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摘要】要想將素質教育落實到生物教學中,就必須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教學的方式方法,注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才能夠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新課程標準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還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學方法的更新是迫在眉睫。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物教學;思考;創(chuàng)設情境
隨著生物教育的不斷提升,教學材料的不斷更改,要求教師的教和學生們的學也要跟隨著不斷的改進。在新課程標準下,現(xiàn)在的教學要求可謂是越來越高,標準也是越來越嚴格了。筆者根據(jù)自己在生物教學中的經(jīng)驗提出了以下幾點:
一、轉變教育觀念,建立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教學目標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把學習建立在學習者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的基礎之上,忽視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探究性與獨立性。中國為什么有持續(xù)幾千年“師道尊嚴”的歷史?僅僅用“封建思想”是難以全面解釋的,其中隱含了人們對“學習”本質的認識。正如赫爾巴特所指出的:學生在老師面前,天然應當保持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認識,實質就是認為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就是“接受”,“接受”當然就應當“被動”。
更新教學觀念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和內容,是教師角色轉換的前提條件。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和目標的指導下,認真審視自己的課堂角色定位,逐步由原來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參與者”、“點撥者”、“知識探索發(fā)現(xiàn)的導航者”、“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放下架子和學生一起探索知識,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學會思考,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尋根究底、弄清事物的來龍去脈,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關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首要原則。
二、突出師生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實踐中,師生互動少,一直是令教師們困惑的難題。長久以來,師生互動少使教師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進而厭教、學生產(chǎn)生不良情緒進而厭學。隨著課改實驗的不斷深入,“師生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皫熒印钡母灸康氖且龑Ш团囵B(yǎng)學生的積極思維。因此,“師生互動”是否成功就要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實施“師生互動”,作為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心理、情感、體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之中去。
例如,在學習“伸肘和屈肘”時,可事先激發(fā)學生進行科技制作“肘關節(jié)模型”。課堂上,教師不急于講解,而是先展示掛圖和模型,同時演示自己的上肢,讓學生一邊實驗一邊分析,爾后產(chǎn)生共鳴,因此,教師可以綜合運用情景激發(fā),師生互動,直觀演示,將模型、掛圖及自己的上肢對照起來,逐一指出肘關節(jié)、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尺骨、橈骨等各結構的位置及名稱,再演示部分結構的作用,讓學生仔細觀察和探討,從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動作就是這樣完成的結論。這種開放性的課堂,學生興趣高漲,這樣的課堂,真正的師生互動,促使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完成認識上的飛躍。在這樣高昂的激情下,順便讓學生再分析健康體育課上的引體向上、俯臥撐等動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輕而易舉了。
三、善于設計演示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的設計一些小實驗,也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食物的消化”時,酶的催化和膽汁的乳化如何區(qū)分,確實有一定難度,不妨一試小實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維。教師可以隨手捏一個小粉筆頭成粉末狀,隨手燒一張小紙片,讓學生產(chǎn)生好奇心,分析及討論這個實驗的現(xiàn)象和成分的變化,在教師的指點下,酶的催化和膽汁的乳化就容易分辨和掌握了。這樣一來,無疑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拓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四、注重課堂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應是教師在課后結合各方面的教學信息反饋,對自己前一節(jié)或幾節(jié)課教學行為及效果的分析與思考。教師是通過課后學生所反映的各方面的問題來分析判斷在教學中所確定的教學目標、選擇的教學內容、采用的教學形式以及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指導策略是否適宜。教學反思中有在教學中的經(jīng)驗,也有不足。通過反思性教學可以使教師逐漸成長,不斷地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因此教學反思應是教師用“心”來完成的,是完善教學的“良方”。
綜上所述,作為一線生物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需求,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恰當將合作學習模式運用到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每位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使每位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獲得進步,同時使學生的合作意識、科學素養(yǎng)、社會技能得到培養(yǎng),成為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惠琴.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江南大學,2013
[2]丁志光.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的生物教學策略[J].中學生物學,2005(11)
[3]路新菊.初中生物教學中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4(0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