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冶平
【摘要】在幼兒期學習古詩、誦讀古詩,可以讓幼兒了解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豐富知識、啟迪智慧、發(fā)展?jié)撃?、陶冶情操。誦讀古詩,既可以鍛煉幼兒口齒清楚伶俐,吐音準確流暢,又能讓幼兒品味詩的優(yōu)美意境,熏陶情懷,啟迪智慧。
【關鍵詞】培養(yǎng)幼兒 古詩 興趣
古詩是中國古典文學藝術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麗燦爛,千百年來,以其精湛的語言,深邃的意境而膾炙人口,吟唱千古。幼兒時期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強的時期,古詩篇幅短小,工于音韻,句式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那么怎樣才能幫助幼兒學習誦讀古詩呢?在多年的幼兒教育工作中,我逐步總結出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重視古詩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性
古詩內(nèi)容豐富多彩,有寫景、有抒情、有情景交融、有說理。格式上有五言、七言。根據(jù)古詩的特點,對其進行篩選,從短到長,由淺入深,先學五言,逐步過渡到七言,先學絕句,再教律詩,先選些描繪具體形象、敘說具體事件的,后選些抒發(fā)情感、表現(xiàn)氣氛意境的,讓幼兒的學習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
1.選擇與幼兒生活接近的古詩內(nèi)容。與幼兒生活接近的古詩幼兒學起來易懂、感興趣。如駱賓王的《詠鵝》,鵝是小朋友們最熟悉最喜歡的動物之一。熟悉它的外形特征,白毛、紅掌、長脖頸,熟悉它高吭的叫聲,熟悉它在河中戲水的景態(tài)。因而理解起來比較容易,詩句也就自然而然印在腦海里。又如李白的《靜夜思》,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等都是比較接近幼兒的生活、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好作品。
2.選擇與季節(jié)相符的古詩內(nèi)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許多古詩是詩人贊美季節(jié)特有的景物、景色的。如寫春天的:《春曉》《詠柳》;夏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秋天:《靜夜思》《秋思》;冬天:《梅花》《江雪》等。
3.選擇語義淺顯、感染力強的古詩。如《詠鵝》《憫農(nóng)》《望廬山瀑布》《楓橋夜泊》《登鸛雀樓》等。選擇這些音韻優(yōu)美、意境美妙、語言凝練的作品,使幼兒欣賞到一幅幅富有色彩和流動感的四季畫面,讓幼兒感受意境美、語言美、情感美,引起幼兒強烈的情感共鳴,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潛移默化地激發(fā)幼兒了情感,豐富了幼兒的知識,也讓幼兒知道了古代的一些著名詩人,如李白、杜甫、楊萬里、孟浩然、賀知章、王之渙等。
二、強化形象教學,注重情感體驗
每次教新的古詩,我都準備了形象的背景圖、下載了有動感的FLASH,用講故事、情景講述、觀看畫面的形式讓幼兒理解古詩文的意思。有時,我會一邊指著圖景,一邊誦讀相應的古詩文;有時針對一些較易理解的古詩,我會和幼兒一起討論詩句的意思;稍有難度的古詩,我會通過自己生動形象的語言、肢體動作結合圖片或是畫面,講解詩的內(nèi)容、體現(xiàn)的情感或是意境。例如在中班學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我先出示四幅畫,讓幼兒觀察畫中人物形象的變化,想象這是怎么回事? 然后用故事解說古詩含義,讓幼兒理解。再出示有節(jié)奏的文字,學習有節(jié)奏的朗誦。接著創(chuàng)編動作加深印象,最后傾聽配樂吟唱古詩,體會它的意境,這樣的學習過程幼兒輕松愉快,興味盎然。
在教《問劉十九》時,我給幼兒描繪這樣的場景:這是寒冬里的一天,天氣很冷很冷,到了晚上,眼看著就要下雪了,白居易趕緊將爐火生得旺旺的,并斟滿了新釀的米酒,可一個人喝酒多沒意思,于是他問他的好朋友劉十九:喂,你要過來喝杯酒嗎?因為形象性強,孩子很快就學會了。
三、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兒學古詩
我常常將古詩教學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幼兒通過學習,受到教育。如每天吃飯時幼兒會將米粒灑到桌子上、地上,無意中浪費了糧食。于是餐前我與幼兒一起學習古詩《憫農(nóng)》,讓幼兒了解我們每天吃的米飯來之不易,是農(nóng)民伯伯用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換來的,我們小朋友要懂得珍惜勞動果實。以后小朋友在吃飯時不小心把米粒掉在桌子上,會情不自禁地說:“粒粒皆辛苦”并將桌子上的米粒撿起來吃掉。在教室的墻面上,我精心布置了“唐詩宋詞”專欄、圖文并茂的“中國名畫與明詩”專欄,集美、雅、趣為一體,視覺環(huán)境給人賞心悅目之感。利用幼兒上午來園、下午離園前的時段,播放不同作者的古典詩詞磁帶、碟片,培養(yǎng)幼兒欣賞的興趣。還把古詩教學滲透于其它活動中,如讓幼兒學習旋律流暢、曲調(diào)優(yōu)美的古詩歌曲(如《靜夜思》《春曉》《鋤禾》等),幼兒唱起來特別的投入和有感情。
四、重視親子共讀活動
在幼兒期進行古詩文的教育,如果能取得家長的配合,幼兒的古詩學習效果會更好。在一次家長會上,我進行了“古詩文教學對幼兒發(fā)展的作用“的宣傳,讓家長了解古詩文教學的重要性以及親子共讀的必要性。我說,我們想要給孩子一個強壯的身體,就想方設法讓他們吃雞蛋牛奶等營養(yǎng)的食物,精神也是如此,我們想要給孩子一個優(yōu)雅健康的精神,也得給他們吃營養(yǎng)的東西,我們經(jīng)典的古文化就是很好的精神營養(yǎng)物質(zhì)。你們不要管孩子能不能理解和運用,兒時積累的東西,會象雪山一樣慢慢融化,滋潤他們成年后的生活。在家長會上,我還特意強調(diào)了集體教學古詩文的弊端:因為不能親自去傾聽每一個孩子的發(fā)音,會造成有些孩子咬字不準的現(xiàn)象。一旦記熟了,就很難糾正。所以這就需要家長花一點時間,留意我們張貼在家園聯(lián)系報的古詩文內(nèi)容,及時給孩子糾正。在家園共同指導下,相信孩子對古詩文的喜愛之情和學習能力還會不斷增強。
總而言之,古詩的學習猶如給幼兒播下了一棵良好的種子,讓孩子從小就能感受到古詩的美,得到祖國優(yōu)美語言的熏陶,這樣既能促進幼兒言語的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樂感,訓練他們的空間思維能力,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和創(chuàng)造力,又能使孩子在古濤的學習中陶冶情操,有助于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