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語境式詞語教學是指結合社會生活、上下文、生活背景等語境,讓學生充分理解詞語意義,進而深度閱讀的詞語教學形式。
身處信息大發(fā)展的時代,網(wǎng)絡、影視、書刊等大眾傳媒時常出現(xiàn)最新的流行詞語,小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日益增多,逐步生出跟風觀念,認為使用流行語如“給力”、“鴨梨”、“神馬都是浮云”等是一種前衛(wèi)現(xiàn)代的標志,并引以為豪。身為語文教師,多關注當今的流行語,一方面方便與學生進行溝通,一方面能夠正確引導學生了解語言現(xiàn)象,夯實知識基礎。
在教學《夢圓飛天》一課時,問學生將來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時,有學生回答說:“我現(xiàn)在是楊利偉的‘粉絲’,將來我要做一名航天員?!睂W生總是對新生事物和新現(xiàn)象充滿興趣,教師最好采用“包容、參與、引導”的方法,解決學生運用新詞這個問題。“你能用書面語替換‘粉絲’嗎?”我問,學生說出了“崇拜者”,我馬上表揚了他,并總結:“帶新意的‘粉絲’一詞在日常說話中可以用,但是通常不能用于正式的書面表達文體,如果一定要用,需加引號?!弊詈蟾嬖V學生對于流行的新詞,我們要分辨美丑是非,引導他們懂得運用時代感和規(guī)范性兼具的流行語。
綜上,我們認為新詞語伴隨著時代的氣息,見證社會前進的步伐,表現(xiàn)了人們的精神生活面貌。語文是專門從事語言教學的課程,語文教師應該有責任、有能力主動探討研究新詞新語。只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就能讓學生規(guī)范使用漢語。
一個詞、一句話甚至一段話,若是孤立地看沒有意義,詞語的理解必然通過上下文的聯(lián)系。聯(lián)系上下文,顧名思義,是指勾前聯(lián)后理解文本相關內(nèi)容。
小學語文《姥姥的剪紙》一課教學片斷:
詞語:刁難、挑剔、耍賴、調(diào)皮蛋。教師指導學生讀詞正音,學生查詞典看解釋。
師:這些詞語明顯有貶義的成分。文中用在“我”的身上,我們該如何理解?“我”是怎樣故意為難“姥姥”的?
生:我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著剪窗花。這是“耍賴”,是“刁難”。
師:“刁難”,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是個“調(diào)皮蛋”。
師:“我”“刁難”姥姥是怎樣的結果?
生:豈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鵲登枝”便完成了。
師:“我”很想在姥姥的剪紙上挑出這樣或那樣的毛病來?
生:“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
師:“我”服了,可是還怎么做?
生:耍賴。
師:“我”的“刁難”“挑剔”“耍賴”等,充分說明了“我”確實是個貨真價實的“調(diào)皮蛋”。
綜上所述,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開展詞語教學,師生要在具體閱讀中沉入文本語境中潛心體會,解詞、品詞、賞詞,賦予詞語生命力,靈活運用詞語,提升語文素養(yǎng)。在小學詞語教學中,只有結合具體語境,還原詞語本義,才能真正理解詞語內(nèi)涵。
于永正先生曾經(jīng)說過:“學語文好比在天上布云,云布得越厚,雨下得越大;又好比在口袋里攢錢,這個‘錢’要天天攢,天天花,一直到老?!笔聦嵣?,文本中許多詞語之間都存在著必然的豐富聯(lián)系,我們將零散的詞語重新整合串連成一條線,就構建出全新的語境,這樣不但能夠讓詞語豐富形象,而且使詞語教學效果顯著。
要求學生學到哪一篇課文就要積累到哪一課,進行詞語歸類積累,如好詞好句積累,讓學生將摘抄背記的好詞好句串詞練習,再對最具代表性的用詞不當?shù)脑炀浼w講評;或者捕捉到某一個場景時,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靈活地運用詞語,如要求學生對以下的場景情景進行詞語運用與感情抒發(fā):“同學們,在某次質(zhì)量檢測時碰到監(jiān)考老師,會怎么形容?質(zhì)量檢測的結果馬上就要揭曉了,此刻的心情如何形容?質(zhì)量檢測的結果公布以后,又有怎樣的感受?”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他們自然而然聯(lián)想到平日積累的詞語,表達看到的世界、感受的世界,我們也可以憑此檢測學生對詞語的理解程度。
在語境式詞語教學的時候,通常進行詞語整合,將所有詞語串聯(lián)成一個“整體”,構建具體的語境,邊閱讀邊學詞,同步進行,鮮活形象,詞語內(nèi)化。這樣,有利于取得詞語積累和運用的雙重效果。語境式詞語教學生命力的持久性依賴于語文教師靈活有效的運用教學手段,及合理巧妙地設計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