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英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0114-02
語文課本身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語文是從事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這是最基本的學科特點。正因為語文的工具性又決定了教學過程是一個訓練學生理解語言文字和運用語言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體現以訓練為主線。在分析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應訓練學生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具體地講,應落實讀的訓練、寫的訓練、說的訓練。教師要緊緊扣住語言文字,訓練學生理解內容的能力,而不是由教師分析課文內容,更不應“對不對”“是不是”“好不好”等簡單的暗示性地一問一答的理解課文形式。
教學過程的最基本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是根據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fā)展學生智力。因而評優(yōu)課的講課應注重于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重點不是評價授課老師的能力,當然教師的基本功很重要。教師如果明確了評優(yōu)的目的就不會重教輕學,就不會出現課文分割得過細,更不會出現一些看似熱熱鬧鬧卻毫無實效的形式。
教學過程包括了三個基本要素:一是教師,二是教材,三是學生。三要素中,教師和學生是最活躍的要素,可變性最大,潛力也最大。教材是相對穩(wěn)定的因素,是諸矛盾的焦點,是師生都要共同掌握攻克的對象。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教材,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所以,要把教學活動作為師生的雙邊活動,充分發(fā)揮這兩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克服重教輕學的傾向,重視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盡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耳聽、眼看、手動、腦思維,不適時機地訓練學生理解語言文字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般人認為,小學教材內容簡單。其實不然,上好一節(jié)課要授之有方,教師必須注意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課前準備”。課前準備指要正確理解教材,理解鉆研教材要深入。要能看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用意,能從整體上理解詞句段落之間的內在聯系。有人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得有一桶水”。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準確,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的結構、教法及效果。就說中心思想吧,讀一篇課文是從字、詞、句、篇的訓練人手,最后落實到理解中心思想。教學中生硬地讓學生順著自己的思維去總結中心思想,而且還把總結中心思想作為最后一環(huán)的教學結構處理,表現在總結完中心思想就結束了這節(jié)課,這是不夠科學的。事實上,不管課標要求不要求概括中心思想,教師都應該心中有數,正確理解。有了正確的理解,才能緊扣中心思想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來挖掘中心思想。華羅庚說過:“教知識重要,教思考方法更重要”就是這個意思。
此外,對文章的結構的理解,具體表現在段落劃分上,有那么一部分教師拿不準,因而評優(yōu)課中對結構的訓練落實不夠。一般不愿第一課時參賽的原因也許如此。事實上段落劃分很有靈活性?!拔臒o定法”,只要有根據,而且基本上能反映作者的思路即可,不必強求與參考書一致。評優(yōu)課中應讓學生充分發(fā)表看法,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對開發(fā)學生智力,掌握文章結構規(guī)律,優(yōu)化課堂結構都大有好處。
評優(yōu)課中教師對教材處理還要堅持一個“實”字。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fā),按照大綱新課標各年級要求不同設計不同教學過程?!蔽覀冊谠u優(yōu)課中應依據學生的實際去設計教學教程和教法,不要為了評優(yōu)而脫離學生的實際去設計一些形式主義的環(huán)節(jié)。否則,形式再好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是主體,時時不可忘記,哪些知識老師要講述,哪些知識要對學生進行訓練,訓練到什么程度都要落實。還要知其所難,知其所惑,使學生感到有學頭。
評優(yōu)課也可以選取第一課時參賽。殊不知,引人入勝的導入新課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語應緊扣中心設計,要自然、實用、簡潔,但不能講形式,走過場,或嘩眾取寵。巧妙的導語是誘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一把火炬,一上課就點燃了學生求知欲望,也為第二課時學習課文內容做了鋪墊。
教學中要抓住重點,突出重點。什么是重點?一是教材本身的重點,一是基本功訓練重點。結果評優(yōu)中一些教師只強調了教材本身的重點,忽視了對基本功訓練的重點,對突出中心思想的地方和學生不易理解的地方要下功夫指導,并選定一兩項進行字、詞、句、段和聽、說、讀、寫訓練。
根據新課程的理念為了突出素質教育,自主性和探究性參講的教師大多選思想性強的課文,方向是對的。語文課本身不僅體現其工具性還體現其思想性。教學中對學生既要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又要進行思想教育,這是語文教師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但不要脫離具體的語言去空洞說教?!拔牡澜y(tǒng)一”“以文載道”,就是說把對語言文字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與思想教育放在同一過程中進行,這樣便把思想教育寓于具體的語言文字之中。譬如詞的感情色彩訓練,句子含義訓練甚至一個有特色的標點符號的運用無不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此外,一些趣味性較強的課文也可參賽,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也符合學生生理特征,同樣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
教學過程是認知過程、能力訓練過程,也是情感陶冶過程。情理交融,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坝淇旖虒W”是突出素質教育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思想。如果教師把教材的科學性、思想性和理論性知識寓于生動活潑的講述中,效果會更佳?!坝淇旖虒W”不單是對低年級增加游戲,還可增加比賽。如對高年級學生可適當地增加一些爭論、質疑、發(fā)表不同見解等環(huán)節(jié),也不失為“愉快”。教師在駕駛語言文字的能力方面應再加強。
開展評優(yōu)課是改革小學教學值得推廣的活動,愿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為加強我國教育科研大膽改革,能有新的突破和發(fā)現。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