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摘要】課程改革摳開了素質教育的大門,應試教育的“老秀才”開始忙碌于各種形式的“鍍金身”,不亦樂乎中又有些手忙腳亂。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做法,既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束縛,又呼吸不到素質教育的高層新氧,教學上開始露出了一些新的問題。本文就課堂教學上的幾個問題及對策進行論述,與同行共鳴、共勉。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問題;對癥下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摒棄吹噓作秀,還原真實樸素
新課程標準的滲透,意欲把課堂搞活,很多老師并沒有真正領悟,以為故弄玄虛就能制造氣氛,以為琴棋書畫就能詩情畫意,要這樣要那樣,結果課堂搞得不三不四,有甚者還吹噓賣關,惺惺作態(tài),為了達到所謂的效果,完全把語文的真實樸素拋之腦后。我們先來看一個實例。
一次公開課上,老師講授《落花生》第二課時,在課堂接近尾聲時,老師要求學生按小組討論怎樣做個“花生式”的有用人。學生開始討論,教師在教室巡查指導,其中有一小組表情尷尬,無從下手,老師從旁經過看到這一幕,并沒有停下來指導。討論時間結束時,這組的組長舉手說老師路過我組怎么不幫幫我們啊。在這種尷尬氣氛下,老師有些臉紅了。
是啊,怎么不幫幫他們,這值得我們深思。老師已經習慣了“作秀”,習慣了形式,可學生卻變得敢于質問,敢于說“不”了。課改最大的成功不僅僅是改革老師的教學,更值得注重的是學生的改變。我們應該怎樣來面對這一改變?
從“滿堂灌”的分析講解,到“聽說讀寫”的訓練,再到“自主、合作、探究”新型課堂教學,看似完美的教學鏈,卻因缺乏真實而黯淡無光。語文課應該是真實樸素的,課堂教學要生活化、平實化,要鼓勵學生表達真實想法,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言語,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教師要敢于直面課堂的尷尬,敢于面對學生的質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切記吹噓,無須作秀,真實坦然的和學生一起學習。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應該用真誠的雨露去滋潤學生的心田,用真理的光輝去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真實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石,只有這個基石牢固了,我們的課堂才有可能建設好。用真實的眼光看學生,學生是聰明活潑的;用真實的眼光看自己,自己是個性鮮明的;用真實的眼光看教學,教學是樸素平常的。
二、嚴禁喧賓奪主,重視語言文字
新課程倡導:“學科間的融合,我們要走出小語文的圈子,樹立大學科、大語文的觀念”。語文是綜合性的一門學科,所以語文教師喜歡把音樂、美術等藝術融合進來,希望把語文課講得繪聲繪色??上У氖?,許多老師自己并不懂藝術,無法將文藝完美融合,這樣拼湊式的藝術教學有些魚目混珠,自己講不透,學生聽不懂。為了讓學生能懂,老師們往往口若懸河,泛泛而談,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這種教學喧賓奪主,既奪了語文本質的主,又奪了學生是學習主體的主。
語文最基本的屬性是語言文字,新課標說:“語文課程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可見,語言文字是語文教學的本質和重點。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體驗、發(fā)現(xiàn)、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過程。語文課的核心應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肮ぞ咝浴敝塾谡Z文課程培養(yǎng)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人文性”著眼于語文課程對于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如果脫離了課文的語言文字去融合、去拓展,那么語文課就不是語文課了。
三、切勿自導自演,尊重人文情懷
我們都很清楚:“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只有動手才能學得會。只是告訴我,我會忘記;只是演示給我,我會記?。蝗绻屛覅⑴c其中,我就會明白?!边@何止是學生的心聲,這更像是老師的弊病。在農村,許多教師還是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幾乎一節(jié)課都在自導自演,甚至有少數(shù)老師上課時沉默寡言,動筆板書一黑板,學生成了觀眾和復印機,教學效果極差。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自導自演的教學模式不可能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強的學生。
教師備課應處處想著學生,預設可能生成的教學情境,比較不同情形之間的效果。上課時,隨機應變,不能照著教案上流水課,根據(jù)情形可以迂回曲折,可以緩慢前行,可以急流勇退,可以浪花激蕩。通過討論、比賽、演講、編演等多種形式推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盡情參與,盡情發(fā)揮,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語文教育強調尊重人文情懷,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做到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讓他們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魅力。例如,一個學生在作文中提到自己因為是個孤兒而經常受到其他同學的欺侮,為此,他覺得自己活得沒有意思。這時,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作文點評來安慰和幫助這位學生擺脫心理陰影,然后私下里找到這位學生來談話,關心他,鼓勵他,還要利用契機在語文課上通過思想教育,來感化欺負他的同學。教書育人,不可或缺,我們要把教育的陽光撒進學生的心里。
教育改革的號角從未停過,教師自身的改革卻要自己的探索和努力,甚至是需要勇氣—改革的勇氣、追求的勇氣、知錯就改的勇氣。只有大智大勇之人,才能成為良師益友。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