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英
摘 要:本文著重針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工作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進而提出了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實際建設過程中所必須要引起足夠重視的關鍵所在。以期通過財務會計框架的構建,最大限度的滿足財務會計、財務發(fā)展需求。
關鍵詞: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必要性
在如今社會全面發(fā)展進入到新經濟時代之后,大量的事項、交易問題大量涌現(xiàn)出來,再加上國際經濟貿易措施越發(fā)的緊密,如何針對會計實務工作執(zhí)行的過程中,為投資者、國際交易執(zhí)行過程中能夠具備更多財務信息,這實際上已經成為了相關會計準則制定者所必須要引起足夠重視的關鍵措施。下文主要針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建設以及經濟分析進行了全面詳細的探討。
一、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界定和起源
在我國會計理論界中,實際上在90年代初期便已經有部分學者開始針對這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同時也取得了來自于各個專業(yè)領域的認同,但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在于,如何構建起一個符合我國會計財務工作執(zhí)行過程中的特殊概念。國內外雖然說在財務會計的概念框架上存在著不同形式的表述,但從核心內容上來說是基本相同的?;窘y(tǒng)一的觀點是:CF本身屬于一項章程體系,其本身和互相的聯(lián)系目標之間,保持著基本貫徹的的形式,并且會計準則的產生,就是相互一致的結果,具備了財務報表、功能、目標、辨明等方面的財務功能。也就是說,其本身的核心原理,就是將會計中所存在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事項處理的選擇、計量直接傳遞給相應的利益群體的重要措施。
二、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作用
1.評估修訂會計準則。概念框架理論體系本身,實際上就是一切會計執(zhí)行的基本長成,其本身在整個會計領域之中,實際上是凌駕于法律體系之上的,也就是說,其中涉及到了更高級層次的會計制度運行。那么在這一背景屬性下,會計概念框架也就必然無法像傳統(tǒng)會計準則那般進行改變,所以,會計概念框架的存在,為低層次會計準則體系提供了具備可預見、連續(xù)性的框架體系,并且有權利、有能力針對既有的相關會計準則加以評價。在概念框架本身經過了評估之后,如果說存在著任何的改變需求,那么就必須要通過更加具體化的準則執(zhí)行修訂工作。
2.指導制定新會計準則。在如今市場經濟體系飛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實質上就必須要持續(xù)不斷的對于會計準則體系加以利用,進而最大限度的確保相關形式工作能夠得以更加全面、完善的發(fā)展。也就是說,會計準則在市場經濟體系中,想要促使自身得以維持想要的競爭力,就必須要最大限度的確保各方面的連貫一致性,也就是通過完善的理論體系對各方面工作進行知道。而會計概念框架的存在,實際上也就為會計準則的實際制定奠定了概念基礎,進而使得其自身在運行的過程中,能夠保持著相對于良好的工作慣性,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救火式準則體系的標準,防止出現(xiàn)無用功的狀況。
三、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構建的必要性
1. 基本準則不等同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我國的財務基本準則,實際上就是作為具體準則制定過程中,所必須要使用的總綱,其自身實質上有著極高的普適性、邏輯性,但是,從某種客觀的程度上來說,基本準則真正具備的指導能力,對于會計工作的實際執(zhí)行指導來說,有著極大的缺失,特別是在對相關新情況進行適應的情況下。新會計準則體系中,即便是經過了修訂處理之后的基本會計準則,也僅僅只是與財務概念框架體系有所相似,但從本質上卻依然是有著較大差異性。也就是說,不管是性質上還是表面上,都和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有著較大的差異性。
而對于法律條款的形式表達上來說,其中呈現(xiàn)的相關內容邏輯性都是完全矛盾的,在這一基礎上的概念框架體系本身還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建立。同時,從相關的基本準則、具體準則規(guī)范性上來說,基本準則無論怎樣使用,都是無法有效滿足對于具體準則實際制定過程中的相關功能的。我國的基本會計準則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實際上并沒有一個極為明顯的界限,并且基本準則也無法實現(xiàn)相關的準則制定功能。CF在這其中所能夠起到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針對財務會計準則進行發(fā)展和評估,如果認為我國會計準則的基本準則相當于CF的話,就意味著基本準則可以評估和發(fā)展會計準則
2.構建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是市場經濟的需要。企業(yè)是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承擔著價值增值的任務,公司制企業(yè)是一種最重要的現(xiàn)代企業(yè)組織形式?,F(xiàn)代企業(yè)理論比較一致地認為,企業(yè)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導致了財務會計信息提供者與使用者的分離。大量的中小股東不可能參與企業(yè)的具體決策,更是對企業(yè)內部經營狀況知之甚少。
3.構建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是我國會計理論發(fā)展的方向。在我國的會計實踐中,對財務報表的要求散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國務院頒布的《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yè)會計準則》、《企業(yè)會計制度》以及中國證監(jiān)會頒布的《公開發(fā)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則》和《公開發(fā)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guī)則》等相關的規(guī)定中。這些制度和規(guī)定一定程度上適應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對會計信息的需要,但是由于對提供會計信息所涉及的框架性標準缺乏統(tǒng)一性,因而對會計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較差,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為了適應知識經濟的出現(xiàn)和交易方式的多元化,準則制定者不得不持續(xù)更新已有的準則和提供更為詳盡的操作指南,這就難免出現(xiàn)“朝令夕改”的尷尬局面,使準則日趨復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如今交易形式越發(fā)復雜的情況下,針對其構建起一個全面的實施機制實際上有著極大的必要性。我們務必要對于財務報告體系加以完善,同時強化公司本身的治理結構,針對性的提升相關注冊會計師在整個工作執(zhí)行過程中的相關獨立性賦予更大的權利。通過這方面的解決措施,不僅能夠使得企業(yè)的財務報告體系得以完善,也同樣能夠使得企業(yè)本身的治理結構更加的全面。但是需要引起足夠重視的是,財務會計的概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能會和傳統(tǒng)會計準則出現(xiàn)沖突,并且無法在短時間發(fā)揮出效用,但這都必須要加以克服,最終才能夠使得財務會計工作真正的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
參考文獻:
[1]杜莉.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及其經濟分析[J].會計研究,2004-11-15.
[2]李霞. 淺議財務會計概念框架[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9(04).
[3]黃瑋瑋. 關于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J].內江科技. 2010(1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