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行大學生肩負著歷史責任,即實現中華民族科學與文化復興的偉大夢想,所以,教育工作者除了對學生傳授基礎知識以外,還應該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使得他們?yōu)榱藢崿F遠大理想而誠實奮斗。本文即從三個方面給出學生的人生觀教育的建議。
關鍵詞:人生觀;價值觀;人文精神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9-0142-02
在教育階段,教育工作者傳授基礎知識,一般都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思維方式的訓練。但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也是教師以及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責任[1-4],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在奮斗中保持平靜心態(tài),教育他們養(yǎng)成即使身處逆境也永不放棄堅持奮斗的精神,這些都是有關學生健康成長的問題,也是開展大學生成才教育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下面從三個方面探討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方法,并相應地提出一些建議。
一、樹立遠大志向
中國古代有句名言:“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蓖瑯?,中國古賢也認為,具有偉大抱負的人一般都很注意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因此,首先要教育大學生應該樹立遠大志向并且要“鍥而不舍”地實現它。法國著名化學家、近代微生物學奠基人巴斯德說:“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隨著志向走,成功隨著工作來,這是一定的規(guī)律?!⒅臼鞘聵I(yè)的大門……”可見,志向在成才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歷史上成功的杰出人物都從小樹立了遠大志向。像東晉人祖逖,心里常常有光復中原的偉大志向。祖逖一天午夜聽見雞叫聲,說:“此非惡聲也!”因此起來在庭中學習劍法。此后他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從不間斷。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最后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事實上,凡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跟祖逖一樣,從小就樹立偉大目標,并且努力實現它,這是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關鍵所在。當代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從小就擁有對自然科學的強烈興趣,在大學時代,他就堅信會有一套能夠解釋宇宙的萬物理論。雖然他在二十多歲就患上了不治之癥,全身癱瘓,僅有三個手指可以活動,醫(yī)生預測他最多只能活2年。但他仍然沒有放棄,繼續(xù)自己的研究,最終他提出了有關黑洞蒸發(fā)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tǒng)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chuàng)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chuàng)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他曾經說過(用他僅能活動的三根手指在鍵盤上叩擊出):“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他的故事說明只有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不息,最終都會成功。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是每個大學生應該樹立的遠大志向,這種人文精神是我們民族能夠騰飛的關鍵所在。
二、保持平靜心態(tài)
諸葛亮教育他的侄子說:“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币虼?,告誡學生奮斗時,切忌心浮氣躁。不要貪圖虛榮,爭強好勝,更不要弄虛作假,企圖一步登天。相反地倒應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穩(wěn)步前進??吹絼e人有了成就,應該真誠地向他們祝賀,但是千萬不要攀比、患得患失,打亂自己的既定目標,急功近利。為什么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現在許多人都熱衷于走捷徑,如果人沉不住氣,很容易把持不住自己,就會追隨他們走上一條危險之路。一定要有遠大志向,要“取法乎上”,但是在實現遠大志向時,一定要有平靜心態(tài),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林肯說:“我走得很慢,但是我從不后退?!敝袊灿幸痪渌渍Z:“不怕慢,就怕站?!笨梢娭灰叫撵o氣地穩(wěn)步前進,最終取得輝煌成果的機率是非常大的。研究科學的終極目標是為人類的文明增添新的內容,所謂人類文明,除了具體的科學和技術以外,還應該包括人類的道德和精神。如果不幸,最后沒有取得輝煌成績,但是如果人們確實是艱苦奮斗了一生,那么他們就把人類的正直、誠實和拚搏的崇高精神傳承下來了,這同樣也是偉大的?!俺晒Σ槐卦谖摇?,有了這個偉大胸襟,那么他在人格上和任何偉大人物相比,也會毫不遜色。魯迅說過,雖然中國經歷過許多苦難,但是每個時期總有一些知名的或無名的英雄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這樣才使得我們的民族綿延下來。魯迅還說過,他尊敬長跑冠軍,同樣也尊敬把全程跑完即使是最后一名的選手。在1968年奧運會上,馬拉松賽選手艾哈瓦里在離終點還有很長距離時,扭傷了腳,當他堅持跑完全程時,一直默默等候的全場觀眾都熱淚盈眶地起立歡呼,向他表示崇高敬意。因此教育學生:無論最終的成就如何,只要我們是辛苦地誠實地從事了科學研究,那么至少我們是在維系人類生存的重要因素即精神方面做出了偉大貢獻,為此人類是會尊敬我們的。要知道在歷史上有很多人雖然發(fā)揮了聰明才智,努力奮斗,但由于各種各樣不可控制的因素,最終未必能夠取得預期的成果。像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并未取得徹底勝利,但是他們的功績依舊得到承認和珍視,他們?yōu)樯鐣拿鞯陌l(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無論成就大小,只要人們奮斗一生,這種精神就值得尊敬。它能使消沉的人振作起來,使上進者更加奮起;它能使人們不計得失,保持心靈純潔高尚,穩(wěn)步前進。平靜造就人們,它體現了人格的尊嚴和崇高。
三、勇敢面對挫折和失敗
人在其奮斗過程中,總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伴L路漫漫起伏不能由我”,波折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事業(yè)失敗時,人們應該反省自己:“自己努力了沒有?自己努力得夠不夠?自己的方法正確嗎?”一個人當他遭受失敗時,只有面對困難,正確調整自己的行為,他才能重新鼓足勇氣,去進行新的拼搏。否則他一生都在埋怨中度過,生活既沒有趣味又沒有希望。懂得了上面的道理,今后當身臨困境時,人們就不會沮喪,也不會自暴自棄。相反地,人們會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繼續(xù)前進。儒學大師董仲舒說過:當你正在家里舉辦喪事時,而報喜的人已經轉到巷頭,正朝你家走來。所以當身處逆境時,不應該放棄希望,更不應該放棄努力,應該堅信奮斗的人生終將輝煌。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幾乎沒有人是一生沒有遇到過任何坎坷的。成功并不是隨隨便便得到的,經歷過風雨才能見到彩虹。例如,剛剛去世的喬布斯,在他奮斗的一生中,就遇到很多波折,每次他都挺了過來,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把每次的逆境都轉化為他下一次成功的機遇,并在逆境中“堅持”為下一次成功做好準備。像著名的天文學家開普勒,他孜孜不倦地研究行星軌道的數目、大小以及產生軌道運動的原因,完成了《宇宙的神秘》一書,但是出版商因為他當時只是初出茅廬,在學術界默默無聞,所以拒絕出版。開普勒依舊沒有放棄研究,直到最后,在他的老師麥斯特林的幫助下,此書才得以出版。雖然開普勒被公認為17世紀對天文學有卓越貢獻的天文學家,但他的一生也可以說是困難重重,幾次遭到宗教斗爭的打擊,他的母親也由于他的工作幾乎被法院燒死。但是他始終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并從他自己的無數次失敗中總結出正確的真理[5]。志向激勵人們前進,平靜給予人們尊嚴,逆境磨煉人們意志,它們是獲得成功的最大保證。這就是我們應該提倡的人文精神。然而直到現在還沒有給“成功”下一個準確定義,其實“成功”是一個意義含糊、內涵很豐富的詞匯。概略地說,只要一個人盡自己最大努力誠實地干了一番事業(yè),無論這個事業(yè)多么小,那么都可以說他在自己的人生上獲得了成功。我們認為如此界定成功含義是有意義的,如果這樣教育學生,他們就會效法古今中外最偉大的人物(即有遠大志向),就會誠實地工作(即有平靜心態(tài)),同時也會毫不氣餒地度過困境(即反省自己),因此學生就能始終進取,真正做到“君子自強不息”,如此人生,有誰能夠懷疑它不是成功的呢?
在大學學習的學生都處在一個新的起點,大學教育可能也是他們接受學校教育的最后一個階段。而且從一定意義上說,大學生的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到國家民族的興衰,關系到人類文明的進步。因此我們給出價值觀、人生觀的建議,就可以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和引導,大學生只有樹立遠大志向,淡泊名利,不畏艱辛,才能實現中國夢。而這才是我們在大學應該倡導的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呂繩振.志向·實踐·貢獻——五論大學生成才教育[M].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4):30-38.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課題”(項目編號:2013-R-26144)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蓁蓁(1975-),女,江蘇南京人,金陵科技學院信息技術學院,副教授。(江蘇 南京 211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