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振華
摘 要: 新一輪課程改革關注的是一個人的全面發(fā)展,要求建立一種以師生全面交往為基礎的新型師生情感關系,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營造和諧、真誠、溫馨的心理氛圍。文章結合語文教學實際,從三個角度論述了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對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性。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情感教育 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化為強大的教育力量,激勵學生自我完善,為教師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打下良好基礎。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和諧的師生關系更重要。語文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的教學情感、教材的創(chuàng)作情感和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溝通融匯并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的情感教育過程。因此,要建立新型的和諧師生關系,就必須重視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呢?
一、教師的情感素養(yǎng)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
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發(fā)揮主導作用,在教學的情感活動中也是如此,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素養(yǎng)才能在教學中運用情感教學,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教師的情感素養(yǎng)首先表現(xiàn)在具有高尚的人格素養(yǎng)上?!吧碚秊閹煛?,為人師表,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學生的榜樣,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人格。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個人對青年人的影響所產生的力量,無論什么樣的教科書,無論什么樣的思潮,無論什么樣的獎勵制度都是替代不了的。身教重于言傳,教師的人格魅力深深影響學生。所以,教師應具備高尚的人格,以自己的人格影響學生,培養(yǎng)學生。
其次表現(xiàn)在情感教學的能力素養(yǎng)上?,F(xiàn)行的語文教材文質兼美、形神俱佳,凝聚著作者深厚的情感,折射著人類發(fā)展的歷史,形成一個真善美的世界。語文教師必須具有情感教學的能力素養(yǎng)。很難想象一個情感冷漠的教師能帶出情感豐富的學生。一個教師僅僅擁有知識和能力,不足以成為好教師。“當教師的知識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影響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是情感因素”,因而教師自身是否具備情感素養(yǎng)是重要的條件。教師不但應具有挖掘教材情感因素的能力,還要具有把這些因素充滿情感地表達、傳遞給學生的能力。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批文以入情。”語文教師要把蘊涵在教材中的思想感情成功傳達給學生,感染學生,首先必須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自己動情,才能以情感染學生,撥動學生心弦,觸動學生情思。
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素養(yǎng)和對教育充滿深厚思想感情的教師一定會在教學中始終保持飽滿、振奮的情緒狀態(tài)。情感具有感染功能,積極快樂的情緒狀態(tài)最有利于學生從事學習活動。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學生的積極快樂情緒也能促進教師的教學,這樣,自然會形成和諧師生關系的良好循環(huán)。因此,教師的施教能力、德能并舉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
二、關愛并尊重學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關愛學生是教育好學生的基本點和出發(fā)點。只有關愛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才能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北師大教授林崇德教授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苯處熕鶑氖碌穆殬I(yè)決定了要每天與孩子(學生)打交道。我們是教師,也為人父母,我們深深地知道:孩子需要關愛、需要理解。只有熱愛學生,感情真摯,才能在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會因為教師的“愛”而具有活力和生命。教師要關愛學生,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自然就會“親其師,信其道”。
除了對學生的關愛外,情感教育更要尊重并信任學生。不論是優(yōu)等生還是后進生都有被尊重的需要,教師應遵循這一規(guī)律,不能戴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很權威、很公正的,一旦教師作出了不公正、不公平的判斷,便會使學生脆弱的心靈受到打擊,即使是偶爾的一次也會給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使學生的心靈蒙上陰影,導致學生會逐漸對教師失去信任,遠離教師,不與教師講真話、講實話。因此,教師在與學生相處時應用自己的愛心對待每一位學生,持之以恒。應該時刻尊重他們,善于傾聽他們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只有這樣師生才能建立良好的感情,有了感情學生才能接受教師的教誨,教師才能有效實施情感教育,從而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另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大都有這樣的感受,現(xiàn)在的學生考慮問題的思路較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不高。筆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實踐,發(fā)現(xiàn)尊重學生的選擇是學生參與語文學習、并學好語文的關鍵。如,在學習《我與地壇》一課時,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后,筆者請學生選取最令自己感動、給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問題提出后,全班學生都動了起來,在認真選擇后,教室里充滿了朗朗讀書聲:“我常覺得這中間有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等了四百年”;“因為這園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運……”;“當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這樣的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著痛苦與恐懼與一個母親的最低限度的祈求……”讀著讀著,教室里一片寂靜,同學們?yōu)槟赣H無聲的行動和無言的愛所感動,有些同學眼睛都紅了。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是最好的思想教育的契機,是通過學生自身感受、體會,并實現(xiàn)自我教育的,這遠比貼標簽式的思想灌輸更深刻、更有意義。筆者認為,正是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才促使他們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使課堂教學達到了真正的和諧。
對學生懷著深愛,以誠摯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信賴和親近,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達到“樂教樂學”的境界。
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營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文章不是無情物”,語文教材具有豐富的思想內容,每篇文章都寄托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師生對文章的理解離不開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的情感活動,必須有“煽情”的氛圍與環(huán)境,即通常所說的情景。情感教育是一種藝術,需要創(chuàng)造一種意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誘發(fā)學生最初的情感體驗,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對所學內容產生最原始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環(huán)境氣氛和教學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情感的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進入預定角色,產生情感體驗。教學時可用錄音、錄像、投影等多媒體手段再現(xiàn)文章情景,在情景交融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例如,在教學《紀念劉和珍君》時,給學生播放1926年“三·一八”慘案的電影片段資料。這些資料形象直觀地展示了一個時期的歷史事件,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給了學生直接、現(xiàn)實化的感受,激發(fā)了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增強了學生對反動派的憎恨和對烈士的懷念崇敬之情;在講授《我與地壇》一課時,筆者利用視聽結合的方式,在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的同時,將課文所展現(xiàn)的地壇及主人公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讓學生用心感受作者的痛苦及他對生命的詮釋,使他們真正感受到心靈的震撼。接下來學生把全部激情都融入到課文當中,使得教與學融為和諧一體。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像一位雕塑大師,用自己的心靈與情感去構思,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與愛,把一塊塊坯材雕塑成一件件完美的藝術精品。在新課程改革已經全面開展的今天,我們更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健康的情感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更應與學生一起共筑情感的橋梁,讓沉寂的課堂重新煥發(fā)“生命的活力”,營造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的、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情感,強化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興趣的海洋中遨游。
參考文獻:
[1]朱永梅.語文情感教學對教師素養(yǎng)的要求.現(xiàn)代語文.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試驗).
[3]劉良錫.名人名言詞典.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
[4]錢威,徐越化.中學語文教學法.語文教師的素質.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