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云
摘要:作為一名英語老師,只有關注學生的情趣、情感、情景、情意,才能讓英語課堂真正成為愉悅開放的教育舞臺,引導學生對自己、對英語學習及其文化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保持恒久的動力,在創(chuàng)新中愉悅身心、豐富知識、提升體驗。
關鍵詞:英語教學;愉悅開放;提升體驗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0-085-1
盡管英語課堂在新課標指引下,一步一步走出了傳統(tǒng)語法教學模式,似乎進入了一種全新的境界,但小學、初中英語教學表面的熱鬧并沒有讓高中課堂走出原有的困境,英語課堂的舞臺仍然暮氣深重。
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到底是一個什么地位角色,起什么樣的作用?多數(shù)時候我們經(jīng)常是成為煞費苦心的編劇,使課堂程序有條不紊,環(huán)環(huán)相扣:導入(序幕)—新授(發(fā)展)—討論(高潮)—小結(結局)。似乎完美無缺,但學生收獲不多,總也跳不出教師設計的圈圈框框,無所謂思維的活躍,更無所謂個性的張揚!如果把教師比作演員,學生比作觀眾,那么,作為能歌善舞的演員——教師的演出的“節(jié)目”即使再精彩,學生只能是觀眾,只能被動地接受,頁缺少參與實踐的機會。
一、活化愉悅教育
1.發(fā)掘教材內在力量,活化教材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首先,活化教材,將教材內容按其交際原貌活化于課堂,形成不同側面、不同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變成語言技能,培養(yǎng)學生為了交際而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比如,進行文體轉變也是活化教材的好辦法??梢砸髮W生使用本單元的四會詞、習語、句型將對話或戲劇改成敘述故事或小短文。這種改變體裁的練習,對學生鞏固本課重點知識,用活習語,提高交際和書面表達能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其次,課堂動態(tài)生成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主要特征。我們對教案進行優(yōu)化,要充分考慮學生可能的需求和動態(tài)課堂的生成過程,給課堂上的不確定因素留有一定的空間,同時也為學生靈活發(fā)揮留有空間。這便是備教材、備學生。最后,要注意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時間和空間,不可一講到底;練習作業(yè)的設計應關注學生層次差異,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不同程度的有任務、有收獲。例如:針對牛津英語Module4 Unit1的廣告話題,本人先以復述課文,弄清兩類廣告類別CAS&PSAS的任務為知識輸入,再綜合探討廣告特色、語言應用、利弊,最后自行設計廣告,層層推進,逐步提升。
2.一切從學生出發(f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的“沉悶”主要在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太單一,毫無創(chuàng)造性,無法體現(xiàn)課堂當中追求的“活”字,從而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無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英語是語言交流的工具,靠教師的一張嘴、一根粉筆去“講”,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根據(jù)英語教學特點、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實際,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爸卟蝗绾弥?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真正寓教于學,寓教于樂,才能激活課堂,活化并實現(xiàn)愉悅教育。
二、開放性教學推動學生的體驗提升
知識時代已經(jīng)到來,為順應時代的要求,我們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開放性教學由此應運而生。只有實行教學內容的開放,教學過程的開放,教學空間的開放,教學手段的開放,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學習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1.營造民主和諧合作的課堂氣氛。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學生面前永遠是權威,居高臨下,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庇⒄Z課堂教學成為了教師的“一言堂”,缺少必要的民主,即使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是以書、標準答案去束縛學生。升學模式又造成學生之間競爭多、合作少。這樣,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受到了嚴重束縛和壓抑,學生不是主體,課堂難以活躍,更談不上愉悅。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放下面子和架子,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和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教師要以朋友、師長、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有心理安全感、舒適感,拋開壓抑心理,變被動為主動,課堂自然活躍。
2.構建創(chuàng)造性課堂教學模式。開放性教學旨在使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真實學習需要和學習狀態(tài),使教學向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態(tài)和現(xiàn)實教學情景開放,有效增強教學的彈性、靈活性、選擇性、創(chuàng)造性和價值生成性。使教學過程在動態(tài)、生成、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煥發(fā)出生機和活力。以高一牛津英語Module4 Unit2為例,話題為The Olympic Games,在課程初始,以各類運動的簡筆畫形式以及北京2008年奧運會引入,探討,到最后衍生到2014年南京青奧。除理解運動話題本身外,以身邊的話題推進學生情感的體驗,創(chuàng)造性的話題預設,也有利于學生對文化、對歷史的深度思考等等。
英語學科的特殊性,包括其文化性質,其與時俱進的信息量,及其實踐性,這都需要我們教師予以正視,讓我們的英語課堂再勿暮氣沉沉,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在英語語言文化的魅力下愉悅學習,恣意飛揚自己的青春。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全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