品。在教學中,學生由于自身經(jīng)驗的不足,“閱歷淺,生活時代的差異,對語文課文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不可能完全理解。有的作品由于時代久遠,有的甚至是想象的作品”,對于這類作品的理解有時會偏離文本的主題,所以,教師應與其進行深層的交流對話,不能任由其信馬由韁??傊课粚煻加斜匾斑M一步放手讓學生思索、討論、爭論,在不斷生成新問題的基礎上加以適當引導,使自讀課的特征更加明顯。”這種教學思路具體有哪些表現(xiàn)呢?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合理地組織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引導學生與作者、與作品主人公同呼吸,同感慨,同愛同恨,產(chǎn)生情感共鳴”,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其次,教師在尊重學生思考的基礎上,要進行及時點評,包括師生和生生間的互評,“在話題偏離主題時進行匡正,并根據(jù)學生出現(xiàn)的思維障礙與學習困難作現(xiàn)場解決,而把更多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空間留給學生自身?!?/p>
李鎮(zhèn)西老師在這堂課中又是如何處理的呢?筆者亦從上述兩方面闡述自己的觀點。他在課文講解第二階段問道“哪些同學有什么問題呢?甚至不喜歡這篇文章的同學也可以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質(zhì)疑?!边@種做法就是希望能與學生進一步深入溝通,在相互指正中全方位的解讀文本。其中一男生說“‘我漸漸地快睡著了我覺得這‘漸漸和‘快疊在一起有些不太通順,李老師結(jié)合新文化運動的時代背景說明了當時白話文剛起步,因此現(xiàn)代文語言運用尚不成熟的狀況,使學生打破學科界限來看待這一問題。又有一同學指出本文以《冬天》為題,有失妥當,因為本文并沒有像《濟南的冬天》那樣直接描繪冬天。在隨后的討論中,李老師收集分析同學們的觀點,得出了兩個結(jié)論:“作者在這里并不只是為了單純寫冬天,而且是想寫出對往事的懷念,對友情親情的懷念,而這些體現(xiàn)友情親情的事都發(fā)生在冬天。所以用《冬天》這個題目”;“以‘冬天為題不僅僅是因為所寫的事情都發(fā)生在冬天,而且更因為以冬天為背景,更能反襯出這些小事的溫馨。”作者就是這樣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既尊重肯定了那位男生的發(fā)言,有恰到好處地解讀課文,將男同學的思路引回主題。
小結(jié):新時代的教師在時代的驅(qū)趕下面臨著更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教學以及待人接物的智慧,扮演好自己在課堂上的“導師”角色,讓花園里的每一朵花都能綻放出固有的特色。時刻銘記:放低姿態(tài),俯下身子,多去傾聽孩子的聲音。我們的將來的成就不是獲得了多豐厚的待遇和多崇高的地位,而是培養(yǎng)出了多少讓自己崇拜的學生!
①轉(zhuǎn)引自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老師[M].漓江出版社,2006年版,第362頁
②網(wǎng)友.由李鎮(zhèn)西的公開課《冬天》談學生思維發(fā)展[J].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21472-1.html
③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老師[M].漓江出版社,2006年版,第359頁
參考文獻
[1] 潘小明.共鳴與碰撞——讀《李鎮(zhèn)西課堂實錄<冬天>》[J].http://blog.163.com/jksccl@126/blog/static/17257126820125255611928/
[2] 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老師[M].漓江出版社,2006年版
[3] 張偉嵐.讓學生在體驗教學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第21頁
[4] 張楚廷.教育論[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