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亞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每個語文老師都在思索如何打造高效語文課堂。要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鮮活起來,形成源頭活水,教師就要用心創(chuàng)設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氛圍,激活課堂教學,碰撞出學生心中的火花,極大地展示教師的個人才華,發(fā)掘學生的聰明才智。本文擬從課堂教學入手,探討:巧用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語文課堂。
【關鍵詞】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當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的潮頭涌來時,我很幸運,成了一名弄潮兒,面對曾經(jīng)如一潭死水的語文課堂,我開始了新的思索和實踐。如何創(chuàng)設富有活力的課堂,點燃學生心中的火花,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是關鍵。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嘗試,這就是“四步策略激活法”:
一、“情境導入,學生參與”
在課堂學習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文本教學是很多語文教師常用的,但往往由教師煞費苦心地準備,學生卻無動于衷。倘若把這項任務交予學生,就能讓課堂初始收獲驚喜連連。教師可先作培訓、指導。如:鼓勵學生收集和課文作者相關的文字資料、視頻資料,自創(chuàng)小品,推薦歌曲、詩詞。形式不限,內容和作者、文章相關即可,時間五分鐘。
二“問題引領,學生自學”
本策略通常使用在研讀文本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通過備課,深研課文重難點后,設置層層漸進的問題,輔助學生自學課文。在問題設置時,教師應考慮到文本特點,問題的難易梯度,以及學法的指導。學生自主探究關于文本的問題,可以激發(fā)他的求知欲,學生在主動中讓課堂活了起來。設法讓學生置身于“發(fā)現(xiàn)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讓其感受收獲成功的樂趣,以此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引發(fā)學生探究的渴望,最終促成學生實現(xiàn)知識和能力的從“現(xiàn)有階段”向“高一階段的發(fā)展”。
三、“互質問答,學生解惑”
在問題引領后,學生還會有關于文本的其他疑惑,如在第二環(huán)節(jié)未解決的問題,此時,若讓學生以兩人為一組,互相設置問題,彼此回答,便能激發(fā)他們互為師長的欲望,在互問互解中,實現(xiàn)知識的建構,課堂就被注入了源頭活水,思維的火花激情碰撞,課堂也就真正“活”了起來
四、“拓展總結,教師點撥”
在學生認識過程中思維受阻引起中斷,或智力受到抑制,或思想一時“鉆牛角尖”時,我即時給予其必要指點或啟示。通過對比篇目閱讀、同題材內容閱讀和作者代表作閱讀,在學生遇到困惑時,不用教師急于發(fā)表看法,而是讓他在自我思考、構建知識的過程中找到答案。教師只需在問題契合點處,加以點化,就會化腐朽為神奇。
“教師點撥”重在突破學生感到困惑的節(jié)點,找到引導的契合點,“點撥”在需要時,“點撥”在思維定勢處?!巴卣箍偨Y”則是為了讓學生圍繞課文重難點學習,拓展課文作家作品閱讀,感知作家的語言風貌。
案例:“點撥”中生智慧
那是在一節(jié)學習《泥人張》的課上,學生用五分鐘課本劇的形式再現(xiàn)了“泥人張智斗海張五”的片段,這樣的導入收獲了聚精會神的目光,朗朗的笑聲,課堂初始的氣氛就不再沉悶。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我以多媒體的形式出示了討論問題,請學生思考這篇文章是如何謀篇布局的;人物塑造采用了那些描寫,概括人物形象;從修辭的角度賞析你認為精彩的語言。班內安靜下來,學生開始了自學解疑,雖沒有討論聲,卻能感受到思維在動。十五分鐘后,學生已落實了本課的重難點。用互質問答的形式查漏補缺即可。這時有學生提問了:“我在預習準備時,就查到泥人張是真有其人的,可課文的文體不是紀傳體散文,而是小說,老師也說過小說里的人物是虛構的,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一時間,孩子們爭論不休,我看,不解決了這個“泥人張”是真是假的問題,我很難再把他們吸引到我的教學內容中了。于是我說:“在小說中的人物的確是虛構的,但是這里的人物可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泥人張確有其人,但和海張五智斗的事就是民間傳說,虛構的了。紀傳體散文則要寫真人真事。大家不覺得泥人張挺神的嗎?他‘神在哪?”
同學們在質疑的滿足中又回到了課文中。課堂上的“節(jié)外生枝”,也許會打亂教學節(jié)奏,但如果教師能夠從“互質問答”中激發(fā)智慧,積極捕捉學生回答中有意義的問題,整個課堂就會被激活,起到了畫龍點睛活用教學資源的效果。
最后,我向學生推薦了《俗世奇人》品析文章,從賞文的角度進行了拓展,讓多數(shù)學生產(chǎn)生閱讀《俗世奇人》的欲望,進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著名語文教育家、語言學家呂叔湘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把課教活了”,如果說一種教學策略是一把鑰匙,那么在各種教學法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也就是合理富有變化的教學策略。用合理的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富有活力的課堂,作為教師的同仁,你會樂享其中嗎?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