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提高,有所進步,有收獲。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fā)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071-01
課堂是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的主陣地,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教學中,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引導學生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下是筆者從事多年小學數學教學而總結的幾點膚淺看法。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師的教學觀念傳統化
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如今的小學數學課堂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受傳統教學觀念的的影響,如今,部分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觀念來教育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教師在講,仍然是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少,教師不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忽略了學生是否能完全掌握所學的知識。加之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嚴重化,很多教師都是明面上的實施課程改革,在教學中任然采用原有的教學方式,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突出,素質教育沒有切實的實施。
2、家庭教育思想的陳舊化
如今的很多地區(qū),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任然存在陳舊化現象,他們都還在是以孩子的考試分數來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認為孩子學習不好不是自身腦子笨,就是老師的水平有限,而自己卻不愿意犧牲時間對孩子進行數學輔導,還有部分家長忙于為生計奔波無暇顧及孩子的作業(yè),托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種種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們的學習情緒低落,學習的愉快感覺漸漸消失無蹤,很多孩子都是抱著能考高分的態(tài)度去學習,學生課堂學習效果難以保證,嚴重影響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發(fā)展。
3、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長期以來,由于傳統的“師生有別”的觀念沒有得到及時的轉變,以及部分小學數學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限制,部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并不融洽,在課堂上不能講話,不能做小動作,要認真聽講,不能開小差,學生與教師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很難打成一片。加之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太過于依賴教科書,這樣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散,使得小學生沒有一個合適的學習方法,邏輯思維得不到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也得不到發(fā)揮。久而久之,學生漸漸的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不但加大了課堂教學的難度,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得不到提升。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潛在動力和前提?!倍韲逃覟跎晁够舱f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庇绕涫堑湍昙墐和挲g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事實也是如此,如果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參與學習,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學生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才會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因此,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尋找其興趣點,進行激發(fā),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能參與教學活動,進而實現課堂教學效果和有效性。首先,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地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恰當地把握學生好奇心,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和諧的教育氛圍,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故事等進行課堂導入,用故事去帶動學生的學習樂趣。只有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參與課堂教學,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教師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手段。
2、積極改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fā)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參照新課程標準,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如實的發(fā)揮好引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的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積極引導學生自主的探究,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提高和發(fā)展。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放手不管,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讓自主探究式教學的意義切實的發(fā)揮出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聯系生活
數學知識即來源于生活,也將應用于生活?!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苯虒W中,教師在搞好課內知識教學的同時,教師還應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讓數學教學聯系生活,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yōu)閷嵺`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使學生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
科技在發(fā)展,社會在發(fā)展,教育也在發(fā)展,加強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學,能夠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推動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總結教學經驗和規(guī)律,并不斷的探究實踐,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落到實處,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宋花英.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青海教育,2011
[2] 葛沈元.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策略[J].小學時代,2012
張丹
摘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的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較多的教學任務,學生能學到相對較多的知識并提高實際應用能力,提升數學素養(yǎng)。如今,小學階段也在進行著課程改革,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也應該實現有效性,進行對所有學生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有效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322-01
教學是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是筆者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觀點: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俗話說:“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潛在動力?!笔聦嵰彩侨绱?。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也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庇绕涫堑湍昙墐和挲g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因此,在小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放在首位,結合學生的年齡、性格以及喜好特點,合理的運用各種方式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閱引導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有很多很多,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1通過做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把游戲引入課堂,寓教學于游戲中,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自學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如:在教學生記大月、小月時,可讓學生拍手朗讀兒歌“七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后雙。二月是個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2設疑問難,激發(fā)興趣。新課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況,新穎的教學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恰當的教學手段,教師系統、準確、抑揚頓挫地講解等都可以引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直接興趣。只有學生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參與課堂教學,教師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手段,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
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基礎。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我們都知道“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小學階段的學生是各方面發(fā)展的關鍵階段,處在這個階段的學生,性格、愛好以及各方面都會略有不同,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各方面特點,積極與學生交流溝通,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快樂地學習。教師在課堂上面帶笑容,其歡樂的情緒會感染學生,給學生一種親切感,是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在學生的平時學習和生活中,教師要積極的關心和幫助,積極的鼓勵學生踴躍探索知識,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問題,并以真誠的笑容面對每一個孩子提出的問題,在解答問題中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得以交流,用歡樂的情緒感染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經常給予學生贊揚,發(fā)現他們思維的“閃光點”。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系基礎上積極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效途徑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進一步深入,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學生也不再是課堂的被迫接收者,而是課堂的主人。“探究”作為新課程強調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發(fā)學習自主學習、體驗、發(fā)現等優(yōu)點,已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并在教學中運用。處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要如實的發(fā)揮好引導者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的經歷“提問、設問、實驗、交流、總結的過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漸漸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及規(guī)律,以實現創(chuàng)新。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重視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同時,我們更多要考慮的是學習內容是否適合于探究學習,數學學習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學生處處去親自發(fā)現和獨立探索。其次也就是教師適時的點撥,合理的指導最重要,而不是放手不管。只有真正的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課堂教學效率才會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四、有效的練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課堂練習,不僅能讓學生鞏固新知識,發(fā)展學生思維,促進智能轉化,而且可以增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外,豐富的、高質量的練習必不可少。只有通過高效率的練習,才有可能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傳遞信息的單向性,即改變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從而激發(fā)學生數學主動性,增加學生對數學的理解,避免“死讀書,讀死書”,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學生的練習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設置題目,也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練習分層布置,盡可能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練習要求,提升課堂練習的有效性,進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總結: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共同最求的目的。教學中,只要我們采用合理的教學模式,并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和方法,不斷探索,課堂教學就一定能實現有效。
參考文獻:
[1] 溫健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J].網絡科技時代,2007.
[2] 沈淑媛.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探究——情境創(chuàng)設的運用[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
[3] 陸麒娟.探尋課堂“有效生成”的規(guī)律[J].教學與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