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勵機制是高校學生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保障高校平穩(wěn)發(fā)展的有力手段,而道德激勵則是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管理的主要方式。本文從道德激勵的方法、道德激勵的特性和道德激勵的問題和對策這三大方面,詳細分析道德激勵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運用。
關鍵詞:道德激勵;高校;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5-0014-02
所謂道德激勵,就是根據(jù)人的心理和行為的規(guī)律性,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手段去誘發(fā)、激活個體的道德需要和動機,使個體產(chǎn)生行為的內驅力,從而促使個體采取行動,實現(xiàn)德育目標的過程。
一、道德激勵的方法
1.需要法。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可歸納為由低到高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這五種需要反映了在不同文明程度下人類的共同心理特點。道德激勵可以激發(fā)學生主體的道德需要,道德情感的發(fā)展也要依靠已有的道德需要,可以說,人的各種積極性源頭都是道德需要。當學生自覺地解決問題、去逐步實現(xiàn)預設的道德目標時,或者當學生由于產(chǎn)生了道德需要并在道德意識的支配下采取了一些行動后,道德需要就得到了一定的滿足,這種道德活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道德需要產(chǎn)生并逐步得到滿足的過程。目前,多數(shù)高校都會開設一些思想教育課程,通過對道德模范的研究學習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的道德需要,令學生潛移默化為自己設立道德目標并逐步實現(xiàn),在學生內部形成了良好的道德氛圍,極大地方便了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
2.榜樣法。榜樣法也是一種傳統(tǒng)的道德激勵方法,即學校通過樹立典型,把榜樣的道德觀點和行為具體化、人格化,運用一些宣傳手段在學生中間推廣,以此來激勵其他學生。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是現(xiàn)代社會中具有較高文化修養(yǎng)的青年群體,他們有理想,有熱情,他們喜歡在思想領域探討各種政治觀點和哲學派別,尋找人生意義;在行為上則愿意表現(xiàn)自我,希望在學習和工作上能夠施展才華體現(xiàn)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和價值。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學校為提高自己校園的道德氛圍,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我國的高等院校一般都會在固定時期開展一些道德評比活動,來選拔道德模范人物。當然,評選出道德模范還并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將這些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傳播給每一個人。所以,模范人物通過演講或與普通學生面對面交流,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分享給眾人,對于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這種榜樣人物的心得交流活動的開展有利學生深刻理解榜樣人物優(yōu)秀的思想內涵,使學生由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從榜樣身上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將榜樣的高尚品德融合內化為自身的品質,這也是高校育人的最終目標。
3.目標法。美國馬里蘭大學心理學家教授洛克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激勵因素:獎勵、工作評價與反饋、期望壓力等都是通過目標來影響動機的,成就感和責任感都要通過目標的達成來滿足個人的需要。洛克等人還揭示了一個目標心理循環(huán):目標導致努力,努力創(chuàng)造績效,績效增強自尊心和責任心,從而產(chǎn)生更高的目標。上文說到的榜樣法與目標法兩者可以結合自成一體,因為當一個人沒有道德目標、內心深處的道德需要還沒有形成的時候,榜樣的出現(xiàn)可以激發(fā)出他的道德目標,并朝著目標努力,如此循環(huán)往復,帶動人們不斷前進。當然,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提前設置一些如社會工作積極分子獎、個人道德風尚獎等獎項為學生設立道德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實現(xiàn)道德目標的過程中,提高自己人生的思想境界,學生個人素養(yǎng)提高了,學校的整體道德水平才會提高,如此往復,學校和學生最終就能實現(xiàn)雙贏的目標。
二、需要注重道德激勵的幾個特性
1.應注重道德激勵的典型性。道德激勵具有不可見性、典型性。因為道德本身是無形的,只有在具體的人做了具體的行為之后,道德才得以顯現(xiàn);傳統(tǒng)的道德激勵的方式是塑造典型,激發(fā)群體學習,所以在平日學生工作的開展中要注意發(fā)掘典型,注重學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尋找方方面面存在的可激勵因素或個體,以達到持續(xù)的激勵效果,并且要做到正確的方向引導,以使學生管理工作的總體目標得以實現(xiàn)。
2.應注重道德激勵的可持續(xù)性。注重道德激勵的可持續(xù)性,即我們在評價一個道德行為時,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好人好事背后是不是有純粹的道德心,而應該注重其行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激勵。舉兩個正反相對的著名例子: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前者故事大意:春秋時代魯國規(guī)定,凡魯國人看到本國人在他國淪為奴隸,可以將之贖回,費用由國家補償。子貢贖買了一個奴隸,但他拒絕了補償。因而世人夸子貢高尚,但孔子卻責備子貢,原因是子貢阻擋了他人繼續(xù)贖買奴隸的好事。后一個故事大意:子路救了一個落水者,人家為表感激,送了他一頭牛,他收下了。這種行為得到了孔子的稱贊,稱以后魯國救人的人會更多。所以,如果為了強調道德的高尚性,回避好人好事應有的回報,那么道德行為可能就難以為繼。不求任何回報的道德行為的確很高尚無私,但并非人人都需要那么做?;貓笈c否,學生個人可以選擇,但學校和社會不能把“不要回報”作為一項強制的道德標準無形中限定下來,并借此宣揚高尚的道德應當如此;否則,人們在可以做好人好事的時候,會因為怕背上“不夠道德”的罵名而選擇袖手旁觀。
3.重視道德獎勵的權變性和及時性。有經(jīng)驗的學生管理工作者會發(fā)現(xiàn):周期性地獎勵學生產(chǎn)生的效果并不明顯,而且如果獎勵不及時也會失去激勵本應有的效果,所以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方面應做到隨時獎勵,獎勵形式多樣,從而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激勵效果。高校一般都設有獎學金,高校學生管理者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立一些諸如個人進步獎、道德風尚獎社會工作積極分子等獎項;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獎勵也需要注重形式,獎勵形式應做到隆重,使學生認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個獎勵形式更是一種榮譽的體現(xiàn)。我們在學生管理的實踐中充分體現(xiàn)出:一個熱烈鄭重的頒獎儀式可以使學生內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并有持久的激勵作用。
三、道德激勵中的問題和對策
1.激勵模式單一。高校的學生管理者往往對學生的個性需求缺乏調查和研究,制定統(tǒng)一標準要求學生,忽視學生的背景、能力、價值觀念以及個性差別,所以在管理學生工作方面就覺得比較困難。激勵要想發(fā)揮最大效能,就必須了解學生們不同的個性需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對于農(nóng)村學生和家庭經(jīng)濟較困難的學生來說,他們大都希望得到金錢和物質的獎勵來減輕家庭負擔;對于城鎮(zhèn)學生和經(jīng)濟條件比較好的學生來說,在正確方向的引導下,平時多給他們一些言語鼓勵和精神激勵他們會更加珍惜,產(chǎn)生的激勵效果會更強。
2.本末倒置獎勵形式。總體上看,道德激勵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效果還是比較可觀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許多進步往往是在不自覺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學校的道德激勵方式的創(chuàng)新還不夠系統(tǒng),不夠普遍,整個學校的道德激勵活動還很缺乏;許多表彰活動缺乏細致的流程標準,甚至有的獎勵存在著平均分配指標的現(xiàn)象。雖然也會舉辦一些表彰活動的大會,往往也組織得不夠隆重。甚至有部分高校為博眼球,不以獲獎學生為主,反以頒獎嘉賓為本來設計活動,背離了表彰大會真正的用意,固然在學生群體中也沒有產(chǎn)生很好的反響。
3.獎勵標準太過看重成績。上文說到傳統(tǒng)的道德激勵方式主要是樹立典型,運用行政手段在學生群體中推廣;而目前高校中的道德典型大多都是跟成績掛鉤,極少獎項是單從個人道德素養(yǎng)出發(fā)的,所以我們就能常??吹揭恍┏煽兂錾膶W生擁有多項獎項,而那些班級里的積極分子,往往會因為成績這個攔路虎失去申請獎項的資格。我們道德激勵的初衷是希望讓好的風氣能夠得到傳播和延續(xù),因此,將道德激勵大眾化、經(jīng)?;⒍鄻踊歉咝,F(xiàn)階段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當然也有極少數(shù)學生即使成績不好,但在社會上獲得了一定的輿論肯定后也有一定的獎勵,但這畢竟還是少數(shù)。
四、結語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而抽象的樹人工程,良好的道德激勵模式對高校學生的綜合發(fā)展相當重要,對高校自身的長遠發(fā)展也十分關鍵。高校應合理運用道德激勵的方法,注重道德激勵的特性,盡量規(guī)避道德激勵會產(chǎn)生的一些問題,那么學生個人道德修養(yǎng)也會達到更高的層次,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必定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推動高校事業(yè)更好更快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鄒海貴,焦惠.傳統(tǒng)道德激勵與現(xiàn)代道德激勵比較及轉化路徑[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2]李爽.激勵教育在高校問題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2).
[3]趙潔.激勵教育在高職學生管理中之作用的案例研究[J].科教導刊,2013,(13).
[4]肖彩,霞趙林.激勵教育在問題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大眾科技,2010,(2).
[5]袁二克.淺談激勵方法在技校學生管理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2011,(33).
作者簡介:管震(1975-),男,遼寧盤錦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