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俊
(江蘇省阜寧縣東溝中學 鹽城市 224000)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和原則是提高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但是由于我國是應試教育體制,一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比較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了讓學生將來步入社會能夠更好地參與社會的競爭,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就要從全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水平。
教師想要上好每一節(jié)課,在課前就要精心備課,了解教材,才能更好地為學生講解,高中物理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教學前備課的質量直接影響接下來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首先,要堅持一個中心的原則,即以教學的重難點為中心,展開設計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其次,設計教學過程要按照由淺入深的原則,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的理解和接受;最后,選用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要與當今先進教學技術相結合。只有精心備課,才能使整個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每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有的放矢,提高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
例如,以我教學實踐為例,我在準備《摩擦力》這節(jié)課時,我對教材的了解首先從閱讀本節(jié)課內容開始,并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分析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guī)律,正確理解最大靜摩擦力的概念;靜摩擦力大小的簡單計算。根據(jù)這一中心點進行備課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我將會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為學生展示與本節(jié)知識要點的相關的信息、圖片、視頻等,將這些內容按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需要制作成幻燈片,在我精心備課的基礎上,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能夠很好的講析知識要點,并能夠有效的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提高教學效果的前提是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硬的將教學內容塞給學生的效果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牢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在教學剛剛開始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還沒有完全集中,所以教師要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這樣才能與學生更好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教師通過與學生在學習中的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從而適時的調整教學策略。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物理《核能》這節(jié)課時,為了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并對教學內容感興趣,本節(jié)課我將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即多媒體教學,在課前我就會把相關的資料信息、圖片視頻等都制作成幻燈片,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展示幻燈片的形式進行,尤其是講到核能的巨大威力的時候,我將會給學生播放核爆炸的小視頻,這樣學生就會被視頻所吸引,對核能充滿了好奇,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師在教學中就要了解學生,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知道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等,這些都有利于教師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基于學生實際的基礎之上,有利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個性特點都是不一樣的,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后進生的學習主動性比較弱,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就要有針對性采取教學策略,可以從課堂問題提問入手,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來調動這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后進生學習的能力和水平以及理解能力較弱,所以簡單的問題可以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但是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還是需要一些可探究性的問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水平。
綜上所述,影響高中物理教學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主要的因素是教師備課的質量、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教師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合理安排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做好引導,兼顧整體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fā)展程度,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但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仍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還需要繼續(xù)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掌握先進教學技術的使用方法,這樣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為我國教育事業(yè)做出更多的貢獻,促進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1]加強校本研修力度提高教師培訓的實效性[A];河北省教育廳2009年繼續(xù)教育工作會議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09年年會交流材料匯編[C];2009
[2]徐粹智;對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因材施教”原則的探討[A];面向21世紀的教育——第十二屆全國教育研討會暨第三屆交流會論文集[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