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會永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0048-01
在科學課的學習過程中,探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探究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自己設計探究程序,自己得出結論,以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應是自由的、自主的,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有很大幫助。那么在科學課教學過程中,應如何引導學生探究呢?
一、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
探究習慣的養(yǎng)成大多從看到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入手。學生只有善于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或現(xiàn)象提出為什么,才能促使自己去探索研究。因此,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是將學生引入探究的第一步。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應善于啟發(fā)、引導、鼓勵,以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研究的良好習慣。如學習蠶時,應引導學生:先在小組內自由觀察,討論對于蠶你有那些了解,你還想了解什么問題。學生討論后就會提出一系列問題;蠶的身體分為幾部分?蠶怎樣呼吸?養(yǎng)蠶必須用桑葉嗎?等等。這樣就有了探究目標。
二、讓學生自己設計探究程序
有了要研究的問題,怎樣探究呢?這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課堂環(huán)境來進行引導,應鼓勵學生大膽設計自己的探究程序。在這里,值得推廣的方法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集體智慧,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在這里,都必須參與進來,體驗合作的力量??梢宰寣W生在小組內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各成員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充分討論、研究。然后選取最為合適的方案由組內全體同學集體實驗。如研究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教師應指出哪個小組想的最為全面,然后各小組自行設計實驗。有的小組的同學就會總結出:在實驗時,如果想知道物體的重量對沉浮有無影響,就應該選用大小相同的物體進行比較,這樣各小組都能成功完成實驗,達到了教學目標,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科學問題
應注意細節(jié)問題,在實驗材料的準備方面,應選擇易于尋找、貼近學生生活的物品。例如學習溶解時,應讓學生準備家中常備的食鹽、白砂糖、砂等;學習果實時,應讓學生準備常見水果等。另外,讓學生自己探究實驗時,還應該加強安全教育,使學生明確器材的使用方法、要領,時刻注意安全第一。例如酒精燈的使用,教師必須示范、講解,再讓學生使用,做固體熱脹冷縮實驗時,要告訴學生絕對不能觸摸加熱后的銅球。再有就是要讓學生充分觀察實驗現(xiàn)象,要防止有些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只看熱鬧,不注意實質問題。
四、讓學生自己進行總結
探究學習后,要讓學生匯報現(xiàn)象、結果。教師應組織學生匯報實驗結果,然后相互交流完善。在匯報中教師對出現(xiàn)的不同結論應予以引導,共同研究,統(tǒng)一認識,獲得正確結論。如電路的連接方法,有的小組匯報小電珠在實驗過程中不是很亮,有的匯報很亮,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看一看自己小組內的小電珠連接方法,最后得出結論:串聯(lián)與并聯(lián),小電珠的亮度是不同的。
五、探究之后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探究以后得出了正確結論,但整個認識過程還未完成,要想知道學生是否牢固掌握知識,教師應進一步引導,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實際應用中,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如通過探究學習,知道了電路有不同的連接方法,還應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設計房間的照明電路,通過實際應用既鞏固了學習內容,又使學生對實際生活中房間的照明電路安裝有了一定了解,這樣對解決實際問題就會有很大幫助。
綜上所述,我們應認識到,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教給他們探究方法,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真理,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