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出版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xiàn)新的情形時,出版合同當事人擁有的合同應變權包括補充權、撤銷權、抗辯權和解除權。
關鍵詞:出版合同履行;補充權;撤銷權;抗辯權;解除權
出版合同履行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各種新的情形,比如,發(fā)現(xiàn)原出版合同殘缺、模糊需要補充;發(fā)現(xiàn)訂立出版合同一方為無權代理人;對方當事人應該先履行義務而沒有履行;出版合同目的難以實現(xiàn)……在出現(xiàn)這些情形時,出版合同當事人擁有合同應變權。下面的案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出版合同當事人如何行使合同應變權。
作者H在完成《建筑火災安全技術》一書后,急于出版。經過與出版社D協(xié)商,雙方于2006年5月訂立出版合同,要點如下:一、作者H于2006年5月將該書稿交給出版社D出版;二、圖書出版前作者H向出版社D支付金額為圖書出版成本的資助款;三、圖書印刷5000冊,兩年內未銷售完的圖書由作者按8折購買;四、出版社D無須向作者H支付稿酬。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作者H按期交稿,要求出版社D在2006年10月前出版該書,出版社D同意這一要求。出版社D在審稿時,發(fā)現(xiàn)書稿未達到“齊、清、定”要求,出版社D中止履行合同。作者H在對書稿做了處理后,2006年7月再次交稿給出版社D,要求出版社在2006年12月前出版該書,出版社D同意這一要求。出版社D審稿后認為書稿達到“齊、清、定”要求。由于出版社D工作繁忙,未能在2006年12月出版該書。2006年12月作者H向出版社D催告,但到2007年4月出版社D仍未出版,作者H通知對方解除合同。
對于上述案例,存在以下問題:一、2006年5月作者H交稿時,作者H可否要求出版社D在2006年10月前出版該書?如果出版社D在2006年12月出版了該書,作者H在出版之前需要支付的資助款如何計算?二、出版合同成立后,如果對合同約定的稿酬、資助款等利益條款產生疑義,當事人可否請求撤銷合同?三、2006年7月作者H再次交稿給出版社D,出版社D認為書稿達到“齊、清、定”要求,出版社D是否應當履行出版義務?四、2007年4月出版社D仍未出版該書,作者H能否通知對方解除合同?下面通過論述出版合同履行中的合同應變權解答這些問題。
在出版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xiàn)新的情形時,出版合同當事人擁有的合同應變權包括以下幾種:
1. 補充權
出版合同生效后,出版者或作者發(fā)現(xiàn)有關出版物質量、資助金額、出版地點、出版期限、出版方式、出版費用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有權達成補充協(xié)議。如果經過補充內容仍不明確的,按照下列方法處理:
出版合同中對出版物質量要求不明的,按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履行,如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fā)布的《圖書質量管理規(guī)定》。作者與出版者約定,作者資助出版者出版作品,雙方對金額約定不明的,應按行業(yè)慣例計算。有的作者為了提高圖書質量,方便修改,或者為了趕時間,要求圖書編校和印刷在作者所在地進行。在出版地點不明時,圖書編校和印刷在出版者所在地進行。出版期限不明時,作者交稿后,出版者可以隨時出版,作者也可以隨時要求出版者出版,但要給出版者必要的準備時間。出版方式不明時,要按照有利于實現(xiàn)出版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在資助出版學術專著時,出版者采用小膠印成本較低,但圖書印裝質量較差,這不利于實現(xiàn)出版合同,因此不應采用。出版費用不明的,應由負有出版義務一方負擔。出版者在向作者發(fā)樣書時,運費應該由出版者負擔。
在本文案例中,雙方未對出版期限進行約定,因此,2006年5月作者H向出版者D交稿時,在給出版社D留出合理的準備時間的前提下,可以要求出版社D在2006年10月前出版該書,以此作為合同的補充條款。此外,雙方約定圖書出版前,作者H向出版社D支付金額為圖書出版成本的資助款,但雙方對資助金額約定不明確,雙方可以在合同中補充約定。如雙方未補充約定或約定仍不明確的,圖書出版成本應該按照出版社D出版圖書地點的市場價計算。出版社D逾期出版的,遇價格上漲時,按原價格計算;價格下降時,按新價格計算。
2.撤銷權
出版合同成立后,一方當事人認為另一方的行為違反合同基本原則,有權撤銷出版合同。撤銷權分為兩種:一種是自行撤銷權,另一種是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權。
自行撤銷權是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沒有代理權人、超越代理權人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仍以著作權人名義實行代理的人,與持誠信態(tài)度的出版者訂立合同,出版者可以在合同成立后一個月內通知對方撤銷合同;請求撤銷權是指出版合同簽訂后,一方當事人對合同內容有重大誤解或認為顯失公平,或者一方當事人認為對方有惡意降低自己履行合同義務的能力的行為,或者一方當事人認為對方以欺詐的手段使自己違背真實意思訂立了出版合同的情況下,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委員會撤銷合同。履行期限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
在本文案例中,出版合同規(guī)定,圖書出版前作者H向出版社D支付金額為圖書出版成本的資助款;圖書印刷5000冊,在兩年內未銷售完的圖書由作者按8折購買;出版社D無須向作者H支付稿酬。作者H如果認為這是顯失公平的條款,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合同。
3.抗辯權
出版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是指,先履行義務的當事人違約,但合同履行尚有必要和可能的,后履行義務的當事人可以暫時中止履行合同,合同中止履行后,如果先履行義務的出版者或作者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后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應當履行自己的義務;先履行義務的當事人發(fā)現(xiàn)后履行義務的當事人確無履行義務的能力并不能提供擔保時,可以中止履行出版合同。
在本文案例中,2006年5月作者H交稿時,出版社D發(fā)現(xiàn)書稿未達到“齊、清、定”要求,出版社D可以進行抗辯,中止履行合同。作者H在對書稿做了處理后,2006年7月再次交稿給出版社D,出版社D認為書稿達到要求,出版社D應當履行出版義務,同時作者H應承擔違約責任。
4. 解除權
有效合同成立后,由于某些情況致使合同目的難以實現(xiàn)時,出版者與作者可以協(xié)商一致或單方終止合同履行。發(fā)生如下情形,當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權:合同履行中遇到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出版合同履行期限屆滿之前一方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義務;一方遲延履行主要義務并且經對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一方遲延履行義務或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如某些圖書時效性較強,作者遲延交稿將極大地影響圖書銷量,出版者可以通知對方解除合同。
在本文案例中,由于出版社D工作繁忙,未能在2006年12月出版該書。2006年12月作者H向出版社D催告,但到2007年4月出版社D仍未出版,作者H可以行使解除權,通知對方解除合同。
(徐繼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