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安
摘 要: 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增強學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語文教學應該引導學生以語言為主要對象,讓學生感悟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本文通過語文課堂教學實例,闡述了實施語文新課程進行語言訓練的方法。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語言訓練 訓練方法
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中學語文教學主要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熱愛祖國語言,能夠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我一直思考語文教育質量的問題,認為,提高學生語文的運用能力應作為基本的任務和目標。評價語文教學是否有效,應將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后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的高低作為基本依據(jù)。因此,實施初中語文新課程應注重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訓練。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怎樣進行語言訓練呢?
(一)加強感情朗讀,體會重點詞語的表現(xiàn)力。
朗讀是初中語文訓練的重要內(nèi)容,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同時就可以進行語言訓練。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中關于百草園的景物,體會作者是怎樣引用語言從形、聲、味、趣等方面進行具體生動描寫的。還可以把重點詞語寫在黑板上,既作為學生題詩的線索,又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生命的意義》一課中“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段文字,組織學生反復誦讀,細心體會“最寶貴”、“生命”、“只有一次”、“整個”、“全部”、“獻給”、“最壯麗的”、“人類解放”等詞語在這段文字中表達出來的震撼人心的力量,體會詞語的表現(xiàn)力。
(二)抓住段落的關鍵句進行分析,提高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
要引導學生認識關鍵詞語在段落中的作用,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背影》第一段開篇點題,表達了作者對父親誠摯深切的愛和思念。指導學生學習這段文字時,就可以從語言入手,揣摩“最不能忘記的”對于奠定全篇感情基調(diào)的作用。
(三)選取課文的精華作為語言教學的重點。
課本是進行語言教學的主要材料,選入課本里的文章,一般在語言文字方面極有特色,有的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每篇課文的語言文字特色往往突出表現(xiàn)在某一段落或者幾個段落里,這些段落能用精練華段作為教學重點,著重對這些段落的語言文字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講解,是一種可行的而又易于見效的教學方法。
從具體方法上講,可以抓住重要段落中含義深刻、精辟優(yōu)美的語句,理解其含義,揣摩其句式、語氣及其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找出段落中運用的修辭方法,理解其表達效果或者其在文中的表現(xiàn)作用。如教學《春》一課時,第3自然段應抓住“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些句子,揣摩用“偷偷”、“鉆”表現(xiàn)好在哪些地方?把“鉆”改為“長”行不行?用“嫩嫩的”、“綠綠的”能寫出怎樣的情態(tài)?為什么要將“嫩”和“綠”疊用?還要抓住“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這一句,“滿是的”前面加兩個“一大片”有什么作用?引導學生體會春草萌發(fā)給人們帶來的歡樂,只有不斷揣摩語言,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才能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除了在朗讀關鍵句、精華段落等方面進行語言訓練外,還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如: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
學生的說話能力是觀察、分析、表達、概括等多種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如何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提高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呢?
(一)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大膽說話的習慣。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要說就要有取向。課堂上抓住訓練學生多說話這一環(huán)節(jié),就能促使學生認真聽、積極想,例如:訓練學生大聲發(fā)言。每當提出問題時,要求學生大膽說出。通過“說”的訓練,使學生積極思考。長期訓練,學生就會習慣于“說”,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可以得到訓練,學習成績能逐步提高。
(二)從觀察周圍事物入手,培養(yǎng)表達興趣。
學生周圍有各種各樣的事物,這是他們學習說話、表達自己所見所聞的豐富源泉。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周圍事物,既能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又有助于提高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指導學生觀察說話時,我注意教給他們方法。如觀察蘋果、橘子、香蕉等水果,聯(lián)系說話,從外到內(nèi),先說形狀、顏色,再說吃起來的味道;觀察樹,聯(lián)系說話,由遠及近,先說遠看像什么,再說近看干、枝、葉的形狀、顏色和作用等。
(三)結合日常語言交流,激發(fā)表達熱情。
一個學生無論是在校外還是在校內(nèi),總會有話可說。要進行日常的基本的語言交流,但這種語言交流往往不很規(guī)范,有的詞不達意,有的沒有明確的中心,有的語句不通順,前后不連貫。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我便有選擇地確定學生日常言語交流的內(nèi)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訓練。如涉及的話題“上學路上”、“向你介紹我的家”、“心靈深處的”等,這樣學生說話不會漫無邊際,始終圍繞一個中心去思維、去表達。
(四)走進生活,開拓表達空間。
學生普遍喜愛運動,根據(jù)這一特點,我有計劃地開展一些活動,如:參觀、游覽、主題班會、游戲、體育比賽等,使語言訓練與開展的活動有機結合,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說話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我校剛剛結束的第二屆藝術節(jié)中,每位學生都積極參加了活動,之后,我讓學生說說藝術節(jié)活動中的活動盛況和隆重場面,其中有位學生是這樣說的:“今天是藝術節(jié)活動的第二天,學校的藝術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有聲有色。操場上,有聲勢浩大的籃球比賽,有緊張有序的游園活動,有豐富多彩的知識問答,有競爭激烈的3000米長跑,有躍躍欲試的跳高跳遠,還有鉛球比賽、跳繩比賽、一分鐘仰臥起坐……真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每一項活動都想?yún)⑴c,每一項活動不愿錯過……”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總之,在實施語文新課程中應重視語言訓練,落實到每個環(huán)節(jié)上。除了在朗讀、說話過程中進行語言訓練外,還應當注意備課要備好語言,作文要指導語言,考試要測試語言?!犊谡Z交際》更要開展語言交流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想說、敢說,說得流利,說得有感情,說得更精彩。千方百計地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