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靜
有效的閱讀教學呼喚真切的課堂互動,提倡真正的語文實踐,因此,“真”應該成為每一堂語文課的追求,而還原教學的本真,追求教學本源的實踐,必須從低到高,一以貫之。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課,是一首兒童詩,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展現了孩子們在夏天的美麗遐想,字里行間洋溢著濃濃的童真童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竭力關注文本的價值和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與靈動潛能,追求教學的本真與文之情、童之趣的相諧相融,體現教學的真情、真趣、真韻味。
一、身臨其境,在教學環(huán)境中尋找真趣
有趣的課堂才是活潑歡愉的課堂,這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然而,要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教師需要從了解學生和關注學生的興趣點人手,結合文本內容,披文入境,在教學中與學生共同體驗夏天傳遞的快樂,體會充滿遐想的童真時代的樂趣。
基于此,在導人部分,筆者播放了一些有夏天特色的聲音,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夏天在雷雨聲中,在蛙叫蟬鳴中來到了我們身邊”的情境。這些聲音不僅在情景的鋪陳中起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使課堂頓時充滿濃郁的夏天氣息,在課堂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也起到了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作用,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樣,在教學之初,筆者還設計了課件,突出可愛的“夏天小姐姐”的動畫形象,拉近學生和課文內容的距離。
同時,在讀悟詩句的過程中,始終把學生的喜好放在第一位,他們喜歡什么,他們對什么感興趣,就和他們一起去讀詩句,去感受變成詩句中所描繪的事物的快樂。如教學“我想變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綠葉上”的時候,教師便這樣引導:“喜歡雨滴嗎?讓我們一起變成雨滴,睡在一片綠葉上,微風吹來,綠葉兒輕輕搖來搖去,小雨滴,你有什么感覺?”學生說:“真舒服,真想睡一覺!”“真涼爽,真舒服!”學生不僅會覺得這樣學習很好玩,而且也在想象中找到了閱讀的快樂。
在整個教學中,筆者根據詩句制作圖文結合的教學課件,把真實的生活圖片和充滿趣味的動畫圖片與詩句融為一體,生動的畫面,優(yōu)美的旋律,別致的語言等都再現了課文描繪的情景,使學生如臨其境,自由徜徉,充分體驗。學生隨著課文語言體悟,或變小魚暢游小河,或變蝴蝶穿梭花間……一切都是那樣的真實自然,而又詩意有趣。靜態(tài)的文字變得立體豐滿,飽含情感,學生此時的體驗也因此鮮活真切、充盈外溢,學習充滿趣味。
二、感同身受,在學習體悟中表達真情
兒童擁有最為敏感、最為脆弱的心靈,也擁有最為豐富、最為稚嫩的情感,他們正處于愛幻想的年紀,因此,教師應關照詩句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進行奇幻的夢想之旅,與學生共同體驗對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感恩,對快樂的追求,對崇高的贊美之情。
因此,在教學中,筆者努力讓學生與課文融為一體,充分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使學生能體驗夏天的快樂與給予別人快樂的感覺。在教學中,以“你想變什么”為引領,讓學生想想自己化身為雨點、小魚、蝴蝶、蟈蟈、星星、新月、荷葉等自己喜歡的事物,在綠葉上舒服地睡覺,在水中自由地玩耍,在花叢中盡情地穿梭,在草地上動情地歌唱,在天空中調皮地閃爍……無論是靜還是動,都能感受到變成自己想變的事物之后的滿足感,并通過朗讀表達內心的歡喜與愜意。這樣,把學生和詩句中遐想的事物與生活聯系、與自我鏈接,不僅能使學生經歷角色行為,還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真實體驗。
比如,教學“我想變一只蟈蟈,歌唱我們的生活”這句時,筆者先問學生:“想變蟈蟈嗎?”“想。”一些男生會這樣說。緊接著引導學生關注“歌唱這個詞,引導學生說說蟈蟈歌唱的是什么?學生說:“歌唱的是我們的生活?!薄澳敲次覀兊纳钤鯓幽??”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我們的生活很幸福,很快樂!”“哦,那蟈蟈唱的歌是怎樣的呢?”至此,學生已經把自己融入蟈蟈這個角色之中,他們所表達的完全是自己的情感,所以在朗讀表達時,也就更加自然、真切。繼而再引導學生理解“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的原因,以“為什么要變成大大的荷葉”為題,激發(fā)學生思考。通過讀詩句讓學生感受小魚和雨點的快樂,并且通過思考,讓學生了解,雨點和小魚都是因為有了荷葉而更加快樂,同時,使學生獲得成為荷葉而擁有的崇高感、自豪感,這樣的快樂是更深層次、更高境界的快樂。
低年級學生處在人生成長的初級階段,因此,他們感知的類型偏向于直接,他們的表達也很直白,在課堂上,他們流露的就是真實的情感。作為教師,就要在教學中用真情去呼喚真情,用真實去啟迪真實,并全心全力地守住孩子珍貴的體驗。
三、返璞歸真,在語言實踐中品鑒真味
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強調“人文性”的同時,怎樣回歸語文本位,上出“語文味”,這是語文教師努力的方向。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著站在語文的角度引領學生進入文本,仔細品味語言,尋找教材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結合點。
本文的教學中,筆者精心安排,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滲透著語文實踐。如導人復習時,通過讀詞串:雨滴,透明的雨滴,雨滴透明;小河,清凌凌的小河,小河清凌凌;星星,眨眼的星星,星星眨眼;荷葉,大大的荷葉,荷葉大大的,引導學生對詞語、詞組及搭配關系有所感悟。在教學中不僅有背誦方法的點撥,還有關于“清凌凌、小小的、彎彎的”等疊詞的感悟與運用,這些都成為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教學點。
在整個教學中,筆者還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結合語境,品味語言豐富的內涵。如借助媒體,感悟“透明”之美;通過想象、觀察、敘述,體驗“穿梭”、“眨眼”的快樂;調動語言儲備,享受小魚“嬉戲”的樂趣;聯系生活經驗,體悟雨點的美妙歌聲,等等,采用多種形式引領學生走人文本,品讀語言,獲得體驗和積累。通過引導朗讀、想象、背誦,對文中“我想變_____,____”這一富有語言特色的句式進行了反復的吟誦、涵詠,并通過課后實踐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句式的表達練習,不僅積累了文本語言,還把有限的課堂文字擴展到無限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使句式的應用擁有更加寬廣的空間,使語言獲取了生生不息的發(fā)展力量。對于朗讀與書寫的指導,筆者也是力求從學生出發(fā),體現出教學的層次感。在朗讀中力求引導學生以邊讀邊想象的方式,使學生帶著感悟讀文,增強語感。在書寫時根據學生的能力,導在關鍵處,示范在疑難處,評點在提升處。
低年級學生還沒有所謂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他們能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次次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品味語言,充分享受詩歌語言的優(yōu)美意境,獲得個性化的情感體驗,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實踐。教學中,他們不僅沉浸在美麗多彩的夏日中,陶醉在語文學習的快樂氛圍里,而且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一些語文學習的方法,提高了語文學習能力。
(責任編輯 楊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