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全齊
一、選擇題
1.下列各組數(shù)為勾股數(shù)的是()
A.6,8,11 B.3,5,7 C.5,12,13 D.9,12,16
2.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為8,周長(zhǎng)為32,則三角形的面積為()
A.56 B.48 C.40 D.32
3.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zhǎng)分別為n2-1,2n(n>1),那么它的斜邊長(zhǎng)是()
A.2n B.n+1 C.n2-1 D.n2+1
4.已知,如圖1,在長(zhǎng)方形ABCD中,AB=3 cm,AD=9 cm,將此長(zhǎng)方形折疊,使點(diǎn)B與點(diǎn)D重合,折痕為EF,則△ABE的面積為()
A.6 cm2 B.8 cm2
C.10 cm2 D.12 cm2
5.已知,如圖2,一艘輪船以16海里/時(shí)的速度從港口A出發(fā)向東北方向航行,另一輪船以12海里/時(shí)的速度同時(shí)從港口A出發(fā)向東南方向航行,離開港口2小時(shí)后,則兩船相距()
A.25海里 B.30海里
C.35海里 D.40海里
6. 如圖3,將一根長(zhǎng)13厘米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徑為3厘米、高為4厘米的圓柱形水杯中,則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長(zhǎng)度至少為()
A.6 B.8
C.9 D.10
二、填空題
7.在Rt△ABC中,∠C=90°,①若a=6,b=8,則c=___________;②若a=15,c=25,則b=___________;③若a∶b=3∶4,c=10則SRt△ABC=________。
8.如圖4,所有的四邊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邊長(zhǎng)為7 cm,則正方形A、B、C、D的面積之和為___________cm2。
9.已知x、y為正數(shù),且│x2-2│+(y2-3)2=0,如果以x、y的值為直角邊長(zhǎng)作一個(gè)直角三角形,那么以這個(gè)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為邊長(zhǎng)的正方形的面積為___________。
10.如圖5,在一棵樹的10米高處B有兩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樹走到離樹20米處的池塘A處。另一只爬到樹頂D后直接躍到A處,距離以直線計(jì)算,如果兩只猴子所經(jīng)過(guò)的距離相等,則這棵樹高_(dá)___________米。
11.如圖6,已知△ABC為等邊三角形,BD為中線,延長(zhǎng)BC至E,使CE=CD=1,連接DE,則DE=______。
三、解答題(每題13分)
12.如圖7,在高為3米、斜坡長(zhǎng)為5米的樓梯表面鋪地毯,則地毯的長(zhǎng)度至少需要多少米?若樓梯寬2米,每平方米地毯需30元,那么這塊地毯需要花多少元?
■
13.如圖8,在四邊形ABCD中,已知AB=3 cm,AD=4 cm,BC=13 cm,CD=12 cm,且∠A=90°,求四邊形ABCD的面積。
14.如圖9,在4×3正方形網(wǎng)格中從A點(diǎn)出發(fā)的四條線段AB、AC、AD、AE,它的另一個(gè)端點(diǎn)B、D、C、E均在格點(diǎn)上(正方形網(wǎng)格的交點(diǎn))。
(1)若每個(gè)正方形的邊長(zhǎng)都是1,分別求出AB、AC、AD、AE長(zhǎng)度;(結(jié)果可以保留根號(hào))
(2)在AB、AC、AD、AE四條線段中,是否存在三條線段,它們能構(gòu)成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請(qǐng)指出是哪三條線段,并說(shuō)明理由。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 2.B 3.D 4.A 5.D 6.B
二、填空題
7.①10;②20;③24;8.49;9.5;10.15
11.■。解:因?yàn)椤鰽BC為等邊三角形,
所以∠ABC=∠ACB=60°,AB=BC。
因?yàn)锽D為中線,所以BD也為角平分線,所以∠DBC=■∠ABC=30°。
因?yàn)镃D=CE,所以∠E=∠CDE。
因?yàn)椤螮+∠CDE=∠ACB,
所以∠E=30°=∠DBC,所以BD=DE。
因?yàn)锽D是AC中線,所以AD=DC=1。
因?yàn)椤鰽BC是等邊三角形,所以BC=AC=1+1=2,BD⊥AC,
在Rt△BDC中,由勾股定理得:BD=■=■,
即DE=BD=■。
三、解答題
12.解:在Rt△ABC中,AC2+BC2=AB2,所以AC2=AB2-BC2=52-32=25-9=16。所以AC=4(米)。
所以地毯長(zhǎng)度為AC+BC=4+3=7(米)。所以地毯總面積為7×2=14(平方米),需花30×14=420(元)。
13.解:連接BD,因?yàn)椤螦=90°,所以BD=■=5。
又因?yàn)?2+122=132,所以△BCD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S四邊形ABCD =■×3×4+■×5×12=36。
14.(1)由勾股定理,得AB=■=■,AC=■=■,AD=■=2■,AE=■=2■。(2)AB,AC,AD可構(gòu)成直角三角形。理由:因?yàn)锳D2+AB2=AC2,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以AB,AC,AD為邊長(zhǎng)可構(gòu)成直角三角形。
一、選擇題
1.下列各組數(shù)為勾股數(shù)的是()
A.6,8,11 B.3,5,7 C.5,12,13 D.9,12,16
2.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為8,周長(zhǎng)為32,則三角形的面積為()
A.56 B.48 C.40 D.32
3.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zhǎng)分別為n2-1,2n(n>1),那么它的斜邊長(zhǎng)是()
A.2n B.n+1 C.n2-1 D.n2+1
4.已知,如圖1,在長(zhǎng)方形ABCD中,AB=3 cm,AD=9 cm,將此長(zhǎng)方形折疊,使點(diǎn)B與點(diǎn)D重合,折痕為EF,則△ABE的面積為()
A.6 cm2 B.8 cm2
C.10 cm2 D.12 cm2
5.已知,如圖2,一艘輪船以16海里/時(shí)的速度從港口A出發(fā)向東北方向航行,另一輪船以12海里/時(shí)的速度同時(shí)從港口A出發(fā)向東南方向航行,離開港口2小時(shí)后,則兩船相距()
A.25海里 B.30海里
C.35海里 D.40海里
6. 如圖3,將一根長(zhǎng)13厘米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徑為3厘米、高為4厘米的圓柱形水杯中,則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長(zhǎng)度至少為()
A.6 B.8
C.9 D.10
二、填空題
7.在Rt△ABC中,∠C=90°,①若a=6,b=8,則c=___________;②若a=15,c=25,則b=___________;③若a∶b=3∶4,c=10則SRt△ABC=________。
8.如圖4,所有的四邊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邊長(zhǎng)為7 cm,則正方形A、B、C、D的面積之和為___________cm2。
9.已知x、y為正數(shù),且│x2-2│+(y2-3)2=0,如果以x、y的值為直角邊長(zhǎng)作一個(gè)直角三角形,那么以這個(gè)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為邊長(zhǎng)的正方形的面積為___________。
10.如圖5,在一棵樹的10米高處B有兩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樹走到離樹20米處的池塘A處。另一只爬到樹頂D后直接躍到A處,距離以直線計(jì)算,如果兩只猴子所經(jīng)過(guò)的距離相等,則這棵樹高_(dá)___________米。
11.如圖6,已知△ABC為等邊三角形,BD為中線,延長(zhǎng)BC至E,使CE=CD=1,連接DE,則DE=______。
三、解答題(每題13分)
12.如圖7,在高為3米、斜坡長(zhǎng)為5米的樓梯表面鋪地毯,則地毯的長(zhǎng)度至少需要多少米?若樓梯寬2米,每平方米地毯需30元,那么這塊地毯需要花多少元?
■
13.如圖8,在四邊形ABCD中,已知AB=3 cm,AD=4 cm,BC=13 cm,CD=12 cm,且∠A=90°,求四邊形ABCD的面積。
14.如圖9,在4×3正方形網(wǎng)格中從A點(diǎn)出發(fā)的四條線段AB、AC、AD、AE,它的另一個(gè)端點(diǎn)B、D、C、E均在格點(diǎn)上(正方形網(wǎng)格的交點(diǎn))。
(1)若每個(gè)正方形的邊長(zhǎng)都是1,分別求出AB、AC、AD、AE長(zhǎng)度;(結(jié)果可以保留根號(hào))
(2)在AB、AC、AD、AE四條線段中,是否存在三條線段,它們能構(gòu)成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請(qǐng)指出是哪三條線段,并說(shuō)明理由。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 2.B 3.D 4.A 5.D 6.B
二、填空題
7.①10;②20;③24;8.49;9.5;10.15
11.■。解:因?yàn)椤鰽BC為等邊三角形,
所以∠ABC=∠ACB=60°,AB=BC。
因?yàn)锽D為中線,所以BD也為角平分線,所以∠DBC=■∠ABC=30°。
因?yàn)镃D=CE,所以∠E=∠CDE。
因?yàn)椤螮+∠CDE=∠ACB,
所以∠E=30°=∠DBC,所以BD=DE。
因?yàn)锽D是AC中線,所以AD=DC=1。
因?yàn)椤鰽BC是等邊三角形,所以BC=AC=1+1=2,BD⊥AC,
在Rt△BDC中,由勾股定理得:BD=■=■,
即DE=BD=■。
三、解答題
12.解:在Rt△ABC中,AC2+BC2=AB2,所以AC2=AB2-BC2=52-32=25-9=16。所以AC=4(米)。
所以地毯長(zhǎng)度為AC+BC=4+3=7(米)。所以地毯總面積為7×2=14(平方米),需花30×14=420(元)。
13.解:連接BD,因?yàn)椤螦=90°,所以BD=■=5。
又因?yàn)?2+122=132,所以△BCD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S四邊形ABCD =■×3×4+■×5×12=36。
14.(1)由勾股定理,得AB=■=■,AC=■=■,AD=■=2■,AE=■=2■。(2)AB,AC,AD可構(gòu)成直角三角形。理由:因?yàn)锳D2+AB2=AC2,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以AB,AC,AD為邊長(zhǎng)可構(gòu)成直角三角形。
一、選擇題
1.下列各組數(shù)為勾股數(shù)的是()
A.6,8,11 B.3,5,7 C.5,12,13 D.9,12,16
2.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為8,周長(zhǎng)為32,則三角形的面積為()
A.56 B.48 C.40 D.32
3.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zhǎng)分別為n2-1,2n(n>1),那么它的斜邊長(zhǎng)是()
A.2n B.n+1 C.n2-1 D.n2+1
4.已知,如圖1,在長(zhǎng)方形ABCD中,AB=3 cm,AD=9 cm,將此長(zhǎng)方形折疊,使點(diǎn)B與點(diǎn)D重合,折痕為EF,則△ABE的面積為()
A.6 cm2 B.8 cm2
C.10 cm2 D.12 cm2
5.已知,如圖2,一艘輪船以16海里/時(shí)的速度從港口A出發(fā)向東北方向航行,另一輪船以12海里/時(shí)的速度同時(shí)從港口A出發(fā)向東南方向航行,離開港口2小時(shí)后,則兩船相距()
A.25海里 B.30海里
C.35海里 D.40海里
6. 如圖3,將一根長(zhǎng)13厘米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徑為3厘米、高為4厘米的圓柱形水杯中,則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長(zhǎng)度至少為()
A.6 B.8
C.9 D.10
二、填空題
7.在Rt△ABC中,∠C=90°,①若a=6,b=8,則c=___________;②若a=15,c=25,則b=___________;③若a∶b=3∶4,c=10則SRt△ABC=________。
8.如圖4,所有的四邊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邊長(zhǎng)為7 cm,則正方形A、B、C、D的面積之和為___________cm2。
9.已知x、y為正數(shù),且│x2-2│+(y2-3)2=0,如果以x、y的值為直角邊長(zhǎng)作一個(gè)直角三角形,那么以這個(gè)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為邊長(zhǎng)的正方形的面積為___________。
10.如圖5,在一棵樹的10米高處B有兩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樹走到離樹20米處的池塘A處。另一只爬到樹頂D后直接躍到A處,距離以直線計(jì)算,如果兩只猴子所經(jīng)過(guò)的距離相等,則這棵樹高_(dá)___________米。
11.如圖6,已知△ABC為等邊三角形,BD為中線,延長(zhǎng)BC至E,使CE=CD=1,連接DE,則DE=______。
三、解答題(每題13分)
12.如圖7,在高為3米、斜坡長(zhǎng)為5米的樓梯表面鋪地毯,則地毯的長(zhǎng)度至少需要多少米?若樓梯寬2米,每平方米地毯需30元,那么這塊地毯需要花多少元?
■
13.如圖8,在四邊形ABCD中,已知AB=3 cm,AD=4 cm,BC=13 cm,CD=12 cm,且∠A=90°,求四邊形ABCD的面積。
14.如圖9,在4×3正方形網(wǎng)格中從A點(diǎn)出發(fā)的四條線段AB、AC、AD、AE,它的另一個(gè)端點(diǎn)B、D、C、E均在格點(diǎn)上(正方形網(wǎng)格的交點(diǎn))。
(1)若每個(gè)正方形的邊長(zhǎng)都是1,分別求出AB、AC、AD、AE長(zhǎng)度;(結(jié)果可以保留根號(hào))
(2)在AB、AC、AD、AE四條線段中,是否存在三條線段,它們能構(gòu)成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請(qǐng)指出是哪三條線段,并說(shuō)明理由。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 2.B 3.D 4.A 5.D 6.B
二、填空題
7.①10;②20;③24;8.49;9.5;10.15
11.■。解:因?yàn)椤鰽BC為等邊三角形,
所以∠ABC=∠ACB=60°,AB=BC。
因?yàn)锽D為中線,所以BD也為角平分線,所以∠DBC=■∠ABC=30°。
因?yàn)镃D=CE,所以∠E=∠CDE。
因?yàn)椤螮+∠CDE=∠ACB,
所以∠E=30°=∠DBC,所以BD=DE。
因?yàn)锽D是AC中線,所以AD=DC=1。
因?yàn)椤鰽BC是等邊三角形,所以BC=AC=1+1=2,BD⊥AC,
在Rt△BDC中,由勾股定理得:BD=■=■,
即DE=BD=■。
三、解答題
12.解:在Rt△ABC中,AC2+BC2=AB2,所以AC2=AB2-BC2=52-32=25-9=16。所以AC=4(米)。
所以地毯長(zhǎng)度為AC+BC=4+3=7(米)。所以地毯總面積為7×2=14(平方米),需花30×14=420(元)。
13.解:連接BD,因?yàn)椤螦=90°,所以BD=■=5。
又因?yàn)?2+122=132,所以△BCD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S四邊形ABCD =■×3×4+■×5×12=36。
14.(1)由勾股定理,得AB=■=■,AC=■=■,AD=■=2■,AE=■=2■。(2)AB,AC,AD可構(gòu)成直角三角形。理由:因?yàn)锳D2+AB2=AC2,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以AB,AC,AD為邊長(zhǎng)可構(gòu)成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