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宗仁
【摘要】經典文學作品閱讀對于初中生閱讀能力、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乃至今后的成長、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而語文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有限,教師要讓學生學好經典文學作品,真正提升閱讀能力、語文素養(yǎng),就必須重視學生課外對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本文就針對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學生課外閱讀經典文學作品這一問題做一探討,以期實現(xiàn)經典文學作品教學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
【關鍵詞】經典文學作品;課外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閱讀經典文學作品的價值意義
所謂經典文學作品,泛指一切超越時空局限的、具有持續(xù)震撼力的偉大著作。堪稱經典的作品,無論在語言、內容,還是思想審美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一般性文本的深度和廣度。經典作品內涵深厚,不僅是作家個人審美情趣的反映,還滲透著時代精神,積淀著人類共同的審美意識,具有內在的超越性。
具體來說,經典文學作品具有語言文字優(yōu)美、文化知識豐富、情感內涵充盈、文化思想深刻、精神品質優(yōu)秀等特點。故而,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對于初中生的成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注重經典文學作品閱讀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的必要性
初中階段,經典文學作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往往都比較重視。但教師辛勤耕耘后,卻未必獲得秋的豐收。這不得不讓教師們質疑教學的有效性,也迫使教師們時不時反思課堂教學過程、不斷探索好的教學方法策略。誠然,有效的課堂教學對學生學習、積累經典文學作品大有裨益的。但筆者認為語文課堂的時間畢竟有限,學生對文本的初步閱讀及教學后的深入領悟,都離不開課外的預習及消化吸收。
同時,作為語文教師,也不能僅僅滿足于指導學生研習幾本教科書,因為這遠不能滿足學生精神成長的需要,也不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盵1]對閱讀的評價要求是:“重在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在不同學段,可在誦讀材料的內容、范圍、數(shù)量、篇幅、類型等方面逐漸增加難度?!盵2]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經典文學作品閱讀教學中,不僅要著眼于課堂45分鐘的高效利用,更要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經典文學作品的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經典文學作品閱讀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的方法探究
課外經典文學作品閱讀是對課內的延伸,是一種補充、完善,因而課外的經典文學閱讀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堂上老師方法的指導。課外經典文學作品閱讀的有效開展、持續(xù)進行,也有賴于教師的引導、關心,乃至必要的活動組織。以下筆者來說說具體操作方法:
(一)課外閱讀內容的有效選擇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書籍浩如煙海。讓學生自由徜徉在書海中也能獲得讀書的樂趣。但筆者認為課內用于閱讀的時間畢竟有限,教師還是應對學生課外閱讀作適當指導。
首先,應將課堂馬上要教學的經典文學作品作為學生課后必讀內容,要求他們精心閱讀、認真思考。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前預習,是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但很多學生卻不夠重視,有些教師也聽之任之。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與能力。福建師范大學宇文森教授指出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其中第一條就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他指出:“當學生處于相對獨立和基本獨立的學習階段,具有一定的獨立學習能力的時候,必須先學后教?!庇绕涫墙浀湮膶W作品的教學,只有學生課前閱讀了,才能很好地展開課堂教學。
其次,教師可結合目前教學的經典文學作品,指導學生閱讀。例如,教學七年級上冊《社戲》一文,教師可推薦學生閱讀魯迅小說集《吶喊》,講課時適當聯(lián)系集子中其他篇目,包括八年級下冊要學的《孔乙己》及九年級上冊的《故鄉(xiāng)》,教師均可適當涉及。還可就此推薦學生閱讀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此外,教師在接下來教學魯迅作品時,還可不斷地去提及,既可幫助學生回顧,亦可促進學生閱讀,實現(xiàn)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課外閱讀內容的有機結合。再如學習蘇軾被貶密州時所作《江城子》,教師就可指導學生閱讀作者被貶黃州時所作《念奴嬌·赤壁懷古》,也可推薦閱讀梁衡的《把欄桿拍遍》一文或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一文。當然對于那些想更全面了解蘇軾的同學,教師也可推薦閱讀宋東波著的《蘇軾任是灑脫也多情》等書。此外,教師也可就所教學的作品,推薦相近風格的文章,抑或就所教學作品的作者,推薦相同時代的其他作家作品等等。
最后,教師也應視學生課余時間的長短,將推薦閱讀經典作品的量作一定把握,以便學生更好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
(二)教師做好閱讀鑒賞方法指導
閱讀,看似簡單的行為,如要出效率,也必須講求方法。所以教師在經典文學作品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教會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授之以漁”。
具體來說,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對閱讀的作品需進行圈點批注。優(yōu)美的語句,要用筆畫線,或進行摘抄;自己讀來深有感受的部分,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或簡單的批注;對于不理解的部分,需要作標記,回頭查資料或請教他人。作品閱讀之后,視情況可寫或長或短的評論、讀后感,以利于對作品的回顧、學習、思考。
此外,還要指導學生將精讀和泛讀結合運用。在古典文學作品的教學中,對于教材中的古典文學作品,我們往往采取精讀的方式,仔細鑒賞語言、分析人物、品讀精神,將文本研究得很透徹。但在學生的課外古典文學作品閱讀中,教師需指導學生學會泛讀。比如學習《威尼斯商人》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對課文中節(jié)選部分進行精讀,而對剩余部分采用泛讀的方式,包括學完后推薦閱讀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等作品,學生對其中的主要人物及重要情節(jié)可精讀,而其余部分可泛讀。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讀不下去而束之高閣的現(xiàn)象了。endprint
當然,教師還可指導學生借鑒古往今來的學者、作家總結的讀書方法。如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的“三步讀書法”,明代朱熹提出的“三到法”等閱讀方法,不一而足。教師可結合教學的文本盡心指導。
(三)定期檢測課外經典文學作品閱讀情況
為了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閱讀積累,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好地激發(fā)閱讀興趣,教師需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更多地關注。一般來講,作為語文教師可利用學生寫周記的機會,要求學生將所閱讀的經典作品以梗概或讀后感形式寫入周記。這一方法意在培養(yǎng)學生形成閱讀習慣。教師對學生周記的點評,也可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此外,筆者認為教師適時地組織不同形式的比賽活動,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顒有问饺缦拢?/p>
1.經典文學作品閱讀交流會。
教師可就近階段學生閱讀的經典文學作品,讓他們談談閱讀感受,教師可對學生發(fā)表的看法等作適當點評,形成一個正確的引導。通過師生、生生間的閱讀交流,可以增長學生的文學知識,激發(fā)學生閱讀經典文學作品的興趣,同時也可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
2.故事大比拼、經典文學作品知識展示活動。
對于故事性較強的經典作品,如《西游記》《水滸傳》等,就可采用講故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檢測。教師可視學生閱讀的程度,采用任選人物故事或規(guī)定人物故事范圍等不同形式進行比賽。把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組,組內自行比試后,各組推薦一名選手參加班級大比賽。此外,教師也可就經典文學作品相關知識,以搶答等比賽形式展開。這樣一方面可以消解學生對于經典的畏懼心理,另一方面也可激發(fā)起他們的榮譽感、求知欲。
3.經典作品朗誦比賽。
經典文學作品因其文質皆美,往往很適合朗讀,但初中生的朗讀激情似乎還不夠。所以,這一活動的設置,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注重朗讀。而好的朗讀是建立在領悟詞句韻味、把握作者情感基礎上的。所以對經典作品的朗讀,有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4.以談話形式促進學生課外經典文學作品閱讀。
學生是千差萬別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課外閱讀經典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注意個體的差異。對于閱讀情況欠佳的學生,多找他們了解情況,幫助他們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多一點關心,多一點點播,讓他們能及時融入班級閱讀氛圍中。
綜上所述,教師必須重視經典文學作品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這一環(huán)節(jié),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長期堅持不懈地實施。這樣,學生定會循序漸進,并將閱讀經典文學作品作為高中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從而實實在在地積累經典文學知識,增強語文素養(yǎng),促進個體更好地成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宇文森.有效教學十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