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桂平
摘 要:文言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語文表現形式,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文言文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學藝術和精神財富,通過文言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成才。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對策分析;策略思考;成才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需要從文言文本身特點、教學方式、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等多個方面來思考和提升文言文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文言文育人功能。
一、培養(yǎng)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
教學雙方對待文言文教學的態(tài)度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初中文言文教學效果。在語文的教學互動中教學方應該有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學習的一方也應該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對語文教師來說正確且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是始終保持工作熱情,為教好學生而刻苦鉆研文言文知識,努力改進文言文教學形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最好的文言文教學條件的前提。對初中學生來說,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則主要表現在能夠獨立自主地參與文言文教學過程,不斷豐富和累積文言文基礎知識,并能在課堂教學中與語文教師進行良性互動。
二、豐富文言文教學內容
語文教師想講一堂生動形象且內容豐滿充實的文言文課程,需要準備的教學內容絕不止語文課本上那幾篇文章,還應包括許多外延知識,比如文言文涉及的典故出處等。由此可見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對文言文課程內容進行深入解讀,備課充足,累積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相關知識有助于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論語》十則的時候不僅要對課本中的論語十則的內容、語言和釋義等牢固記憶,還需要具有將基礎知識自然地融入到課堂教學行為之中的能力。與此同時大家還需要對《論語》的來歷、意義以及主要內容等進行學習,幫助學生掌握《論語》十則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能深入剖析和理解儒家思想,對孔子的“仁”有更多認知和了解。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文言文基礎知識、開拓眼界、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學習效果,還能讓教師在授課時有更多可講的內容,也讓語文教師能夠引經據典地為學生講解文言文內容。
三、提升文言文教學形式
課堂教學形式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是非常直觀而突出的,為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效果積極尋找實踐驗證合適的文言文教學形式是很多初中語文教師都在做的事情?,F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比較有效的文言文教學形式主要包括探究式教學方式、情境創(chuàng)設式、課堂互動式、小組合作式等。此外,語文教師最好還能對文言文教學形式改革的方向有所了解,能明白怎樣去做才能在教學中達到最大效果。例如,在教授《觀潮》一文的時候不僅要對觀潮內容、解釋進行詳細解說,還要根據《觀潮》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能從錢塘潮漲潮圖片、漲潮視頻等內容中對錢塘潮有一個簡單印象,也讓學生對觀潮和學習《觀潮》產生興趣。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缮舷率嗬镩g,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薄队^潮》的場景、錢塘潮的壯觀都描述得惟妙惟肖,教師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形式逐漸深入到思想層面上的理解才是最恰當的選擇。
四、做好文言文中重點分析
初中文言文教學內容有難有易,在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要求和學生需要掌握的程度也都有所不同。根據這種不同,大家在學習初中文言文時的重視程度也有所不同。有些文言文內容要求重點記憶、深層剖析,有些卻只需要記住基本釋意能閱讀賞析即可。對初中學生而言學好文言文也需要對這種不同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超強的適應能力。
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也需要對文言文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和文言文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和記憶。例如,八年級文言文教學的課程主要集中在第五和第六單元,語文教師在對這單元內容進行教學時,也需要對文言文內容進行重難點分析,加強對重要內容的教學傳授力度,避免出現教學困難的問題。此外,在開展文言文教學工作時,還需要將這兩個單元內存在的各種文言文類型進行細化劃分,掌握詩、詞、歌中真正重要的部分。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安排中能夠被稱為重點的主要有韓愈的《馬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杜甫的《望岳》和李白的《登黃鶴樓》等。
五、及時解決文言文教學困難問題
在初中教學中出現教學困難現象有著各種原因,但這些原因的存在并不能成為文言文教學困難的理由。教師在進行初中文言文教學時必須對教學困難問題進行重點關注以便能及時找出可以補救的方法,有效防止“拖后腿”的行為出現。這也是一種變相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學效率的教學方式。
在初中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大家為提高教學效果全力解決教學困難問題的例子屢見不鮮。教師在采用這種教學對策時需要做的事情包括:第一,從教學困難產生的原因,自主分析,主動探索和實施“根治”的方式。第二,擺正態(tài)度和思想觀念,一定要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文言文教學目的和要領。第三,及時解決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或個別存在的文言文教學困難問題。例如,在教授諸葛亮的《出師表》時,發(fā)現有教學困難問題出現便會主動與學生談心找出困難原因,然后加以解決。面對《出師表》這篇文章,教師就應估計到這篇文章出現教學困難的原因就是記憶量大、典故多等,解決的辦法便是多閱讀幾遍,并謙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當我們遇到不同的教學情況時,對文言文教學對策的思考也有所不同。不過,只要教師的思路正確,每一種對策思考都將有助于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效果。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就會在文言文教學的路上越走越寬廣。
參考文獻:
[1]楊海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J].語數外學習,2012(1).
[2]趙明亮.當前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與對策[D].揚州大學,
2011.
[3]陳遠書.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對策探究[J].小作家選刊,2014(4).
(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