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梅
摘 要: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后,農村初中音樂教育現(xiàn)狀令人擔心與憂慮,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任重而道遠。本文針對我區(qū)中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做分析,并積極尋找應對策略。
關鍵詞: 農村初中 音樂教學 現(xiàn)狀原因 方法對策
初中學生音樂素養(yǎng)是多方面的,包括識譜、演唱、欣賞、演奏等,培養(yǎng)中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有助于中學生從音樂中獲得美的感受和體驗,提高音樂欣賞能力和學習創(chuàng)作的熱情,積極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音樂知識的學習中潛移默化地陶冶情操。然而農村中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并不盡如人意,其中存在很多問題。下面我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jīng)驗,從幾方面談談體會。
一、農村初中生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
(一)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
農村初中音樂教學中,某些學校領導認為音樂課可有可無,教師認為可上可不上,家長認為音樂課沒什么用,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認為農村學生上學的目的是考上大學,只要學好考試科目就行,造成農村初中音樂教學基本處于空白狀態(tài)。在音樂教學軟硬件上的投入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在中考沉重壓力面前,學生普遍感覺學習時間不夠,因此,對于音樂這門“不需要考試的科目”,他們往往會產生錯誤認識:“反正中考的時候不考音樂,還不如直接取消這門課程,那樣的話我們也能將學習的時間和精力更好地用到其他需要考試的科目上”。學生的這種錯誤認知導致初中音樂處于非常被動的教學狀態(tài)。
(二)教學方法形式不科學。
雖然近年來音樂教育改革呼聲很高,但改革步子不大。首先,各課都強調“雙基”,那么唱歌的“雙基”是識譜也是必然的,有的把音盲與不識譜畫畫等號。把音樂課變成識譜課,因為要識譜,就講有關識譜的樂理,讓學生背八分音符加八分音符等于四分音符,幾乎成了音樂算術課,枯燥乏味,有的學生雖在教師的教授下音符的時值背得滾瓜爛熟,但一唱譜仍然是無節(jié)奏、音不準。
(三)大部分學校不能按教材完成教學內容,特別是一些偏遠貧困的地區(qū)。
有些地方音樂課成了流行音樂的“唱歌課”,歌曲內容不加篩選。農村音樂教育這種流行音樂的“唱歌課”,決定了它的教學形式是單一的,學生唱著通俗歌曲,心理上有滿足感,音樂教師因為學生的這種“滿足”而忽視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及技能、音樂欣賞教學,許多學生不懂音樂的基本常識,不識譜。
二、針對現(xiàn)狀的應對策略
(一)提高認識,加大農村中學音樂教學基本設施的投入。
音樂教學的設備是完成教學內容的保證。不少學校沒有音樂教室,沒有錄音機,沒有電視,沒有鋼琴、風琴,這些現(xiàn)代化的設備在音樂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有條件的農村學校應適當增添音樂教學設備,改進教學設施。
(二)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是兒童十分寶貴的內在素質,他們天生就對動聽、悅耳音樂有好奇心,成人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對兒童來說很可能完全是新鮮的。教師要通過良好的身體語言、動作語言、神態(tài)語言等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音樂情境,在音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發(fā)揮能力,自然參與體驗,使好奇心得到極大地滿足,從而形成良好的興趣品質。采用適合的方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沉醉在音樂意境中,唱好歌曲。
(三)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
1.運用學生感興趣的語言、方法傳授音樂知識。例如,我采用繞口令進行節(jié)奏教學。例如:“老爺堂上一面鼓,鼓上一只皮老虎。皮老虎抓破了鼓,就拿塊破布往上補。只見過破布補破褲,哪見過破布補破鼓?!睅妆橄聛?,不僅學會了繞口令,節(jié)奏的難點——后十六分音符的節(jié)奏型也迎刃而解了。
2.充分利用集體表演形式、討論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群體協(xié)調能力。例如:在教學“青春舞曲”這一單元時,根據(jù)新疆民族音樂風格,分小組活動。第一組學生根據(jù)新疆節(jié)奏特點用碰鈴打節(jié)奏;第二組學生根據(jù)節(jié)奏跳新疆舞;第三組、第四組學生唱。整節(jié)課在學生相互合作中和愉快活潑的氣氛中進行,學生對這種學習方式非常喜歡,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音樂課充滿生機。
(四)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
因為現(xiàn)行教材大多為一些經(jīng)典老歌,與學生生活相脫離,學生難以理解,對音樂課不感興趣,新課程理念下的開放式教學,要求激活教材,善于取舍,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易被學生理解,易產生情感共鳴。筆者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組合,難易程度組合,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學習俄羅斯民歌時,可以用流行音樂民歌導入,授新課時讓學生欣賞印度民歌,再欣賞俄羅斯民歌,從中找出民歌的特點,最后學唱《喀秋莎》。應用這種方法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豐富學生學習生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與反思。
教學評價是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的參與態(tài)度、音樂興趣、交流合作、情感反應、知識技能等方面的表現(xiàn),用較為準確形象的文字進行定性評價,給予更多學生在某方面的鼓勵,促進學生個性品質的發(fā)展。在新音樂課程標準中,要求對課堂教學開展多元性評價,尤其注重過程評價,讓學生更注重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以此作為課堂考核內容。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評價中教師一人說了算的做法,重視自我評價。改革“統(tǒng)一化”的教學評價模式,為創(chuàng)新型人才成長提供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采用贊賞性評價,增強被評價同學的自信心,促進其提高學習積極性。
總之,音樂教師任重而道遠,要堅持不懈;音樂教師、教研人員和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庭要共同配合,相信只要我們與時俱進,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以育人為本,真正發(fā)揮音樂的功能與價值,就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音樂能力,培養(yǎng)出當前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