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磊 王 坤 靳安民
(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骨科,廣東 廣州 510282)
脊髓損傷(SCI)可造成患者功能障礙并留下終生殘疾,目前關于SCI的治療和愈合護理尚存在爭議,故對于如何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殘疾程度,恢復其脊髓功能在醫(yī)學界成為研究熱點〔1,2〕。研究發(fā)現(xiàn),SCI不但能造成細胞壞死,同時能造成細胞發(fā)生凋亡現(xiàn)象,從而影響脊髓的相關功能〔3〕。過去認為細胞凋亡的主要途徑為線粒體途徑和死亡受體途徑〔4〕,如今在一些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內質網(wǎng)應激(ERS)也能造成細胞凋亡,其中轉錄因子(C/EBP)家族中的CHOP/GADD153是特異的ERS轉錄因子〔5〕。本研究通過觀察大鼠急性SCI前后其脊髓組織中內質網(wǎng)應激相關蛋白(CHOP)的表達情況以及神經(jīng)細胞的凋亡變化,從而進一步探討ERS激對于急性SCI的意義。
1.1研究對象 選取56只6~8周齡健康 SD 大鼠 (湖南省人民醫(yī)院動物實驗室提供),雌雄各半,體重 320~400 g。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28只,按損傷時間點將每組分為3、24 h、3、7 d四組(每組7只),每組均在脊髓損傷后計算時間,并于相應時間點進行神經(jīng)功能Tarlov評分,而后處死動物進行心臟灌注和組織觀測試驗。
1.2建立動物模型 以Allen法作為參照制作脊髓損傷大鼠模型。實驗組制作方法:(1)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鈉(0.1 ml/kg)麻醉大鼠后,固定大鼠四肢及門牙于解剖板上;(2)剪凈大鼠胸背部T10處及其周圍4 cm2面積的毛,使其皮膚組織暴露;(3)用3%絡合碘進行皮膚消毒,在T10水平背部正中線做2~3 cm縱行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筋膜,并可見白色腱膜;(4)剝離棘突兩側的肌肉暴露T9~T11棘突和椎板;(5)切除T9、T10椎板,暴露硬膜囊范圍約1.0×0.4 cm2大?。?6)用10 g質量的條形金屬撞擊器控制2.5 cm高度在導向器內做自由落體打擊導向器底部,導向器嘴部撞擊硬膜囊致脊髓中度損傷,若大鼠尾巴和后肢發(fā)生抽搐,則急性SCI大鼠模型制作成功;(7)逐層關閉切口,以敷料覆蓋傷口并固定,單籠飼養(yǎng);(8)每天每只大鼠以青霉素和慶大霉素聯(lián)合抗感染,生存時間長于3 d者共給藥3 d,并輔以人工排尿、排便及清理傷口等處理。 對照組的大鼠只做T9、T10椎板切除術,不進行脊髓撞擊,其余處理與實驗組相同。
1.3評定神經(jīng)功能 分別于術后3、24 h、3、7 d觀察實驗組和對照組大鼠后肢運動情況,參照改良 Tarlov 標準進行評分:0分,后肢無主動活動;1分,后肢可小范圍活動,無行走能力;2分,后肢活動頻繁或有力、無行走能力;3分,可行走,步態(tài)嚴重障礙;4 分,可行走,步態(tài)輕度障礙;5分,可正常行走。
1.4心臟灌注和組織觀測 (1)心臟灌注:①分別在相應時間點各取7只大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鈉(0.1 ml/kg) 麻醉大鼠后固定于解剖板,打開大3鼠胸腔暴露心臟;②用止血鉗牽拉,將7號半輸液器針頭插入大鼠左心房直至主動脈內,剪開右心耳;③將生理鹽水100 ml快速灌注大鼠心臟,控制流速確保血管不鼓破;④用4%多聚甲醛快速灌注約15 min后,控制滴速(20 滴/min)再灌注3 h。(2)組織提?。孩僖訲8~T10為中心,取2 cm左右的損傷節(jié)段脊柱,仔細咬去椎板、椎體和周圍瘢痕組織,剝離除完整的脊髓組織;②將磷酸緩沖液清洗脊髓組織,于4%多聚甲醛中進行固定保存。 (3)組織學觀察:①用石蠟常規(guī)包埋,于損傷中心部位連續(xù)切片5張,5 μm厚;②隨機抽取2張切片均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③采用HPIAS-1000圖像分析系統(tǒng),于高倍鏡下隨機選擇5個視野,測定累積光密度IOD,取其平均值。
1.5缺口原位末端標記法(TUNEL) 染色 隨機抽取1張脊髓損傷組織切片進行TUNEL染色。染色方法:(1)將切片脫蠟入水,在室溫下用3%H2O2處理10 min,0.01 mol/L磷酸緩沖液清洗1次,在溫度37℃下用1∶200 蛋白酶 K消化10 min,于200 ml 0.1 mol 檸檬酸鈉的濕盒中放置切片;(2)用微波修復5 min,0.01 mol/L磷酸緩沖液清洗2次;(3)在切片中滴加脫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轉移酶(TdT)及標記液(TUNEL 試劑盒來自Roche公司 );(4)在熒光顯微鏡激發(fā)強度為450~500 nm下觀察其熒光表達(綠光,波長為515~565 nm);(5)在40倍鏡下采集圖像,若發(fā)出綠色熒光,說明為陽性細胞,且每張切片選取5個視野進行觀察,可用平均光密度描述細胞凋亡的情況。
1.6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7 d時點組進行兩因素重復測量分析;實驗組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CHOP 表達和細胞凋亡資料進行兩因素析因方差分析;重復測量分析中的精細多次比較,按Bonferroni校正法進行顯著性水平α’的調整。
2.1神經(jīng)功能改良Tarlov評分 術后實驗組大鼠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后肢運動功能障礙,而對照組各大鼠均未見明顯運動功能損害。見表1。整體分析發(fā)現(xiàn):兩組4時點間,組別與時間的交互作用等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再進行精細比較,在各個時間點,兩組間的差異均顯著(P<0.05);經(jīng)配對t檢驗,僅實驗組的3 d和3 h兩時點比較有統(tǒng)計意義(P<0.05),其他時點間比較均不顯著。實驗組大鼠后肢運動功能障礙在3 d時最明顯,另外各時間點對照組大鼠改良Tarlov評分均高于實驗組,且實驗組大鼠與對照組改良Tarlov評分差別均較大。
表1 7 d時點組大鼠急性SCI后不同時間點改良Tarlov評分±s,n=7)
考慮到Tarlov評分觀測,都是在大鼠被處殺前,4個時間組分別進行了1~4次評分觀測,這些多次評分尤其是實驗組的多次評分,都攜有不可忽略的試驗信息,此數(shù)據(jù)的重復測量性質已被弱化,故按4個時間獨立組進行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3 h:3.82±0.51,1 :3.37±0.54,3 d:2.32±0.62,7 d:3.43±0.50。分析結果為:整體分析為顯著性差異(P<0.05),兩兩比較也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組織學檢查 對照組大鼠急性SCI組織切片中未見明顯壞死細胞與凋亡細胞。 實驗組當時間在3 h時大鼠脊髓組織主要以壞死細胞為主,并出現(xiàn)血腫、脂肪液化、細胞核碎裂、細胞溶解現(xiàn)象,當時間在1 d 時出現(xiàn)較明顯凋亡細胞,并伴有神經(jīng)細胞固縮以及凋亡小體,3 d時凋亡細胞更多,但7 d時凋亡細胞數(shù)則有所降低。
2.3CHOP 表達情況 整體比較:兩個組間,4個時點間,分組及時間的交互作用均顯著(P<0.05),提示CHOP水平兩組不同,4個時點間不同,各組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不同。見表2。
表2 各組大鼠急性SCI后不同時間點CHOP(累積光密度)表達±s,n=7)
結合數(shù)據(jù)來看:對照組大鼠急性SCI組織切片中免疫陽性細胞表達不明顯。實驗組在3 h后就有CHOP表達,SCI后1 d時CHOP表達雖有所升高,但與3 h相比差別不大;SCI 3 d時CHOP表達達到高峰,7 d時又有所下降,且SCI 1 d和7 d時CHOP的表達均與3 d時差別明顯。另外,各時間點實驗組CHOP表達與對照組均有較大差別。
2.4細胞凋亡情況 分析結果顯示:整體比較,兩個組間,4個時點間,分組及時間的交互作用差異顯著(P<0.05),提示CHOP水平兩組不同,4個時點間不同,各組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不同。見表3。
結合數(shù)據(jù)來看:實驗組3 h時細胞凋亡情況與對照組差別不明顯,而1 d、3 d、7 d時兩組細胞凋亡均具有較大差別;實驗組3 h和1 d之間、1 d和3 d之間,3 d和7 d之間細胞凋亡均差別較大,其中3 d時細胞凋亡最為明顯。
表3 各組大鼠急性SCI后不同時間點TUNEL(平均光密度)表達±s,n=7)
2.5CHOP 表達與細胞凋亡的相關性 CHOP表達與細胞凋亡情況,在時間上兩者的趨勢表現(xiàn)相似,均于SCI 3 d后達到高峰。兩組相關分析得到 Pearson相關系數(shù)為0.729,且P=0.040,說明CHOP的表達與細胞凋亡具有直線相關。
SCI因能夠使患者發(fā)生功能障礙并造成終生殘疾,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降低了勞動生產(chǎn)率,增加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6〕。一般情況下,SCI可以分為原發(fā)性SCI和繼發(fā)性SCI。原發(fā)性SCI是由于機械性外力造成脊髓組織被破壞造成出血、壞死等損傷,而繼發(fā)性SCI是在原發(fā)性SCI后,由于組織損傷部位及附近部位發(fā)生缺血再灌注損傷、脂質過氧化、興奮性神經(jīng)遞質損傷、產(chǎn)生炎癥介質、發(fā)生神經(jīng)細胞凋亡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而造成的SCI〔7〕。SCI的最終結局不僅與原發(fā)性損傷有關,同時還跟繼發(fā)性損傷有直接聯(lián)系。關于繼發(fā)性損傷的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一直是醫(yī)學研究中的難題,通過物理或藥物等人工干預方法進行治療和護理,對于患者功能障礙的恢復及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8〕。
細胞凋亡是在病理條件下細胞內發(fā)生的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目前有研究發(fā)現(xiàn)細胞凋亡能嚴重影響SCI后的神經(jīng)功能,是造成脊髓發(fā)生繼發(fā)性損傷的主要因素〔3〕。過去認為細胞凋亡的主要有兩種途徑即線粒體途徑和死亡受體途徑,如今在一些研究中發(fā)現(xiàn),ERS也能造成細胞凋亡〔9〕,其中轉錄因子C/EBP家族中的CHOP/GADD153是特異的ERS轉錄因子〔10〕。
內質網(wǎng)是真核細胞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細胞器,包括鈣離子的調節(jié)、蛋白質的加工合成等。內質網(wǎng)中具有多種酶,且能對機體狀態(tài)進行即時監(jiān)控,當各種生理病理原因導致內質網(wǎng)功能發(fā)生變化時,內質網(wǎng)將進行對應應答反應即ERS反應。內質網(wǎng)發(fā)生應激反應的主要標志是在內質網(wǎng)內應激蛋白的誘導表達,包括內質網(wǎng)分子伴侶葡萄糖調節(jié)蛋白78(GRP78)、GRP94和協(xié)調因子153(GADD153)。當GRP78和GADD153表達升高說明細胞發(fā)生了ERTS〔11〕。若應激強度過強及時間過長使內質網(wǎng)處于病態(tài)狀態(tài)導致其功能難以修復,從而能促使C反應蛋白(CRPs)、蛋白質折疊酶以及鈣網(wǎng)蛋白等物質形成增加以增強細胞的耐受能力〔12〕。若存在持續(xù)嚴重的內質網(wǎng)應激時,機體能使一些促凋亡因子如caspase-12、CHOP/GADD153表達,激活內質網(wǎng)凋亡途徑,從而造成細胞的凋亡和組織的損傷。
綜上所述,急性SCI早期主要表現(xiàn)為細胞壞死,后期細胞凋亡數(shù)增多。急性SCI能促使內質網(wǎng)發(fā)生應激,同時能夠增加促凋亡因子CHOP的表達。CHOP表達水平早期時比較低,3 d時CHOP表達水平明顯升高,引起細胞凋亡數(shù)也增多,CHOP表達水平與細胞凋亡具有直線相關關系。
4 參考文獻
1唐智生,毛容秋,陳 瑩,等.脊髓損傷245例臨床特點分析〔J〕.廣西醫(yī)學,2012;34(8):996-7.
2李志強,權 哲.脊髓損傷修復機制和治療展望〔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14):2206-9.
3李 劍.CHOP在內質網(wǎng)應激介導凋亡中的作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2):208-11.
4陳 瑜,劉翠萍,茅曉東,等.糖基化終產(chǎn)物誘導小鼠足細胞內質網(wǎng)應激和細胞凋亡的研究〔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3;26(11):1129-33.
5Fassbender JM,Saraswat-Ohri S,Myers SA,etal.Deletion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induced CHOP protects microvasculature post-spinal cord injury〔J〕.Curr Neurovasc Res,2012;4(9):274-81.
6王春生,孟盡海,吳 燕,等.丙泊酚對大鼠急性脊髓損傷早期的影響〔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5(9):964-7.
7姜 杰,丁 寅,周 劍,等.大鼠頸椎骨折錯位致脊髓損傷模型的繼發(fā)性損傷研究〔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3;31(2):165-9.
8Ohri SS,Maddie MA,Zhang Y,etal.Deletion of the pro-apoptotic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response effector CHOP does not result in improved locomotor function after severe contusive spinal cord injury〔J〕.J Neurotrauma,2012;29(3):579-88.
9劉 晗,秦秉玉,邵換璋,等.神經(jīng)節(jié)苷脂對大鼠脊髓損傷后內質網(wǎng)應激介導凋亡的抑制作用〔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3;30(7):1409-12.
10王德桂,馬澤民,呂國華,等.金納多對大鼠急性脊髓損傷內質網(wǎng)應激蛋白GADD153/CHOP表達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3;24(14):2032-6.
11閆 穎,趙詠梅,趙志煒,等.內質網(wǎng)應激通路相關分子GRP78及CHOP在糖尿病腦病小鼠海馬表達的變化〔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2(1):90-4.
12徐菲菲.鈣網(wǎng)蛋白介導的內質網(wǎng)應激相關凋亡參與心肌細胞缺氧/復氧損傷〔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博士論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