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
北京匡時拍賣公司在6月4日的春拍中,林散之贈予南京棲霞寺的《草書十一言聯(lián)》以644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了林散之書法拍賣的最高記錄。然而,這副對聯(lián)的“出身”卻引起了南京市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玄奘寺負責人傳真法師的質(zhì)疑,認為棲霞寺有人“盜賣”這副對聯(lián),并向相關(guān)部門舉報。一時間,林散之的《草書十一言聯(lián)》站在了風口浪尖之上。
7月24日,南京佛教協(xié)會給出了確定的答復:林散之為南京棲霞寺所寫的對聯(lián)仍在寺內(nèi),保存完好。隨后的8月2日北京匡時請林散之的兒子林筱之對這副對聯(lián)進行鑒定,林筱之肯定這是林散之所寫兩副對聯(lián)的一副,同為真跡。至此,這次風波宣告結(jié)束。
近年來,林散之的書法作品備受市場關(guān)注,其書法作品價格逐漸升溫,本次北京匡時拍出的《草書十一言聯(lián)》就是林散之書法在當今市場被追捧的表現(xiàn)。
草書新境界
林散之一生經(jīng)歷了漫長的三個時期,在民國時期默默無聞,在74歲時卻因為他的草書而被人們所推崇,成為了“大器晚成”的絕佳代表,林散之的名字才廣為海內(nèi)外所熟悉。林散之擅長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幾種書體。他從16歲開始學唐碑,30歲以后開始學習宋朝書法家米芾的行書,60歲以后才開始學習草書,主要取法王羲之草書,同時也學習懷素、王鐸、董其昌、祝枝山這些著名書法家的草書。他在跟隨黃賓虹學畫的時間里,所學的書畫知識決定了他以后書法風格的形成。
林散之的隸書作品主要學習漢代的隸書為主,在《禮器》、《張遷》、《孔宙》、《衡方》、《乙瑛》、《曹全》等漢碑下的功夫最多。其隸書作品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在字形方面林散之將隸書扁平取勢的字形改變成長方形的外形,橫畫的蠶頭燕尾特征非常明顯,字勢舒朗而寬闊;在隸書的字體結(jié)構(gòu)方面打破漢代隸書均勻齊整的常見風格,變成筆畫之間的交錯與穿插,具有類似于行草書的靈動流暢的風格。
林散之現(xiàn)存的楷書主要為魏碑風格,其學習《張猛龍》、《敬使君》等魏碑,并著力學習唐朝柳公權(quán)的《玄秘塔》,字形以中宮內(nèi)收,筆畫的起筆和收筆斬釘截鐵,峭拔挺峻,給人一種氣象森嚴而又灑脫的印象。
林散之學習草書的時間很晚,但是由于他在書畫方面經(jīng)驗和修養(yǎng)的長期積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他的草書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了林散之藝術(shù)的金字招牌。林散之將國畫中的墨法成功運用到草書中,其草書作品因為墨法的豐富變化給人以強烈的畫面感,讓人似乎在欣賞一幅用筆洗練的水墨畫。
林散之從清代王鐸書法中學習漲墨的妙處,并把黃賓虹的墨法加以提煉使用,其善于將積墨、宿墨、焦墨、破墨、淡墨、濃墨、渴墨交融于書法作品。濃墨筆沉墨暢,氣韻厚重,能表現(xiàn)出剛正雄健的氣象??菽倪\用會使筆畫出現(xiàn)飛白和枯筆的效果,使書法作品在黑白輕重方面得到有效的調(diào)節(jié)。淡墨的運用完全是水墨畫在書法中的運用,墨跡沉到宣紙中,水分滲透到字的變化,墨與水交融無界,濃淡干濕,一白一黑、一實一虛的視覺反差也會呈現(xiàn)出立體的感覺,從而表現(xiàn)出草書的凝重感,給人水墨淋漓而又空靈通透的感覺。
到了晚年,林散之喜歡用宿墨,墨暈的變化效果非常豐富,水墨交融帶來的濃墨凝聚,暈色有枯有淡,產(chǎn)生濃淡干濕的無窮變化。他在用墨方面把書法和繪畫比較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筆法與墨法相互映發(fā),開創(chuàng)了中國草書創(chuàng)作的一個新的境界。
墨法主辨?zhèn)?/p>
林散之草書筆畫遒勁有力,猶如銀鉤和蝎子的尾巴一樣。他的草書筆畫中鋒用筆為主,入木三分,挺健潤滋,古人所說的“折釵股”“屋漏痕”等筆畫在林散之的草書作品中隨處可見。林散之說:“看不出用力,力含其中,方能回味”,林散之草書筆畫剛?cè)嵯酀此茻o心著力,實際上沉著痛快。晚年,他對筆鋒的運用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八面出鋒,并且把山水畫中“皴法“的技巧運用到草書作品之中,創(chuàng)作出蒼茫老辣、水墨酣暢、紛披燦爛的草書風格。
林散之草書的墨法和筆畫特征也可以作為我們鑒定林散之草書真?zhèn)蔚闹匾罁?jù)。通常來看,贗品書法在墨法方面相對比較平均,多種墨法的完美結(jié)合幾乎不會在贗品中出現(xiàn),尤其是淡墨、宿墨的使用更能顯示出書法家的功力和駕馭水墨的能力。
林散之書法筆畫中的枯筆、飛白與中鋒用筆的和諧搭配,筆畫看似銀鉤蠆尾,筆畫突出立體感,這些特點都可以作為鑒別林散之書法真?zhèn)蔚年P(guān)鍵指標。贗品書法的枯筆飛白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自然,而且筆畫虛實與黑白的對比往往看起來比較接近,不夠明顯。從林散之草書的時段特征來看,也可以為我們從整體風格上來鑒別林散之書法作品的真?zhèn)翁峁┮欢ǖ膸椭?/p>
林散之60年代的草書筆畫瘦勁,筆勢雄強,風格較為瀟灑飄逸,墨法變化相對后來不大。70年代的草書作品,剛?cè)嵯酀屿o相宜,墨色變化開始豐富起來,淡墨運用相對較多。80年代的作品則是以柔為主,以剛為輔,牽絲連帶增多。濃墨和枯墨運用較為普遍,墨法變化在這個時期達到高峰,唯見神采,不見字形,自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