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偉濤
[摘要]通過收集和整理文獻,說明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應用的現(xiàn)狀和未來方向。首先,回顧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活動的現(xiàn)狀;其次,闡述團體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最后,提出未來團體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團體輔導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12-0152-02團體輔導,又稱團體咨詢,是在團體的情境下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咨詢形式,主要是通過團體聚會、活動,參加成員互相交往,共同討論大家關心的問題,彼此啟發(fā),相互反應,支持鼓勵,達到了成員共同成長和解決問題的目標。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
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如:父母不在身邊、老朋友各奔東西、新生活圈子未形成等,很容易產(chǎn)生失落感。學習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變化,如:學習內(nèi)容、學習思路、學習方式、時間管理等,有一部分學生難以適應,擔心掛科。同樣管理環(huán)境也有變化,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管理不斷減弱,以自我為單位進行管理不斷增加,班級概念不強,導致許多新生缺乏歸屬感,感到無助。
人際關系不和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大學生人際關系不和諧普遍存在。第一,以自我為中心,有時與同學相處不和睦;第二,人際交往能力和交往需求之間存在矛盾,并且缺乏人際交往經(jīng)驗;第三,人際交往理想化,常把對象、交往結果想得很完美,但如果事實并非如此時,就會產(chǎn)生猜疑、抱怨、排斥等心理,甚至逃避現(xiàn)實或封閉自我,進而形成了孤僻、自卑、猜疑等心理。
自我情緒控制能力差。處于生理發(fā)育高峰期的大學生,身體發(fā)生著重大變化,心理也逐漸走向成熟。因此,他們的心理活動活躍,情感豐富,同時自我情緒控制能力差,情緒極易正負波動,出現(xiàn)極端情緒,非常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響。
學習壓力的困擾。第一,學習興趣與學習專業(yè)的矛盾。在現(xiàn)有教育體制下,許多大學生目前就讀的專業(yè)并非理想專業(yè),或者說對專業(yè)認識模糊。由于缺乏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成績不理想,甚至是不及格。第二,對身份變換的不適應。中學時期的優(yōu)秀生都集中在大學,在同一起跑線上奔跑。部分學生因不再是曾經(jīng)輝煌的自己而感到失落,部分學生因刻苦努力卻還是無法達到理想狀態(tài)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懷疑自己進而產(chǎn)生自卑感。
就業(yè)壓力的困擾。第一,盲從心理。部分大學生因缺乏對自我能力和就業(yè)需求的認識不夠,而導致對職業(yè)的選擇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產(chǎn)生“跟大流”的心理。第二,攀比心理。一些大學生喜歡和周圍同學朋友進行比較,總想比別人更好,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因此不安現(xiàn)狀、經(jīng)常換工作,進而導致就業(yè)不穩(wěn)定或無就業(yè)。第三,缺乏對暫時不能就業(yè)的心理承受力??陀^因素會致使個別大學生暫時不能就業(yè),這是一種正?,F(xiàn)象,但是部分大學生不能正確認識,進而產(chǎn)生自卑、消極等心理。
二、團體輔導及其相關研究
(一) 團體輔導與大學生幸福感
團體輔導對大學生幸福感有兩個作用:一是可以幫助大學生完善人格;二是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感知幸福的能力。研究提出了運用團體輔導培養(yǎng)大學生幸福觀的教育方法,論證了團體輔導具有堅持正確思想導向、提供真實社會信息、幫助個體提高感知幸福的能力等積極作用,并通過團體凝聚力團體輔導量表分析的方法,進一步證實了團體輔導的積極作用,拓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空間。
(二)團體輔導與大學生責任心
責任心是一種自覺地把分內(nèi)事做好的重要的人格特質。大學階段是人格發(fā)展與完善的重要階段,而溝通分析是基于責任模式的人格理論和心理咨詢技術。研究從某學院112名報名參加,在分析小組的學生中隨機抽取12人,加上輔導老師2人,團體共14人構成實驗組,在未參加團體輔導的學生中隨機抽取12人作為對照組,抽樣時考慮到了對照組男女比例及專業(yè)分布與實驗組相似。結果表明,溝通分析小組對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的責任心有明顯的效果。
(三)團體輔導與大學身面試焦慮
面試焦慮障礙(interview anxiety disorder, IAD)是一種非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是患者害怕限于面試這一特殊場合的單純操作性焦慮。由于患者對面試場景過分的擔心與恐懼,導致對面試場景的回避,或出現(xiàn)過分的緊張。從山東省2所重點大學三、四年級學生中,篩選出IAD學生41例,隨機分為實驗組(n= 21)和對照組(n=20)。同時,由實驗組選擇非面試焦慮學生組成榜樣組(n=21)。評定分為治愈、好轉、無效3個等級。結果,21人中治愈16例(76.2% ),好轉3例(14.3% ),無效2例(9.5% ),總有效率90.5%。
(四)團體輔導與網(wǎng)絡成癮
研究試圖通過現(xiàn)場實驗方法,探究融入情感要素的團體輔導對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行為干預是否有效。在江蘇某工科院校發(fā)放正式通知招募,通過結構面談與網(wǎng)絡成癮問卷(YDQ)測評結果相結合,篩選獲得25名本科大學生(除中途退出1人),年齡17~21歲。結果發(fā)現(xiàn),通過該模式輔導訓練,實驗組大學生在網(wǎng)絡成癮、自尊、感情與社會孤獨、認知情緒調節(jié)等方面都得到顯著的改善。這表明注入情感因素的團體輔導模式對矯正大學生的網(wǎng)絡成癮行為是有效的、可行的。
(五)團體輔導與女大學生性認知偏差
期望女大學生們能在團體活動中澄清不合理性認知偏差,掌握認知改組的方法,樹立正確的性認知。方法采用團體輔導的形式,運用討論、辯論、角色扮演等方法對20名存在不同程度性認知偏差的女大學生進行輔導。結果經(jīng)過問卷調查、成員總結、自陳量表SCL-90測量等效果評估方式證明團體輔導策略在女大學生性認知偏差改組中是有效的,并且是最有效率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六)團體輔導與大學生心理亞健康
運用CMI問卷和面談進行心理亞健康大學生篩查,在其中選取38名大學生進行8次以改善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為主題的團體輔導,其余為對照組成員。兩組分別在團體輔導前后進行量表施測進行比較。前后測量表包括:康奈爾醫(yī)學指數(shù)簡化問卷(CMI)、癥狀自評量表(SCL-90)、焦慮自評量表(SAS)。結果團體輔導活動干預后,團體成員的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有顯著改善,而對照組的變化不顯著。團體輔導對改善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有顯著效果,可進一步進行嘗試推廣。
(七)團體輔導與大學生職業(yè)生涯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簡稱生涯規(guī)劃,也稱之為職業(yè)生涯設計。個體結合自身情況和客觀制約因素,為實現(xiàn)自己的職業(yè)目標而制定的行動時間、行動方向以及行動方案。選擇石家莊學院2007級新生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說明團體輔導活動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能力。
(八)團體輔導與大學生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大學生常見的負面情緒,最主要的表現(xiàn)就是心理低落,嚴重時將可能導致自殺行為。以某高等??茖W校沒有繳清學費以及每月生活費低于兩百元的一、二年級學生為被試,選擇了373名,而后用SCL-90量表篩選了有抑郁癥狀的22名學生,并隨機分出11名學生作為實驗組,11名學生作為對照組。結果顯示團體心理輔導對抑郁心理有明顯的降低功效。
(九)團體輔導與大學生人際交往
選取存在人際交往困擾的40名大學生,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實驗組按照自行制訂的輔導方案,進行14次人際交往團體輔導用青年性格問卷和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結合他評和自評,對團體輔導效果進行評估。研究結果表明,團體輔導對降低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困擾,提升人際交往適應能力具有良好效果。
(十)團體輔導與大學生焦慮情緒
焦慮也是大學生常見的負面情緒,消除焦慮情緒對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選取有焦慮情緒的1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8周的以“自我意識”為主題的團體輔導活動。研究結果顯示自我意識團體輔導能夠縮小“應該自我”與“實際自我”的差距,對緩解大學生焦慮情緒有良好的效果。
三、未來研究的方向
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未來的研究應傾入更多的努力。首先,對于輔導目標的確定。如何確定一個有效、科學的目標是我們輔導的前提。其次,對于輔導過程的確定。最后,對于輔導效果的評價。輔導效果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我們的工作是否有價值,對其價值的評價應該從兩個方面去考慮:直接效果和間接效果。因為心理健康本身具有延遲性,所以未來的研究要注意跟蹤被試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麗波,向鵬.淺議團體輔導對當代大學生幸福觀培養(yǎng)的作用[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0,(6).
[2]于玲玲.團體輔導對大學生責任心影響的實證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0,(9).
[3]倪士光,伍新春,張巋.森田療法取向團體輔導改善大學生面試焦慮的對照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2010,(24).
[4]張文海,盧家楣.對網(wǎng)絡成癮大學生注入情感因素的團體輔導研究[J].心理科學,2009,(32).
[5]張翼.團體輔導在女大學生性認知偏差改組中的應用[J].中華文化論壇,2009,(3).
[責任編輯:碧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