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峰,應俊,蔣新良,陳德寶,蔣小偉,樓永剛,張巧紅,萬汝根
(1.東陽市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浙江 金華 322100;2.溫州醫(yī)科大學 檢驗醫(yī)學院,浙江 溫州325035)
肺癌是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高的惡性腫瘤之一,眾多細胞因子參與腫瘤免疫的調節(jié),其中白細胞介素10(IL-10)具有多種抑制抗腫瘤免疫應答的作用[1]。維生素D及其受體除了調節(jié)體內鈣、磷代謝之外,還具有調節(jié)腫瘤細胞凋亡以及免疫調節(jié)作用[2]。研究表明,維生素D在肺部疾病中可發(fā)揮有益的作用,適當?shù)木S生素D水平可能是預防肺癌的重要因素[3]。因此,肺癌患者維生素D與細胞因子IL-10的關系如何值得探討。本研究將采用電化學發(fā)光、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檢測肺癌患者血漿25-羥基維生素D與IL-10水平,并探討兩者的相關性及其臨床價值,為肺癌預防和干預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新入院肺癌患者78例,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齡38~77歲,中位年齡57歲。納入標準:經(jīng)病理或細胞學、影像學檢查確診的肺癌患者,具有完整的臨床和病理資料,所有患者均無免疫相關性疾病和其他腫瘤病史,且無使用激素類藥物及免疫抑制劑史。病理分型分類:腺癌40例,鱗狀細胞癌28例,小細胞癌10例。健康對照組50例,均為2010年6月至2010年8月本院體檢中心的健康體檢者,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35~71歲,中位年齡57歲;均無糖尿病、類風濕、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免疫治療史。所有研究對象均獲得知情告知并同意參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 主要試劑和儀器:血漿IL-10濃度檢測試劑盒購自Biosource公司,檢測儀器伯樂酶標儀。25-羥基維生素D采用羅氏電化學發(fā)光Cobas 601儀器檢測,試劑、校準品、質控品均為羅氏原裝配套產品。
1.2.2 樣本采集:肺癌患者在治療前抽血,取一管抗凝血2 mL,離心分離血漿后保存于-80 ℃冰箱待檢。
1.2.3 檢測方法:血漿IL-10濃度檢測根據(jù)說明書操作進行,根據(jù)標準品的濃度及對應的OD值,計算出標準曲線的直線回歸方程,再根據(jù)樣本的OD值,在回歸方程上計算出對應的樣品濃度。最終濃度為實際測定濃度乘以稀釋倍數(shù)。25-羥基維生素D檢測按照電化學發(fā)光檢測標準操作,在定標和質控均通過后檢測樣本。
1.3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正態(tài)分布和方差分析采用Shapiro-Wilk檢驗評估;正態(tài)分布資料采用±s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態(tài)分布資料采用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間距)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 H檢驗;相關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肺癌患者血漿IL-10水平 肺癌患者血漿IL-10濃度為1 031 ng/L[(805~1 243)ng/L],高于健康對照組的445 ng/L[(320~580)ng/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2.9,P<0.05);肺腺癌患者血漿IL-10濃度為1 255 ng/L[(1 050~1 440)ng/L],高于肺鱗狀細胞癌患者的840 ng/L[(530~1 010)ng/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3.957,P<0.05),如圖1所示。
圖1 肺癌患者血漿IL-10檢測結果
2.2 肺癌患者血漿25-羥基維生素D水平 肺癌患者血漿25-羥基維生素D濃度為(24.5±6.8)ng/mL,低于健康對照組的(35.1±8.7)ng/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251,P<0.05);肺腺癌患者血漿25-羥基維生素D濃度為(25.1±7.7)ng/mL,與肺鱗狀細胞癌患者的(23.6±6.5)ng/mL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圖2所示。
2.3 肺癌患者血漿IL-10與25-羥基維生素D相關性分析 經(jīng)過Spearman相關分析,肺癌患者血漿IL-10與25-羥基維生素D不存在相關性(r=-0.011,P>0.05)。
圖2 肺癌患者血漿25-羥基維生素D濃度檢測結果
維生素D作用于免疫系統(tǒng)的主要靶細胞是抗原遞呈細胞,包括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本研究顯示,肺癌患者外周血25-羥基維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對照組,且存在維生素D缺乏者約占60%。既往研究也證實了相似的結果,Grant等[4]對美國人群的研究提示太陽紫外線輻射(增加維生素D)和肺癌病死率呈負相關,Mohr等[5]研究了多個國家的肺癌發(fā)病率,發(fā)現(xiàn)紫外線照射量與肺癌的發(fā)病率有關,這些研究均表明維生素D與肺癌存在密切關系。分析肺癌患者血漿IL-10表明,肺癌患者血漿IL-10高于健康對照者,國內研究[6]發(fā)現(xiàn)肺癌患者血漿IL-10升高,國外報道[1]腫瘤患者血漿IL-10明顯異常。研究[1,7]證實,IL-10是肺癌中主要的細胞因子,能夠以自分泌及旁分泌形式促進患者體內腫瘤生長,調節(jié)腫瘤微環(huán)境,逃逸機體免疫監(jiān)視。既往研究[8]顯示,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調節(jié)性T細胞明顯增加,活化后的調節(jié)性T細胞分泌IL-10,抑制腫瘤特異性T細胞,促進了腫瘤生長。這些研究進一步證明了血漿IL-10可能參與了肺癌的免疫逃逸。
進一步研究表明,肺腺癌患者血漿IL-10濃度高于肺鱗狀細胞癌患者,肺腺癌患者血漿25-羥基維生素D濃度與肺鱗狀細胞癌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報道顯示維生素D能促進樹突狀細胞產生IL-10,后者作為免疫抑制細胞因子,可以抑制Th1細胞產生IL-12,已證實維生素D在體外能抑制T細胞增殖和細胞周期從G1a期向G1b期進展,它還能影響T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在減少Th1細胞因子IFN-γ產生的同時,增加Th2細胞因子如IL-4、IL-5和IL-10的產生,從而促進活化的T細胞向Th2細胞的分化[8]。研究[9]發(fā)現(xiàn)非小細胞肺癌組織中高表達IL-10的患者預后差。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血漿IL-10與維生素D兩者間不存在相關性。本研究屬于橫斷面研究,樣本例數(shù)也相對較少,未能全面說明維生素D與IL-10之間的關系,但是維生素D與IL-10之間的相互關系值得更深入的研究,特別是與肺癌患者臨床資料、工作方式、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家族遺傳史、居住環(huán)境、免疫細胞、腫瘤標志物等指標的關聯(lián)性和臨床意義。
總之,維生素D缺乏和IL-10增加可能增加肺癌患者的風險,檢測維生素D和IL-10對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為肺癌預防和干預提供科學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