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叢祥
〔關(guān)鍵詞〕 數(shù)學教學;解題思路;尋找
〔中圖分類號〕 G633.6〔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1—0082—01
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即指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數(shù)學的思想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筆者根據(jù)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和研究體會,就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解題思路,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每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先想一想怎么入手
例1已知:2sinα-cosα=1,求■的值.
教師只鼓勵或引導學生,讓其嘗試探究。在此過程中要及時捕捉學生思維中的亮點,激發(fā)他們探求的欲望,挖掘創(chuàng)造的源泉。直到學生思維受阻時,給予適當?shù)摹包c撥”.在學生思維的不斷“碰壁”和“激蕩”中,得到如下解法:
解法1:將sinα與cosα統(tǒng)一起來,再利用萬能公式.令tg■=t,由已知得出方程2■-■=1、解得t,從而求得原式的值為0或2.
解法2:已知2sinα-cosα=1①,又sin2α+cos2α=1,聯(lián)立①②構(gòu)造方程組,就可解出sinα、cosα的值,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
解法3:從待求入手,將待求式看作“元”(未知數(shù)),設(shè)■=m,則(1-m)sinα+(1+m)cosα=m-1,與已知聯(lián)立方程組,解得sinα=■cosα=■(m≠-3),由sin2α+cos2α=1得:(■)2+(■)2=1,解得m=0或m=2,故所求原式的值為0或2.
二、選準一個突破口,讓學生自己先做一做
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教師要用藝術(shù)家的眼光欣賞自己的學生,用“想得快”“想得妙”等春雨般的語言滋潤學生的“憤”“悱”之心,使學生情感的需要得到滿足.這時,教師要抓住時機,選準一個突破口,提出類似上面的問題.
例2已知sinαcosβ=■,求cosαsinβ的取值范圍.
教師將問題拋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思考.設(shè)cosαsinβ=t ①,將①與已知sinαcosβ=■②聯(lián)立組成方程組,通過求解得出t.得出結(jié)論后,教師再鼓勵學生思考:還有沒有別的解法。經(jīng)過認真的思考后,學生又想到下列巧妙的解法:
解法1:①×②得:cosαsinβsinαcosβ=■t,即|2t|=|sin2αcos2β|≤1,從而-■≤t≤■,即-■≤cosαsinβ≤■.
解法2:①+②得sin(α+β)=■+t
∵|sin(α+β)|≤1
∴-1≤■+t≤1=>-■≤t≤■③
同理①-②得-■≤t≤■④.聯(lián)立③④得:-■≤t≤■.
解法3:將①2代入②得:t2=cos2αsin2β=(1-sin2α)(1-cos2β)=■-(sin2α+cos2β)≤■,即 -■≤t≤■.
三、立足問題的本質(zhì)點,引導學生產(chǎn)生解題思路
對于一個問題,教師給學生交待的并不是問題的結(jié)果,而是有利于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即數(shù)學的通性通法.因此,教師要注重對解題過程的再分析、再討論,讓學生能從中“篩選”出最本質(zhì)的一個,讓思維的“觸角”能伸到問題所蘊含的本質(zhì)關(guān)系中,從而類比出這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例3已知sinαcosβ=■,求cosαsinβ的取值范圍?做了這個題后,我們可以演變出一類相關(guān)的題型——由已知條件的“積”想到“和”,由“和”想到“同名異角”與“異名同角”進行變式練習.
變式一:已知sinx+siny=■,求cosx+cosy的取值范圍?
變式二:已知sinx+2cosy=2,求 2sinx+cosy的取值范圍?
進行強化練習,擴大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自己去類比、思維、實踐、品味.
編輯:謝穎麗
endprint
〔關(guān)鍵詞〕 數(shù)學教學;解題思路;尋找
〔中圖分類號〕 G633.6〔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1—0082—01
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即指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數(shù)學的思想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筆者根據(jù)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和研究體會,就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解題思路,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每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先想一想怎么入手
例1已知:2sinα-cosα=1,求■的值.
教師只鼓勵或引導學生,讓其嘗試探究。在此過程中要及時捕捉學生思維中的亮點,激發(fā)他們探求的欲望,挖掘創(chuàng)造的源泉。直到學生思維受阻時,給予適當?shù)摹包c撥”.在學生思維的不斷“碰壁”和“激蕩”中,得到如下解法:
解法1:將sinα與cosα統(tǒng)一起來,再利用萬能公式.令tg■=t,由已知得出方程2■-■=1、解得t,從而求得原式的值為0或2.
解法2:已知2sinα-cosα=1①,又sin2α+cos2α=1,聯(lián)立①②構(gòu)造方程組,就可解出sinα、cosα的值,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
解法3:從待求入手,將待求式看作“元”(未知數(shù)),設(shè)■=m,則(1-m)sinα+(1+m)cosα=m-1,與已知聯(lián)立方程組,解得sinα=■cosα=■(m≠-3),由sin2α+cos2α=1得:(■)2+(■)2=1,解得m=0或m=2,故所求原式的值為0或2.
二、選準一個突破口,讓學生自己先做一做
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教師要用藝術(shù)家的眼光欣賞自己的學生,用“想得快”“想得妙”等春雨般的語言滋潤學生的“憤”“悱”之心,使學生情感的需要得到滿足.這時,教師要抓住時機,選準一個突破口,提出類似上面的問題.
例2已知sinαcosβ=■,求cosαsinβ的取值范圍.
教師將問題拋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思考.設(shè)cosαsinβ=t ①,將①與已知sinαcosβ=■②聯(lián)立組成方程組,通過求解得出t.得出結(jié)論后,教師再鼓勵學生思考:還有沒有別的解法。經(jīng)過認真的思考后,學生又想到下列巧妙的解法:
解法1:①×②得:cosαsinβsinαcosβ=■t,即|2t|=|sin2αcos2β|≤1,從而-■≤t≤■,即-■≤cosαsinβ≤■.
解法2:①+②得sin(α+β)=■+t
∵|sin(α+β)|≤1
∴-1≤■+t≤1=>-■≤t≤■③
同理①-②得-■≤t≤■④.聯(lián)立③④得:-■≤t≤■.
解法3:將①2代入②得:t2=cos2αsin2β=(1-sin2α)(1-cos2β)=■-(sin2α+cos2β)≤■,即 -■≤t≤■.
三、立足問題的本質(zhì)點,引導學生產(chǎn)生解題思路
對于一個問題,教師給學生交待的并不是問題的結(jié)果,而是有利于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即數(shù)學的通性通法.因此,教師要注重對解題過程的再分析、再討論,讓學生能從中“篩選”出最本質(zhì)的一個,讓思維的“觸角”能伸到問題所蘊含的本質(zhì)關(guān)系中,從而類比出這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例3已知sinαcosβ=■,求cosαsinβ的取值范圍?做了這個題后,我們可以演變出一類相關(guān)的題型——由已知條件的“積”想到“和”,由“和”想到“同名異角”與“異名同角”進行變式練習.
變式一:已知sinx+siny=■,求cosx+cosy的取值范圍?
變式二:已知sinx+2cosy=2,求 2sinx+cosy的取值范圍?
進行強化練習,擴大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自己去類比、思維、實踐、品味.
編輯:謝穎麗
endprint
〔關(guān)鍵詞〕 數(shù)學教學;解題思路;尋找
〔中圖分類號〕 G633.6〔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1—0082—01
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即指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數(shù)學的思想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筆者根據(jù)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和研究體會,就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解題思路,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每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先想一想怎么入手
例1已知:2sinα-cosα=1,求■的值.
教師只鼓勵或引導學生,讓其嘗試探究。在此過程中要及時捕捉學生思維中的亮點,激發(fā)他們探求的欲望,挖掘創(chuàng)造的源泉。直到學生思維受阻時,給予適當?shù)摹包c撥”.在學生思維的不斷“碰壁”和“激蕩”中,得到如下解法:
解法1:將sinα與cosα統(tǒng)一起來,再利用萬能公式.令tg■=t,由已知得出方程2■-■=1、解得t,從而求得原式的值為0或2.
解法2:已知2sinα-cosα=1①,又sin2α+cos2α=1,聯(lián)立①②構(gòu)造方程組,就可解出sinα、cosα的值,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
解法3:從待求入手,將待求式看作“元”(未知數(shù)),設(shè)■=m,則(1-m)sinα+(1+m)cosα=m-1,與已知聯(lián)立方程組,解得sinα=■cosα=■(m≠-3),由sin2α+cos2α=1得:(■)2+(■)2=1,解得m=0或m=2,故所求原式的值為0或2.
二、選準一個突破口,讓學生自己先做一做
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教師要用藝術(shù)家的眼光欣賞自己的學生,用“想得快”“想得妙”等春雨般的語言滋潤學生的“憤”“悱”之心,使學生情感的需要得到滿足.這時,教師要抓住時機,選準一個突破口,提出類似上面的問題.
例2已知sinαcosβ=■,求cosαsinβ的取值范圍.
教師將問題拋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思考.設(shè)cosαsinβ=t ①,將①與已知sinαcosβ=■②聯(lián)立組成方程組,通過求解得出t.得出結(jié)論后,教師再鼓勵學生思考:還有沒有別的解法。經(jīng)過認真的思考后,學生又想到下列巧妙的解法:
解法1:①×②得:cosαsinβsinαcosβ=■t,即|2t|=|sin2αcos2β|≤1,從而-■≤t≤■,即-■≤cosαsinβ≤■.
解法2:①+②得sin(α+β)=■+t
∵|sin(α+β)|≤1
∴-1≤■+t≤1=>-■≤t≤■③
同理①-②得-■≤t≤■④.聯(lián)立③④得:-■≤t≤■.
解法3:將①2代入②得:t2=cos2αsin2β=(1-sin2α)(1-cos2β)=■-(sin2α+cos2β)≤■,即 -■≤t≤■.
三、立足問題的本質(zhì)點,引導學生產(chǎn)生解題思路
對于一個問題,教師給學生交待的并不是問題的結(jié)果,而是有利于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即數(shù)學的通性通法.因此,教師要注重對解題過程的再分析、再討論,讓學生能從中“篩選”出最本質(zhì)的一個,讓思維的“觸角”能伸到問題所蘊含的本質(zhì)關(guān)系中,從而類比出這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例3已知sinαcosβ=■,求cosαsinβ的取值范圍?做了這個題后,我們可以演變出一類相關(guān)的題型——由已知條件的“積”想到“和”,由“和”想到“同名異角”與“異名同角”進行變式練習.
變式一:已知sinx+siny=■,求cosx+cosy的取值范圍?
變式二:已知sinx+2cosy=2,求 2sinx+cosy的取值范圍?
進行強化練習,擴大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自己去類比、思維、實踐、品味.
編輯:謝穎麗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