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珍
(寧夏大學幼兒園,寧夏銀川750001)
《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幫助家長參與教育能力?!钡?,隨著當前電視、網(wǎng)絡等廣義閱讀途徑的增多,許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愿讀書,整天看電視,玩游戲。年輕父母也很少能夠靜心進行傳統(tǒng)意義上的閱讀,榜樣的作用逐漸減弱;同時兒童文學作品也良莠不齊,家長指導孩子閱讀的功力性日趨增強。許多家長認為早期閱讀就是識字,幼兒不識字就不能閱讀。如何指導家長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的良好習慣,引導幼兒學會閱讀,愛上閱讀。
所謂“早期閱讀”是指0-6歲的幼兒憑借變化的色彩,圖像、文字或憑借成人形象地閱讀來理解讀物的活動過程,并在此過程中達到豐富閱讀經(jīng)驗、提高閱讀能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等目的。
成人閱讀主要是閱讀文字材料,注重材料的內在邏輯和實際意義,目的是從材料中獲得有用的東西。而幼兒主要是閱讀直觀形象、圖文結合的圖畫材料。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和畫面的生動性。憑借色彩、圖像和成人的語言以及文字來理解以圖為主的讀物內容,從閱讀過程中獲得樂趣。
1、片面理解早期閱讀。專家調查顯示:83%的家長把閱讀和識字簡單的看成是手段與目的關系,他們關注的是孩子的識字量,而把閱讀作為教會兒童識字的工具。
2、對早期閱讀發(fā)展階段的認識不足。相關調查顯示70%的家長認為在幼兒園階段開展書面閱讀活動,對幼兒來說太早,這應該是上小學以后的事情。
3、功利性比較強。
一些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fā),為孩子買一些諸如《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十萬個為什么》、《365夜》等之類的益智書籍,而很少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和愿望。所以在選擇閱讀材料時從在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觀性。
4、不能保證足夠的閱讀時間。
調查發(fā)現(xiàn),每天能保證有15—20分鐘的時間與孩子共同閱讀的家長不足10%。很多的家長因忙于工作,讓孩子更多的時間消磨在看電視、玩電腦游戲上,缺乏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閱讀;有的只是給孩子照本宣科,讀幾遍就把書扔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看,這樣不僅會影響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也將大大限制孩子的閱讀興趣。
美國教育家霍力斯.曼曾說:“一個沒有書的家,就像一件沒有窗的房子?!币虼思议L要高度重視家庭閱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讓圖書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鞍駱拥牧α渴菬o窮的?!彼愿改缸约阂刻靾猿珠喿x,讓幼兒感受成人也喜歡閱讀。好的榜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年齡小,可塑性大,容易先入為主,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良好的早期閱讀行為和習慣從孩子一接觸書籍時就要培養(yǎng)好。
1、教育孩子愛護圖書。
當年齡較小的孩子破壞書時,家長可以喚起孩子的同情心,模仿書寶寶的口語,向寶寶哭訴:“小朋友不愛護我,把我弄疼了?!眿寢屟b出一副心疼的樣子摸一摸書,轉向孩子問:“是不是你把它弄疼了?這樣可不好,如果別人這樣對你,你也會很疼、很難過的?!庇變旱耐樾谋粏酒鹬?,孩子在今后看書時會意識到自己的不對,從而改正。
2、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孩子認識封面、封底,家長指導孩子正確的拿書,取放圖書。要求孩子看完書,學習整理圖書。引導孩子看書要耐心地按順序一頁一頁翻看圖書,看書時不大聲說話,但朗讀兒歌時則要求孩子大聲的朗讀。注意孩子看書時眼睛與書保持一定的距離,教他們正確的看書姿勢。在孩子認真看書時,家長不要打擾他,盡量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
3、從閱讀指導入手,讓幼兒在互動中學會閱讀。
幼兒看書的特點是“快”,一本書不到兩分鐘從頭翻到尾。讓他講講內容,卻什么都講不出來。這很可能是因為書沒選擇好。孩子由于識字量不多,自己看書的時候,不可能像成人陪同時邊看邊講那樣專注,再加上孩子注意力的問題,就很容易出現(xiàn)這種情況。這就要求家長把書中的內容簡單講一遍,使幼兒對書中的內容、角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再請孩子看書。通過這種方法講過的書,幼兒都非常喜歡看,而且邊看邊講。
4、趣味引領,讓孩子樂于閱讀。
家長在給幼兒閱讀故事時,應該是聲情并茂的、惟妙惟肖的,讓孩子在形象語言的借助下再現(xiàn)出那生動的畫面,引發(fā)感情上的共鳴,好像自己就是其中一員。在指導幼兒閱讀時,要提示幼兒觀察、把握畫面內容,鼓勵幼兒把畫面內容用自己的話講出來。
美國學者杜京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圖書讀物的優(yōu)選有較高的相關性。因此,家長在早期閱讀活動中為幼兒提供的閱讀材料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選擇正規(guī)出版社的幼兒讀物。
家長應選盡量為幼兒選擇一些文字少,大一點的以圖為主的讀物。最好畫面干凈,色彩飽滿,充滿童趣的、富于哲理的、益智啟智的圖書,這樣既在孩子的閱讀能力范圍之內,又符合他們的注意力特點。比如一些經(jīng)典繪本《好餓的毛毛蟲》、《猜猜我有多愛你》、《好吃的月亮》等。
2、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閱讀材料
在早期閱讀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選擇閱讀材料。
如小班應選擇畫面簡單、主題鮮明、對話簡潔的、最好書中有重復畫面的語言和情節(jié)的版本。5、6歲的幼兒他們的思維更加靈活,能夠知道口頭語言和文字的對應轉換關系,觀察力也更加細致,所有為他們選擇的閱讀材料可以更加豐富,使閱讀個性化。
3、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適宜的閱讀材料。
選擇幼兒熟悉的生活實例為閱讀材料,可以幫助幼兒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獲得更多的、新的生活經(jīng)驗,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也可根據(jù)孩子的興趣選,如果孩子喜歡小蟲子、小蝴蝶,那么色彩鮮艷、印刷精美的百科全書動物篇,他一定會喜歡的。
4、選擇充滿童趣、情感積極地閱讀材料。
在選擇閱讀材料的時候,可以給幼兒提供那些夸張、奇特、擬人化、有趣的讀物。因為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是每一個幼兒的天性,喜愛故事,求奇、求趣、求樂是每一個進入閱讀狀態(tài)的幼兒所具有而共同心理。故事性強、充滿童趣的圖書大都描繪的是幼兒的多彩生活。它再現(xiàn)了幼兒的奇特想象,從而激發(fā)了幼兒的閱讀興趣。
孩子年齡較小,有意控制力差,一切從興趣出發(f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這一特點,激發(fā)興趣便在幼兒的學習中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1、親子閱讀。
要促進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需要家長在幼兒閱讀中,提供適當?shù)闹?/p>
持和引導,這不僅能激起幼兒的閱讀興趣,還能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過程中,家長可以采用邊看邊講、角色表演、啟發(fā)提問等方式幫助孩子加深對閱讀的理解。如講述完畫面的主要內容,家長和幼兒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故事,學說故事中人物對話。這樣可以在閱讀中促進孩子觀察、想象、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在講述的過程中,有的幼兒不喜歡家長提出許多問題,只對故事的內容感興趣,如我在為女兒講述故事時,她就要求我不要提問,接著講。她以沉靜到故事的內容中,所以不希望問題打斷她的思路。對于這樣的幼兒,家長也應尊重他們的感受,有聲有色,抑揚頓挫的為孩子講述,在完整講述后再提問。
2、游戲中的閱讀活動。
把游戲滲透到閱讀中,可以更好的激起孩子閱讀的興趣。閱讀活動前,家長可以向孩子拋出一個問題或一個謎語,激發(fā)幼兒想看完、看懂圖書的愿望,增強閱讀圖書的目的性。在閱讀內容中出現(xiàn)有趣的角色或動作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嘗試模仿表演,或自己和孩子分角色表演閱讀內容,讓他們輕松愉快地閱讀。還可以靈活的采用討論、繪畫、歌唱等表演形式,使孩子不僅獲的了閱讀能力、技巧、習慣的培育,也能促進其它方面的良好發(fā)展。
3、日常生活中的閱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凹议L可以把早期閱讀的內容滲透到一日生活中。路邊的廣告牌、各種標志、門牌名稱、小食品名稱,多媒體中的圖像文字,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閱讀材料。都能很好的培育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總之,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說的,閱讀不能改變人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在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習慣上,我們應該認識到閱讀在本質上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僅是幼兒當下現(xiàn)有的,也是幼兒終身學習的起點。
[1]當代教育:2011.10.《閱讀改變人生》
[2]啟蒙教育:2013.6.《讓幼兒愛上閱讀》
[3]幼教博覽:2012.7.閱讀習慣需“誘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