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凈
【摘要】英語國家文化與中國文化存在著巨大差異,因而在進行英文電影名的翻譯時往往會造成文化誤讀與缺失,本文以翻譯的基本原則為指導,對中西方文化差異及電影名的特點進行分析,以求在西方文化轉(zhuǎn)化為中國文化時減少因文化因素而帶來的誤解。
【關鍵詞】電影名;文化;翻譯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中外電影交流廣泛,有越來越多的外國電影出口到中國市場,其中以英文電影尤甚。因此,國內(nèi)學者也更加關注英文電影的翻譯。電影名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好的電影名不僅能夠反映影片內(nèi)涵,引起觀眾的興趣,還能起到傳播文化,提高票房的作用。從本質(zhì)上來看英文電影名翻譯實際上是中西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但由于兩種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給翻譯工作帶來很大困難,文化誤讀現(xiàn)象經(jīng)常存在。本文將就造成英語文化誤讀的原因以及中國文化影響下電影名的特點。
二、英文電影名翻譯中產(chǎn)生文化誤讀的原因
中西方在政治經(jīng)濟、地理氣候、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進行英文電影名翻譯過程中,如果譯者對西方文化缺乏了解,就難以準確地傳遞原電影名所傳達的文化信息從而導致文化誤讀。具體原因如下:
1.語義缺失
由于中西兩種文化之間發(fā)展的差異,文化中很可能出現(xiàn)詞匯上或意向上的不對等,即在目的語中很難找到一個和源語匹配的詞,為翻譯帶來困難。譯者面臨語義缺失時往往會采取音譯、意譯的方法進行翻譯。
2.內(nèi)涵不同
兩個類似的中英詞匯,可能意義完全不一樣,由此造成文化的誤讀。例如美國經(jīng)典電影The Third Man被譯為第三者,兩個詞語看起來形式一樣,但實際上次此電影名中的The Third Man指的是片中車禍事件的第三個目擊證人。同時,由于文化的差異,詞匯的暗指意義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數(shù)字7、13等在西方文化中具有深刻的聯(lián)想意義,而在中國文化中并沒有這種意義。在如龍這個意象在西方文化中給人以兇狠殘暴的感覺,但在中國文化里卻意味著帝王,身份高貴強大。因而電影名Dragon Heart不能直譯為龍之心,翻譯成魔龍傳奇恰如其分。
3.理解片面
中英兩種語言中都存在大量的習語和典故。由于對文化未充分理解,譯者在翻譯英文電影名時往往從字面上理解這些習語和典故,忽視其深刻內(nèi)涵,造成片名的誤譯。如電影名One Flew over the CuckooNest,譯為《飛越瘋?cè)嗽骸肥呛軠蚀_的。CuckooNest這個習語在英文中的意思是精神病院,有些地方將其直譯為《飛越杜鵑窩》反而是極大的誤解。
三、中文電影名的特點
要想要翻譯好一個電影名,不知要深刻理解西方文化,同時還應了解中國文化中電影名的特點,使譯文符合漢語的語言習慣。下面將分析一下中文電影名的特點。
1.借用詩詞、成語及典故
中國文化受古典文化中的詩詞影響極大,常對美有獨特的追求,喜歡文章行文或說話之間富含詩意,因而譯者們常常在電影名翻譯過程中借用古典詩詞來進行翻譯。如一些經(jīng)典電影名的翻譯:《一樹梨花壓海棠》(Lolita)、《似是故人來》(Sommersby)、《浮生若夢》(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出水芙蓉》(The Bathing Beauty)等等。
2.運用四字詞
漢語一大特色就是大量使用四字詞。四字詞結構對稱,語義簡練明晰,表現(xiàn)力強,極富中國傳統(tǒng)韻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也常常使用四字詞,深受觀眾喜愛。如:《壯志凌云》(Top Gun)、《云中漫步》(A Walk in the Clods)、《凡夫俗子》(Ordinary People)、《蕓蕓眾生》(Of Mice and Men)等等。
四、結語
總之,一個好的電影名對一部電影是否成功,是否能得到大眾的喜愛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在電影片名翻譯過程中不能僅僅只關注片名的字面意思而因仔細挖掘原片名所要傳達的影片內(nèi)涵和文化內(nèi)涵。在翻譯英文電影名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細心研究,深刻理解西方文化,同時又要將它與中國文化、中文的語用習慣以及中文電影名的特點結合起來,是譯文符合中國觀眾的品味和審美,實現(xiàn)兩種文化的交融。
參考文獻:
[1]賀鶯.電影片名的翻譯理論和方法[J].外語教學,2001(1):56
[2]沈軍紅.英文電影片名漢譯的考察研究[D].黑龍江:黑龍江大學,2010
[3]吳源.英文電影名翻譯中的雙文化現(xiàn)象[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07(4)
[4]謝天振著.翻譯研究新視野[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3.7
[5]Nida,Eugene A. and C. R. Taber.1969.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Leiden:E.J.Brill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