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帆
隨著數(shù)字化校園建設的深入和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面向師生的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fā)已成為現(xiàn)實,基于電子書包應用的新型教學研究正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睞,電子書包已經成為未來教育的必然趨勢。但總體來看,由于對數(shù)字化學習的理解不同,國內外對于電子書包至今也沒有形成統(tǒng)一而明確的概念,對電子書包教學模式的研究也只是剛剛起步,電子書包技術手段是否成熟,是否能夠符合現(xiàn)代學生的學習需要以及是否能夠普及于課堂教學,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而廣泛的研究。
在國外,從信息技術應用的角度對電子書包進行定義,主要有,一是電子書包是一個基于計算機技術的數(shù)字化的學習空間,它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支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同步或異步的互動交流及資源共享;二是電子書包是一種非正式學習的通用性較強的網絡設備,是一種一對一數(shù)字環(huán)境下的學習工具,使用者可以使用藍牙、Wifi等網絡技術,隨時隨地登錄或退出電子書包系統(tǒng),管理自己的數(shù)字化資源。
在國內,電子書包也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華東師范大學的祝智庭教授認為,目前,電子書包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明確的概念,比較常見的定義是將電子書包作為一種未來形態(tài)教育信息化的電子類產品。它將學生書包里的各類紙質教材及學習用品全部數(shù)字化,然后整合在一個輕便的移動終端中,這個終端大約重1千克。這樣,相對于平均4千克的學生書包,電子書包的優(yōu)勢首先就體現(xiàn)在了“減負”上,當然主要是減輕身體上的負擔。
電子書包在教學中定位于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課程輔導,通過為學生提供“教、學、評、測、練、查、改”等學習輔導方案,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教學輔導。電子書包是未來數(shù)字化課堂中智能教學系統(tǒng)的一部分,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需要與電子白板、投影儀、Wifi網絡、教師終端設備和資源服務器系統(tǒng)來共同構建?;陔娮訒臄?shù)字化教學系統(tǒng),設計了包括兩種教學環(huán)境的教學系統(tǒng),一種是課堂教學系統(tǒng),另一種是戶外教學系統(tǒng)。電子書包的可移動性使課堂教學系統(tǒng)能夠真正地拓展到戶外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克服了固定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形成“翻轉課堂”、“隨身學習”和“高互動性學習機制”等模式。
由于國內外對電子書包概念的模糊,人們對電子書包的應用存在一定的誤區(qū),通常認為電子書包僅僅是儲存了各種數(shù)字化資源的移動終端,將其等同于諸如IPAD之類的平板電腦,更有甚者認為電子書包將完全取代紙質教材,成為全能型的教育工具。但是,電子書包進入教育領域,尤其是基礎教育領域,除了閱讀性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要考慮教學性和教育工具性。在部署電子書包的應用時應該首先明確:無論電子書包的發(fā)展水平有多高,從功能上來講,它始終都只是教學的工具,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更優(yōu)質、更高效的教學,而不能喧賓奪主,本末倒置,讓教學去適應電子書包的要求,即使電子書包真正取代了紙質的教材,也必須明確它的工具特性。
對于電子書包在教學中的應用,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終端設備的要求,電子書包既要包含移動閱讀設備,還應包含書寫、編輯等功能,支持無線網絡,具備實時交互功能,學生能使用電子書包進行自主學習,具有筆記、批注功能等,存檔以后可以輕易找出以往的復習資料。第二,具有豐富的數(shù)字化課程資源且能夠及時更新,電子書包的數(shù)字化資源要符合教學的要求,與相應的教育內容相配套。第三,網絡服務平臺的要求,這是目前電子書包發(fā)展的一個難點,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網絡平臺與終端設備相連接,不僅需要提供能夠滿足教學需求的數(shù)字化資源,還需要提供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和社會的交流和指導。第四,高水平的開發(fā)者和具有先進教育理念的使用者,既需要有專業(yè)領域的商家與教育者合作開發(fā)適合實際教學情況的產品,也需要教育者對電子書包的發(fā)展給出指導性的建議,而不能由商家一味地宣傳而將扭曲了電子書包的發(fā)展。
電子書包是新興的教學工具,其應用效果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是否也隨之改變。一方面教師要設計出有意義的學習環(huán)境,真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另一方面學生要使電子書包成為自己重要的認知工具,來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目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電子書包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構建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在電子書包系統(tǒng)中,儲存有大量的各類學科課程的教學軟件資源,教師利用這些資源以及電子書包自身具有的網絡資源檢索系統(tǒng),建立起面向學生的單元知識體系和數(shù)字化教學主題情境,通過服務于單元知識點的主題來引導學生對相關教學主題的學習。教師則利用電子書包簡潔輕便的特點,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移動式教學,構建主題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
2.明確主題,分組協(xié)作。教師應用電子書包系統(tǒng)中的教學管理軟件,把學生圍繞主題討論的結果進行分析、歸納、整理,明確與學習知識單元緊密關聯(lián)的、具有可探究性的、符合教學目標的主題,同時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或學習興趣,進行分組協(xié)作,確定小組成員進行協(xié)作學習。
3.共享經驗,討論交流。利用電子書包系統(tǒng)的網絡教學平臺,學習小組成員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小組內的主題進行交流和討論,各學習小組之間在教學平臺上進行交流互動,分享彼此的學習經驗、心得體會。在學習遇到障礙時,可以在電子書包系統(tǒng)中檢索網絡資源,也可以直接與指導教師進行討論交流。
4.成果呈現(xiàn),總結反思。利用電子書包網絡系統(tǒng)中的文件傳輸功能,各協(xié)作小組將討論交流的結果以報告文件的形式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上,作為學習者的最終學習成果。指導教師在平臺上綜合各小組的報告,提出指導性的科學概念,將結果做綜合性推導,以形成總體結論。
5.教學評價。利用電子書包系統(tǒng)有教學評價功能,學生通過小組內部成員評價、小組之間的評價形成自我評價,電子書包軟件評價系統(tǒng)根據(jù)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形成客觀性評價,指導教師給出總結性評價。同時,教師根據(jù)教學中大多數(shù)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在軟件中修改原先的教學設計流程,為下一輪教學做好準備。
在未來,電子書包不僅僅是為了改進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而是朝著高互動性、開放性和自主性方面發(fā)展。
未來的教學高互動性是核心。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的缺點是教師傳授的知識只是單向傳輸,學生缺乏主動性與互動性,這與新課程改革理念是相背離的。采用高互動性的學習方式,教師先利用互動式的教學軟件展示之前課程的內容,學生溫故而知新,以激活學生儲備的知識,網絡軟件系統(tǒng)對學生的復習情況進行即時評價,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jù)反饋的評價信息及時調整授課內容。進入新課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預習情況,對新內容進行提示,并做簡要講解,此過程需要電子書包配合電子白板完成。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引導,利用電子書包的筆記、注解、批注等功能,歸納整理新課的重點及難點。在此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利用電子書包網絡平臺發(fā)送消息給教師或同學請求協(xié)助;教師在網絡平臺上隨時關注學生發(fā)送的請求消息,選擇具有針對性的重點問題在課堂上進行解答。隨后教師推送作業(yè)、討論問題給學生,學生完成后發(fā)還給教師,并利用電子白板進行展示,針對學生作業(yè)開展討論、綜合歸納,進行總結評價。
未來的教學場所將不再僅僅局限于封閉的教室內,無論是在家里,還是上學的路上,或是校園的其他環(huán)境中,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輔導,基于網絡的電子書包系統(tǒng)都能夠覆蓋到,能夠保證學生在任何地方得到連續(xù)性的學習。教學情境也將跨越時空的限制,電子書包+教育云端服務可將教學情境設立在任何地方,學生攜帶終端設備可以直接應用學習軟件做好充分的學習準備,教學機構也可以使用電子書包教師終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學習將是全方位的,更具開放性的。
未來學生的大部分學習都與自主學習有關,如何定制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是相當重要的,利用電子書館能夠建立一套適合自主學習的系統(tǒng),真正實現(xiàn)自主性學習。電子書包系統(tǒng)首先對學生進行初步測試,學生根據(jù)自己當前的水平,選擇難度適當?shù)脑u測試題,評測系統(tǒng)根據(jù)學生選擇的難度隨機生成測試題進行在線作答,測試完成后系統(tǒng)顯示詳細的測試結果供學生參考,學生根據(jù)初步測度的結果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完成了某一個層次的學習任務,進入這一難度的任務測試,必須通過測試才能進入下一個難度層次的學習,否則回到本學習任務繼續(xù)學習。這樣以闖關的形式進行自主學習,對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電子書包應用于教學,在我國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只是幾個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試點項目,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教學應用模式。然而,電子書包作為一種教學終端設備,其發(fā)展趨勢卻讓我們看到了未來教學模式新的變化,找到了發(fā)展的突破口,對未來的電子書包及相關產品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吳永和,祝智庭,何超.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技術標準體系框架的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71-80.
[2]劉張娟.我國電子書包研究的現(xiàn)狀與反思[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2(4):380-383.
[3]李燕,董秀亞.電子書包支持顛倒教室的實現(xiàn)[J].中小學電教:上,2012(7):29-30.
[4]毛迪.探究電子書包在教學中帶給我們的變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2(15):11-12.
[5]龔暉.電子書包技術評析與展望[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2(12):14-15.
[6]吳曉超.電子書包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與挑戰(zhàn)[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 7-9.
[7]邵征鋒,李喆,張文蘭.“電子書包”的概念及應用前景探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5):73-77.
[8]胡衛(wèi)星,張婷.電子書包的系統(tǒng)構建與教學應用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1(22):120-123.
[9]賀平,鄭娟,王濟軍.電子書包應用現(xiàn)狀與未來研究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13(12):52-60.
[10]章怡.基于云服務平臺的電子書包系統(tǒng)設計[J].科技與出版,2013(5):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